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í yù tóu fēng檄愈头风 | 檄: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讨伐等的文书;愈:超过;头风:头痛病。比喻檄文尖锐辛辣。 | 《典略》:“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 |
féi tóu dà miàn肥头大面 | 见“肥头大耳”。 |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引隋·侯白《启颜录·殷安》:“汝肥头大面,不识今古。噇,食无意智,不作宰相而何!” |
yǒu tóu wú wěi有头无尾 |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说话做事不完整。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若是有头无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
tóu mò bēi àn头没杯案 | 头伏在酒杯和桌子间。比喻尽情欢乐,不拘形迹。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 |
xīn tóu lù zhuàng心头鹿撞 | 见“心头撞鹿”。 | 《负曝闲谈》第九回:“不要说是看见了和尚头才担心事,就是看见了天生的禿子,也觉得心头小鹿撞个不住。” |
ào tóu ào nǎo傲头傲脑 |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
bái tóu bù zhōng白头不终 | 指夫妇不能偕老。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头撞南墙 | 撞:撞击。指认死理。 | 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
tóu tòng zhì tóu头痛治头 |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
chuáng tóu zhuō dāo rén床头捉刀人 | 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zǒu huí tóu lù走回头路 |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 钱钟书《围城》:“我鬼迷昏了头,却不过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许多苦,还要半途而废,走回头路!” |
lián zhī bìng tóu连枝并头 | 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 | 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
tóu jiǎo zhēng róng头角峥嵘 | 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
làn yáng tóu烂羊头 | 比喻滥授的官职和爵位。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玄传》:“灶上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
dīng tóu lín lín钉头磷磷 | 建筑物上一颗颗的钉头光彩耀眼。 | 唐·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 |
yìng gǔ tóu硬骨头 | 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 | 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从他爹那里继承下来唯一的财产,就是这一身硬骨头,根本不吃这一套。”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cáng tóu lòu yǐng藏头漏影 | 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 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 |
yáo tóu bǎi nǎo摇头摆脑 |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 宋·王明清《挥薼余话》第二卷:“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
kōng tóu rén qíng空头人情 | 虚假的情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 |
làng zǐ huí tóu浪子回头 | 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
bù liè fāng tóu不劣方头 |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suō tóu suō jǐng缩头缩颈 | 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同“缩头缩脑”。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 |
méi tóu yǎn wěi眉头眼尾 | 指眉眼间的神色。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61卷:“乡原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 |
bào tóu suō xiàng抱头缩项 | 项:颈的后部。形容畏缩不敢出斗的样子。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着那俊才郎倒戈甲,抱头缩项。” |
yī nián dào tóu一年到头 | 整年,从头到尾经过。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
suō tóu suō jiǎo缩头缩脚 | 缩:收缩。形容畏缩、躲闪。 | 清·觉佛《女英雄》:“你想这样缩头缩脚,反让金人耀武扬威,还能成为个国度吗?” |
shēng sǐ guān tóu生死关头 | 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 | 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
tóu yūn yǎn huā头晕眼花 | 头发昏,眼发花。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七回:“方才外边的人,也都有些头晕眼花,闻了这香气,就清爽了许多。” |
gǎn làng tóu赶浪头 | 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 |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尖担两头脱 |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gǎi huàn tóu miàn改换头面 | 喻改变身份。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其志愈锐。怎奈时运不利,看看五十齐头,‘苏秦还是旧苏秦’,不能勾改换头面。” |
chuí tóu sāi ěr垂头塞耳 |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
liǎng tóu hé fān两头和番 | 谓两面拨弄、搅和。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骨 | 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家庭训子>》:“词翰积如丘,要精通,须苦求,悬头刺骨非虚谬。” |
yáo tóu tàn xī摇头叹息 | 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他们睁着眼睛不看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只管继续摇头叹息:‘社会主义已经不成体统了’。” |
yóu tóu huá liǎn油头滑脸 | 形容人狡猾轻浮。 |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
kǒu tóu chán口头禅 | 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 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
dī tóu hā yāo低头哈腰 | 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 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 |
lǒng tóu yīn xìn陇头音信 |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 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
dà huò lín tóu大祸临头 | 临:光临。即将发生大灾祸。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做官到了三品时,就要急流勇退,不然就有大祸临头。” |
yáo tóu bù suàn diǎn tóu suàn摇头不算点头算 | 明确表态 | 老舍《茶馆》:“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
bào tóu tòng kū抱头痛哭 |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扁担脱,两头虚 | 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
dài tóu shí liǎn戴头识脸 |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
làng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浪子回头金不换 | 指不走正道的人改邪归正后极其可贵。 |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
tóu yǎng sāo gēn头痒搔跟 | 头痒搔脚。比喻花了气力而于事无补。 | 汉 焦赣《易林》:“头痒搔跟,无益于疾。” |
dà chū fēng tóu大出风头 | 指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出头露面,显示个人的表现。 | 林语堂《谈中西文化》:“记得民国二十四年,中国戏剧诗文在外国大出风头。” |
sāo tóu nòng zī搔头弄姿 | 原指梳妆打扮。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含贬义)。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
biǎn dān méi zā,liǎng tóu dǎ tā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 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迴 | 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 |
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头相守 |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
píng tóu pǐn zú评头品足 | 评、品:评论;区分高低优劣。原指无聊的人评论妇女的容貌;后泛指发表评论;随意挑剔。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阿宝》:“女起遽去,众情颠倒,评头品足,纷纷如狂。” |
mù xuàn tóu hūn目眩头昏 | 犹头昏眼花。 |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中国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缭乱。” |
shǎo tóu méi wěi少头没尾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dé shèng huí tóu得胜回头 | 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 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
yī shé liǎng tóu一蛇两头 |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
shí zì lù tóu十字路头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
féng táng tóu bái冯唐头白 | 同“冯唐易老”。 | |
bào tóu huán yǎn豹头环眼 | 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
luàn tóu cū fú乱头粗服 | 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 | 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
dāng tóu yī bàng当头一棒 |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
chuí tóu dá yì垂头搨翼 | 亦作“垂头塌翅”。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 |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持。” |
méi tóu méi liǎn没头没脸 |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那道士闻得此言,拦住门,一齐动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往里面乱打。” |
bǎi zhàng gān tóu百丈竿头 |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chū tóu lù liǎn出头露脸 | 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
yóu tóu fěn miàn油头粉面 | 形容人打扮得俏丽妖艳。 | 元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粉面油头,便是非灾横祸;画阁兰堂,便是地网天罗。” |
hūn tóu yūn nǎo昏头晕脑 | 见“昏头昏脑”。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
mō tóu bù zháo摸头不着 | 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
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mù chūn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róng tóu guò shēn容头过身 | 只要头容得下,身子就过得去。比喻得过且过。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羌传 东号子麻奴》:“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 |
liǎng tóu dān xīn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yóu tóu huá nǎo油头滑脑 | 形容人轻浮油滑;不诚实。 | 鲁迅《书信集 550 致王志之》:“歌德派拉君之事,我未注意,此君盖法国礼拜六派,油头滑脑,其到中国来,大概确是搜集小说材料。” |
yáo tóu bǎi nǎo摇头稾脑 | 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 |
cóng tóu zhì wěi从头至尾 | 由开头到末尾。指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也作“从头到底”、“从头到尾”。 | 宋 朱熹《答吕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
dū tóu yì xìng都头异姓 | 最高贵的称呼。 | 《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
gǎi tóu huàn wěi改头换尾 |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 唐·彦惾《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下卷:“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 |
dāng tóu bàng hè当头棒喝 |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老虎头上搔痒 | 比喻不自量力。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63回:“今严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个仇鸾,尚敌不过他,老虎头上搔痒,无补国家,转取祸戾,何苦何苦!” |
wú tóu gào shì无头告示 | 用意不明的文告。也指缺乏主要内容的官样文章。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昨日‘半梁山’在那里贴出好些无头告示,声言要同‘赛少林’厮拼。” |
zéi tóu gǒu nǎo贼头狗脑 | 同“贼头鼠脑”。 | 《再生缘》第一回:“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以致第三箭失手。” |
dī tóu rèn zuì低头认罪 | 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
niǔ tóu biè xiàng扭头别项 | 别:转动;项:颈项。扭转头颅表示不悦。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幸是我那天不曾莽撞,不然今日之下,弄得一个扭头别项,一个泪眼愁眉,人生到此,还有何意味!” |
tóu tòng é rè头痛额热 | 见“头疼脑热”。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
miáo tóu huà jiǎo描头画角 | 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阮亭之意,必欲其描头画角若明七子,而后谓之窥盛唐乎?” |
kē tóu tǎn tǐ科头袒体 | 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
xiǎn zú kē tóu跣足科头 | 科头:不戴帽子;跣足:光脚。光着头赤着脚。 | 《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
dī tóu xià xīn低头下心 | 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 郑振铎《风波》:“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不要着急,不要着急,我说着玩玩的!房里冷,快来睡!’” |
bái tóu xiāng bìng白头相并 |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wēi wáng guān tóu危亡关头 |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 |
tù tóu suō nǎo兔头麞脑 |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
sān tóu èr miàn三头二面 | 面:脸。比喻奉承拍马,玩弄两面手法。 | 唐·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tóu fà hú zǐ yī bǎ zhuā头发胡子一把抓 | 比喻做事不细致,对于不同的问题不能区别对待而是笼统处理。 | 艾芜《南行记》:“头发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红皂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