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自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自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tán jué zì ruò谈噱自若噱:大笑;自若:跟平常一样。指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明·焦竑《玉堂丛语·筹策》:“密贿永左右,俱得其欢心。甩晨起直登永床,与语,谈噱自若。”
tǎn rán zì ruò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zì qǔ qí yāng自取其殃自己招来祸事。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zì yí yī qī自遗伊戚伊:是,此;戚:忧患。比喻自寻烦恼,自招灾祸。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若公则自遗伊戚,可无庸诉也。”
zì xīn zhī lù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zì wǒ biǎo xiàn自我表现显示或宣扬自己的优点,使自己突出。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
jié áo zì shì桀骜自恃强横自负。《十月》1981年第3期:“他在业务上有时固执,却不像沈巧说的那样桀骜自恃。”
qiáng zì qǔ zhù强自取柱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zì zuò jiě rén自作解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zì wǒ jiě cháo自我解嘲掩饰、开脱自己被人嘲笑的事。郁彦《闽西一老人》:“居然没有上火,反而自我解嘲地说:‘年轻人,可别火气太盛!你们就是吃了这个亏!’”
shuǎng rán zì shī爽然自失见“爽然若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yù shān zì dǎo玉山自倒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
zì rèn bù huì自认不讳讳:隐讳。直截了当地承认,一点也不回避隐瞒。清·无名氏《六部成语·刑部》:“自认不讳。”
zì kuì fú rú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邵九娘》:“妻亦心贤之,然自愧弗如,积惭成忌。”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huài见怪不怪,其怪自坏怪:奇异的;坏:败。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xīn rán zì dé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啮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shù shēn zì hào束身自好束身:约束自己,不使放纵;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纯洁。《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zì xìn bù yí自信不疑相信自己,绝不怀疑。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zuì yù zì shòu衒玉自售《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沽之哉,不衒卖之辞。”后因以“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乃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
gāng biǎn zì yòng刚褊自用刚:坚硬;褊:狭隘;自用:凭主观意图行事。坚硬固执,独断专行。宋·苏轼《提举玉局观谢表》:“伏念臣才不逮人,性多忤物,刚褊自用,可谓小忠,猖狂妄行,乃蹈大难。”
gù pàn zì háo顾盼自豪见“顾盼自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袁总统得此奇袭,未免顾盼自豪。”
tài rán zì dé泰然自得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ān xián zì zài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huǐ guò zì chàn悔过自忏悔:追悔;忏:忏悔。追悔过错,谴责自己。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襄阳天仙寺》:“僧教宽悔过自忏,后岁余,方如旧。”
zì wǒ zuò gù自我作故由我创新,不循旧法。唐 刘知几《史通 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zì qǔ qí jiù自取其咎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jiān gōng zì lì兼功自厉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yōu yóu zì ruò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zì mài zì kuā自卖自夸夸:夸赞。自己卖的东西自己夸好。比喻为自己吹嘘。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国民党人又嚷‘罗邱视线移到东方了,先欧后亚计划改变了’……还要自卖自夸地乐一阵。”
xīn rán zì xǐ欣然自喜欣然:喜悦的样子。高兴地自觉欢喜。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huà jiāng zì shǒu画疆自守疆:境界,边界。按照已确定下来的区域驻守。比喻树立门户或固守门户之见孙中山《和平统一之通电》:“在统一未成之前,四派各画疆自守……先守和平之约,以企统一之成。”
wú wéi zì chéng无为自成见“无为而成”。
zì wǒ biāo bǎng自我标榜标榜:吹嘘,夸耀。自己吹嘘自己。金玉舟《赵匡胤》第六章:“又将自己如何尽心侍候,垫钱买药等事一一自我标榜一番,都说给柴守礼听。”
zì shēng zì miè自生自灭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唐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bì jìng zì shǒu闭境自守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明 唐顺之《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若太原再警,势须鼓行而前,不得闭境自守而已也。”
huā bù mí rén rén zì mí花不迷人人自迷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xiǎng zhǒu zì zhēn享帚自珍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yōu yóu zì dé优游自得悠闲如意。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zì wǒ xīn shǎng自我欣赏指自己欣赏自己。王朔《无人喝彩》:“韩丽婷端着两盘拌好的凉菜出来,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赏着:‘色香还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yǎng yōng zì huàn养痈自患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治,是养痈自患也。”
zì xiāng dǐ wǔ自相抵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章炳麟《答梦庵》:“梦庵既以声闻缘觉与大乘菩萨有悲观乐观之分,而复言佛法无二、何自相抵牾至此!”
dú chī zì kē独吃自疴比喻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
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
bì gé zì zé闭合自责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fǎn shēn zì wèn反身自问见“反躬自问”。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gāo ào zì dà高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见“泾渭分明”。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wàng zì fěi bó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tián rán zì zú恬然自足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zì xiāng yú ròu自相鱼肉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pēn xuè zì wū喷血自污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zì jué zì yuàn自觉自愿自己觉悟而愿意。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更可宝贵的是在阶级觉悟的基础上,纯粹出于自觉自愿,没有一丝一毫的强迫性质。”
yīng chéng zì shǒu婴城自守婴:围绕;婴城:据城。据守城池牢固设防。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gāo zì biāo shù高自标树见“高自标置”。《新唐书·王义方传》:“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
qiān bēi zì mù谦卑自牧谦卑:谦虚;牧:养。谦虚谨慎,修身养性。《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xiāo yáo zì dé逍遥自得无拘无束,安闲自得。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jiù yóu zì qǔ咎由自取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zì mìng bù fán自命不凡自称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gōng dào zì zài rén xīn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自然。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陆士谔《续孽海花》第60回:“骑在马上,自言自语道:‘公道自在人心,也不枉我的一番心力了。’”
xuān áng zì ruò轩昂自若轩昂:气度不凡;自若:像原来的样子。形容人的气度不凡,神态如同日常一样。唐·李濬《松窗杂录·裴休》:“中有黄衣半席,轩昂自若,指诸人笑语轻脱。”
yùn yòng zì rú运用自如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
shén qì zì ruò神气自若自若:如常。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晋书·庾亮传》:“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
jiān zhǔ zì dào监主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旧唐书 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主自盗,罪绞。’”
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自作孽,不可活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fàng hǔ zì wèi放虎自卫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晋 常璩《华阳国志 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huì zhí船到桥门自会直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茅盾《赛会》:“算了罢!船到桥门自会直!忘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
jiàn guài fēi guài,qí guài zì hài见怪非怪,其怪自害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明·无名氏《白兔记·牧牛》:“见怪非怪,其怪自害。”
bù gǎn zì zhuān不敢自专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chī zì zài fàn吃自在饭指做没有风险与责任的事,安闲享福。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那赵聪原是个极贪安宴,十日九不在书房里的,做先生倒落得吃自在饭,得了重资,省了气力。”
xiāo yáo zì yú逍遥自娱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zì shèng zhě qiáng自胜者强自胜:战胜自己;强:刚,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经》第33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chāo rán zì dé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zì jiù bù xiá自救不暇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唐 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è rén zì yǒu è rén mó恶人自有恶人磨磨:折磨。指狠毒的人自然会有更狠毒的人来折磨他。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fǎn gōng zì wèn反躬自问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gāo zì biāo zhì高自标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áng rán zì ruò昂然自若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zì wǒ zuò gǔ自我作古由自己创始;不效法前人(作古:创始;创新)。指有所创新。《唐大诏令集 贞观五年封建功臣诏》:“自我作古,未必专依前典。”
zì yí yī qī自诒伊戚自寻烦恼;自招灾殃。《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zì jīn qí yǒng自矜其勇矜:自以为贤能。自以为勇敢过人。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chū zì yì wài出自意外出于意料之外。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余怜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yǎng hǔ zì cán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引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zì chéng yī gé自成一格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 赵翼《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xíng yuǎn zì ěr行远自迩走远路必须从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一步步前进。迩:近。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gōng chén zì jū功臣自居居:当,任。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可能生长。”
máng rán zì shī茫然自失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yǐ xué zì fēng蚁穴自封比喻以区区之地方自主独立。清 照槤《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且明置缅甸宣慰司,表内未称宣旧衔;又有蚁穴自封,夜郎天外之言。”
zì shì bù zhāng自是不彰自是:自以为是;彰:明晰。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shù shēn zì xiū束身自修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zì gān bào qì自甘暴弃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