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áng tóu lù wěi藏头露尾头藏起来;却把尾巴露出来了。比喻遮遮掩掩或躲躲闪闪;不肯把真实情况全暴露出来。也作“露尾藏头”。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劝周公莫便生嗔,将酒礼强勒成亲,不争我藏头露尾,可甚的知恩报恩。”
tóu tòng é rè头痛额热见“头疼脑热”。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dé shèng huí tóu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suō tóu suō jǐng缩头缩颈形容畏缩不前,或胆小不敢出头。同“缩头缩脑”。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
kē tóu tǎn tǐ科头袒体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tǔ tóu tǔ nǎo土头土脑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
hǔ tóu hǔ nǎo虎头虎脑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mǎ yǐ kěn gú tou蚂蚁啃骨头比喻一点一点地苦干以完成一项很大的任务。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2章:“当你看见他们像蚂蚁啃骨头似的,把一座座大山啃掉。”
gǎn làng tóu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tái tóu bú jiàn dī tóu jiàn抬头不见低头见比喻经常见面。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咱们一个屯子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平日都是你兄我弟的。”
áng tóu kuò bù卬头阔步指抬头大步前行。宋梅尧臣《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诗:“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luàn tóu cū fú乱头粗服头发蓬乱,衣着随便。形容不爱修饰。明 王彦泓《个人》诗:“双脸断红初却坐,乱头粗服总倾城。”
hūn tóu dā nǎo昏头搭脑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mài tóu mài jiǎo卖头卖脚犹言抛头露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
yàn hàn hǔ tóu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轩轩云霞气色,凛凛霜雪威棱。熊腰虎背势嶙纈,燕颔虎头雄俊。”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让我远乡之僧--也罢,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cáng tóu lòu yǐng藏头漏影藏:隐藏。把头藏起来,却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元·佚名《鸳鸯被》:“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
pī tóu sàn fà披头散发披:散开;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cóng tóu zuò qǐ从头做起从:自。从开始做起。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tóu jiǎo zhēng róng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元 鲜于必仁《折桂令 蓟门飞雨》曲:“到处通津,头角峥嵘,溥渥殊恩。”
lǒng tóu yīn xìn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元 高明《琵琶记 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hǔ tóu shǔ wěi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tào tóu guǒ nǎo套头裹脑比喻很多事情纠缠在一起,分辨不清。形容十分周密不露破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着骨头露着肉的话。”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股见“悬梁刺股”。《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áng tóu tǐng xiōng昂头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语出欧阳予情《小英姑娘》:“她伸开两手昂首挺胸,狂了似的往外跑。”
dāo tóu jiàn shǒu刀头剑首极喻危险的境遇。清·钱谦益《苕上吴子德舆作丁丑纪闻诗六首盖悲余之逮系而喜其狱之渐解也感而和之》之五:“刀头剑首度冬春,欲杀何当有百身。”
bài zǐ huí tóu jīn bù huàn败子回头金不换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败子回头便作家!’你如今莫去花柳游荡,收心守分。”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扁担脱,两头虚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wú tóu chǔ wěi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职方乘序》:‘吴头楚尾。’”
huī tóu tǔ liǎn灰头土脸谓面容污秽。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4回:“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
yìng gǔ tóu硬骨头坚强不屈,毫不让步的人。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从他爹那里继承下来唯一的财产,就是这一身硬骨头,根本不吃这一套。”
juè tóu juè nǎo倔头倔脑形容说话、行动生硬的样子。多指说话不讲方式、直来直去的样子。
dāng tóu yī bàng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nà tóu biàn bài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dú zhàn áo tóu独占鳌头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zuàn tóu jiù suǒ钻头就锁形容自投罗网。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凭河,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咱故旧情薄。”
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zhū yī diǎn tóu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dà lù tóu jiǎo大露头角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yǒu tóu méi nǎo有头没脑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如痴如呆,有头没脑,说着东边,认着西边。”
jiāo jǐng bìng tóu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bái tóu bù zhōng白头不终指夫妇不能偕老。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出头椽儿先朽烂椽:屋顶上的木条;朽:腐烂。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烂。比喻抢先出头的人先遭受挫折。《雍熙乐府·点绛唇》:“张弓专等南来雁,马行崖畔收疆晚,出头椽儿先朽烂。”
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含着骨头露着肉比喻说话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说出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你要我收下这个东西,须先和我说明白了。要是这么‘含着骨头露着肉’的,我倒不收。”
shēng sǐ guān tóu生死关头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rèn yǐng mí tóu认影迷头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
huí tóu shì àn回头是岸回头:回过头来;指改邪归正。佛家语;意思是要皈依佛法;就能登上超脱苦海的彼岸。后借来比喻犯错的人;只要悔改;就有出路。元 无名氏《度翠柳》:“世俗人争长竞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个,有呵穿些个。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xiǎn lù tóu jiǎo显露头角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cóng tóu chè wěi从头彻尾自始至终。宋 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juè tóu jiàng nǎo倔头强脑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tóu nǎo fā zhàng头脑发胀自负;自大。
yáo tóu wú wěi摇头麰尾见“摇头摆尾”。
làng zǐ huí tóu浪子回头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pò tóu làn é破头烂额犹言头破血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两争不决,操戈相向,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tóu hūn nǎo mèn头昏脑闷犹言头昏脑胀。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yáo tóu huàng nǎo摇头晃脑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也作“摇头摆脑”。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sǐ dào lín tóu死到临头临:面临。快要到了死亡的时刻。李晓明《平原枪声》:“马英如醉方醒,想不到死到临头却暂时逃出一条活命。”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hūn tóu dā nǎo昏头搭恼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或精神不振的样子。明·史槃《鹣钗记·萧豪》:“他撮空布桥,我昏头搭恼。”
pī tóu gài liǎn劈头盖脸劈:正对着;冲着;盖:蒙;压下来。正对着头和脸而来。形容来势凶猛;不容躲避。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4回:“晃盖喝道:‘你既不做贼,如何拿你在这里?’夺过士兵手里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骨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家庭训子>》:“词翰积如丘,要精通,须苦求,悬头刺骨非虚谬。”
lóng tóu jù jiǎo龙头锯角喻大胆冒险。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我也不敢在虎口拔须,龙头锯角。”
chǔ wěi wú tóu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chū lù tóu jiǎo初露头角比喻刚刚显示出能力或才干。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dé shèng tóu huí德胜头回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话本、通俗小说的引首。
yóu tóu huá liǎn油头滑脸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fó tóu zhuó fèn佛头着粪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使神圣美好的东西受玷污;即亵渎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时也表示谦虚的意思。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崔相公入寺,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曰:‘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
dī tóu hā yāo低头哈腰指谦卑恭顺的样子。陆文夫《荣誉》:“‘请说吧,请说吧。’检验员低头哈腰的,‘别说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辞。’”
hūn tóu yūn nǎo昏头晕脑见“昏头昏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dāng tóu duì miàn当头对面当面商量或面对面辩论。
bù shì yuān jiā bù pèng tóu不是冤家不碰头指仇人或不愿意相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小鹿触心头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jì shàng xīn tóu计上心头见“计上心来”。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
cū fú luàn tóu粗服乱头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yǒu tiān méi rì tóu有天没日头比喻无稽言行。同“有天无日”。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俗语本诗句》:“真个有天没日头,宋《神童诗》也。”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头撞南墙撞:撞击。指认死理。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
kē tóu xiǎn zú科头跣足光着头赤着脚。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tóu hūn nǎo zhàng头昏脑胀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yíng tóu xiǎo kǎi蝇头小楷像苍蝇头一般大小的楷体汉字。清 钱泳《履园丛话 画学 画中人》:“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
péng tóu xiǎn zú蓬头跣足蓬:散乱。跣:赤脚。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头跣足”、“蓬头赤脚”。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头跣足,随伴送饭。”
jiē tóu xiàng wěi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
tóng tóu tiě é铜头铁额铜铸的头,铁打的额。形容人勇猛强悍。《海内十洲记 聚窟洲》:“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wēi wáng guān tóu危亡关头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
diān tóu diān nǎo癫头癫脑癫:神经错乱。疯疯癫癫。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在这里癫头癫脑的,看你这样子,就猜得到你干了什么事回来。”
guǐ tóu guǐ nǎo鬼头鬼脑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巢氏有兄弟巢大郎,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奉承得姊夫姊姊好。”
bái tóu xiāng bìng白头相并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máo tóu xiǎo zi毛头小子指年轻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1章:“想不到世事一变,这么个毛头小子倒把他像毛头小子一样指教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