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古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àn gǔ bù mó万古不磨 | 磨:磨灭。永远不会磨灭。 | 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 |
qiān qiū wàn gǔ千秋万古 | 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 唐·刘希夷《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
chāo jīn yuè gǔ超今越古 | 见“超今冠古”。 | 明·无名氏《桃园结义》二折:“凭着我壮志能,胆气粗,博一个黄阁标名,超今越古。” |
qiān gǔ yī shí千古一时 | 喻指难得的机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
biàn gǔ yì sú变古易俗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楚辞 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
fù lì wàn gǔ富轹万古 | 形容极其丰富,超越千秋万代。 | 清·魏源《〈国朝古文类钞〉序》:“矧我圣清皞皞二百载,由治平升平而进于太平,元气长于汉,经术盛于唐,兵力物力幅员雄于宋,列圣御制诗文集、康煕《图书》、乾隆《四库》官书尤富轹万古。” |
róng gǔ nüè jīn荣古虐今 | 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者众焉。” |
zuò gǔ zhèng jīng作古正经 | 犹言一本正经。 |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
bù qī xiū gǔ不期修古 | 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yuè gǔ chāo jīn越古超今 | 见“超今冠古”。 | 宋·朱敦儒《洞仙歌·赠太易》词:“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
bó gǔ zhī jīn博古知今 |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
gǔ lǐ gǔ guài古里古怪 | 怪异、奇特。 | 林徽因《梅真同他们》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当时的那些办法古里古怪的……” |
zhǐ gǔ zhāi jīn指古摘今 |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tōng jīn dá gǔ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fēng liú qiān gǔ风流千古 | 指风雅之事久远流传。 | 宋 李流谦《青玉案》词:“风流千古,一时人物,好记尊前语。” |
gǔ diào dān tán古调单弹 |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yǐ gǔ fēi jīn以古非今 |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
zhōng wài gǔ jīn中外古今 |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xī qí gǔ guài稀奇古怪 | 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 清邵梅臣《画耕偶录》:“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
qián gǔ wèi yǒu前古未有 |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 | 宋·徐度《却扫编》卷下:“而邓枢密洵武真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
kuàng gǔ jué lún旷古绝伦 | 旷古:空前的;从古以来所没有的;绝伦:没有相比的。古来所无;没有可以相比的。 | 《北史 赵彦深传》:“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
qiān gǔ qí wén千古奇闻 |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 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
gǔ mào gǔ xīn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
shuō gǔ dào jīn说古道今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九回:“你们又文绉绉的说古道今,我那里省得?” |
wǎng gǔ lái jīn往古来今 | 指自古至今。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liú fāng qiān gǔ流芳千古 | 指美名永远流传下去。 | 《天地会诗歌选 金台开山歌》:“争回疆土功劳大,流芳百世永无涯。” |
nì gǔ zhí jīn泥古执今 | 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6回:“于此礼不遵,而泥古执今,不独失礼,竟可谓之不臣矣。” |
qián wú gǔ rén前无古人 | 以前从来没人做过的;即空前未有的。 | 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láo shí gǔ zi牢什古子 | 指讨厌的东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关在这牢坑里,学这牢什古子。” |
shuō gǔ tán jīn说古谈今 | 谈说古今事。形容话题广泛。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qiān gǔ bù xiǔ千古不朽 | 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 |
dǔ xué hào gǔ笃学好古 | 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 《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 |
nì gǔ wéi jīn泥古违今 | 泥:拘泥,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宋·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
gǔ yǔ cháng yán古语常言 | 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
yǐn gǔ yù jīn引古喻今 | 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引古喻今,言微理举。” |
wàn gǔ cháng chūn万古长春 | 万古:千年万代,永远。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亦作“万古长青”、“万古常青”、“万古常新”。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gǔ sì qīng dēng古寺青灯 | 青灯:以植物油为燃料的灯。形容修行者的孤独寂寞的生活。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一个立志修行的何玉凤,要向古寺青灯寻活计。” |
míng chuí wàn gǔ名垂万古 | 谓名声永远流传。 | 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
shuò gǔ qiē jīn铄古切今 | 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 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文士》:“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而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 |
tōng gǔ bó jīn通古博今 | 同“通今博古”。 |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
jīn lái gǔ wǎng今来古往 | 犹古往今来。 | 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
zhuó gǔ zhǔn jīn酌古准今 | 见“酌古准今”。 | 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
qiān gǔ dú bù千古独步 | 谓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 |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颜鲁公之书,雄姿杰出,千古独步,可仰而不可及耳。” |
chāo gǔ guàn jīn超古冠今 | 超:超出;冠:位居第一。古今第一,无人能比。 | 《宋书·羊玄保传》:“弈棋之妙,超古冠今。” |
qiān gǔ yī zhé千古一辙 | 谓自古相同。 |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后村所谓‘谄谀以求悦,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辙也。” |
gǔ lái jīn wǎng古来今往 | 从古代到现代。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江都市孝妇屠身》:“古来今往夕阳中,江山依旧在,塔影自凌空。” |
yǐ gǔ yù jīn以古喻今 | 喻:说明。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
ài sù hào gǔ爱素好古 | 指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 先秦 李耳《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jìng jīn shū gǔ竞今疏古 | 指厚今薄古。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通变》:“何则?竞今疏古,风味气衰也。” |
shì bù shī gǔ事不师古 |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 《尚书 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 |
chén gǔ cì jīn陈古刺今 | 借古讽今。 | 《诗·王风·大车序》:“《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 |
jí gǔ qióng jīn极古穷今 | 谓穷尽古今。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气质之秉,虽有善恶之不同,然极古穷今论之,则性未尝不善也。” |
gé gǔ tōng jīn格古通今 |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谓学富识广。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 |
guì gǔ jiàn jīn贵古贱今 | 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 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
shuō jīn dào gǔ说今道古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gèn gǔ gèn jīn亘古亘今 | 亘:横贯。指贯串古今,从古到今。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若解向里寻求,见得自己心体,即无时不是此道,亘古亘今,无终无始。” |
yǐ gǔ wéi jiàn以古为鉴 | 亦作“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按《旧唐书·魏徵传》“鉴”作“镜”。 |
gǔ wǎng jīn lái古往今来 | 从古代到现在。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 晋 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
wàn gǔ cháng qīng万古长青 | 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万古:千秋万代;长青: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 | 元 无名氏《谢金吾》:“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
tán gǔ shuō jīn谈古说今 | 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 元 张可久《端正好 渔乐》:“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今论古。” |
gèn gǔ wèi wén亘古未闻 | 指从古到今都没有听说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9卷:“真个是亘古未闻,于今罕有!” |
gǔ yǐ yǒu zhī古已有之 | 古代就已经有了。 |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 |
bù gǔ bù jīn不古不今 |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
huái gǔ shāng jīn怀古伤今 | 怀:想念;伤:忧思。怀念过去的时光,哀叹现在。 |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
jīn yuè gǔ yuè今月古月 | 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 唐 李白《把酒问月》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gǔ jīn zhōng wài古今中外 | 从古代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zhī jīn bó gǔ知今博古 | 贯通古今。知识渊博。 | 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 |
chāo jīn guàn gǔ超今冠古 |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亦作“超今越古”、“越古超今”。 |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众美备具,名实相当,赫赫巍巍,超今冠古。” |
zhuó gǔ zhēn jīn酌古斟今 | 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 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 |
chén xióng gǔ yì沉雄古逸 | 沉雄:深沉雄健;逸:超迈。形容书画风格沉毅雄健,古朴飘逸。 | 《清史稿·王时敏传》:“与时敏砥砺画学,以董源、巨然为宗,沉雄古逸,虽青绿重色,书味盎然。” |
dǔ zhì ài gǔ笃志爱古 | 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 《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
yǐn jīng jù gǔ引经据古 |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 宋·楼钥《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仪,则臣死不足以塞责,是以不复更敢引经据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 |
róng gǔ zhù jīn镕古铸今 | 见“镕今铸古”。 | |
bó gǔ tōng jīn博古通今 |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
gǔ féi jīn shòu古肥今瘠 | 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 唐·张远彦《书法要录》卷二:“无常谓之古肥,子敬谓之今瘠。古今既殊,肥瘦颇反。” |
fǎng lùn jī gǔ访论稽古 | 探求讨论古代的言论和典实。 | 汉·赵歧《孟子题辞》:“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 |
lǎo gǔ dǒng老古董 | 古老的或过时的东西,也指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84回:“要是老古董儿问起来呢,你就说我已回寺。” |
qiān gǔ yī lǜ千古一律 | 谓从来如此。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
hòu jīn bó gǔ厚今薄古 | 厚:推崇,重视;薄:轻视,怠慢。重视现代的,轻视古代的。多用于学术研究方面。 | 吴晗《灯下集·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为今用是一句话、一件事情的两面。” |
wàn gǔ liú fāng万古留芳 |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 |
yǔ gǔ wéi tú与古为徒 | 古:古人,古代;徒:同类人。同古人做朋友。借古讽今或推崇古人。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内直者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 |
tōng dá gǔ jīn通达古今 | 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
nì gǔ shǒu jiù泥古守旧 | 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变通。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7章:“我们要写许多通俗的书,说明古不如今,旧不如新的道理,以破除社会上一般泥古守旧的思想。” |
qiān gǔ bù mó千古不磨 | 流传千万年也不会磨灭。犹千古不朽。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结构第一》:“《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 |
sòng gǔ fēi jīn颂古非今 | 颂:颂扬;非:非难;反对;今:现代。颂扬古代的;非难和反对现代的。 | 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
pán gǔ kāi tiān dì盘古开天地 | 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 《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
biāo bǐng qiān gǔ彪炳千古 | 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中卷:“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 |
pān jīn lǎn gǔ攀今览古 | 谈今说古。谈话的内容兼及古今。 | 元·周文质《斗鹌鹑·咏小卿》套曲:“释卷挑灯,攀今览古。” |
biàn gǔ luàn cháng变古乱常 |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
tì gǔ rén dān yōu替古人耽忧 | 指不必要的忧虑。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 |
dǔ xìn hào gǔ笃信好古 | 笃:诚笃;信:诚实;好:热爱。坚持自己的信仰,喜爱古代的典籍。 | 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情贯经史,蜚声痒序,而弗竞弗求,笃信好古。” |
jiè gǔ fěng jīn借古讽今 | 借:假托;讽:讽刺。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 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
xíng gǔ zhì jīn行古志今 |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 《逸周书·常训》:“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
zhèn gǔ shuò jīn震古铄今 | 震动古人,显耀当世。形容事业或功绩伟大。 | 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
shí gǔ bù huà食古不化 | 学了古代的知识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现代情况理解运用古代的文化知识。 | 清 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
liú fāng qiān gǔ留芳千古 | 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几件别古绝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 |
xīn rú gǔ jǐng心如古井 | 古井:年代久远的枯井。内心象不起波澜的枯井。形容心里十分平静或一点也不动情。 | 唐 孟郊《烈女操》诗:“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
chāo jīn jué gǔ超今绝古 | 见“超今冠古”。 | 明·李贽《与管登之书》:“细读佳刻,字字句句皆从神识中模写,雄健博达,真足以超今绝古。” |
kuàng gǔ wèi yǒu旷古未有 | 旷古:自古以来所没有的。自古以来从来不曾有过。形容极为罕见。 | 《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
dòng jiàn gǔ jīn洞鉴古今 |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