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明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uāng míng lěi luò光明磊落 |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
míng yáng cè lòu明扬侧陋 | 侧陋:之地位低下而才德兼备的贤人。明察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 | 《尚书 尧典》:“明明扬侧陋。”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
nèi jiù shén míng内疚神明 | 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神祗。指做错了事,内心感到不安。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许衡灭宋,死后犹不欲请谥立碑,盖内疚神明,无不惭德。” |
cōng míng cái zhì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xiān lù míng zhū仙露明珠 |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 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
jìn míng jìn chāng浸明浸昌 |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
shēn qiè zhù míng深切著明 | 深刻而显明。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cōng míng jué shì聪明绝世 |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 《画学·画中人》:“为人孤峭,寡言语,不轻与人交接,而聪明绝世,至于词曲及笙笛箫管之属,咸能通习。” |
cōng míng ruì zhì聪明睿智 | 聪明:天资高,智力发达。睿智:智能,英明而有远见。天资高,有智能,有远见。亦作“聪明睿哲”、“聪明睿达”。 |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
míng mù zhāng dǎn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
míng hūn zhèng pèi明婚正配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你小姐元是我崔文远明婚正配许与侄儿崔通的。” |
shǎng xìn fá míng赏信罚明 | 同“赏罚分明”。 | 《新唐书·李光弼传赞》:“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
fēng qīng yuè míng风清月明 | 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 明 刘基《横碧楼记》:“又闻柯亭有美竹,可为笛,风清月明,登楼一吹,可以来凤凰,惊蛰龙,真奇事也。” |
yǎn míng shǒu jié眼明手捷 | 看得准,下手快。形容人反应快,动作敏捷。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到如今老了也腰曲头低。” |
zhì shèng zhì míng至圣至明 | 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
fù zǐ míng bì复子明辟 | 辟:国君。称帝王复位,重新掌权。 | 《尚书·咸有一德》:“伊尹既复政厥辟。” |
míng xíng bù lù明刑不戮 | 指刑罚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 《商君书·赏刑》:“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国无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
tiān dì shén míng天地神明 | 指上天和神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
yuè míng rú zhòu月明如昼 | 月光明朗,天色像白天一样明亮。 | 元·丘处机《凤栖梧·述怀》词:“一鸟不鸣风又细,月明如昼天如水。” |
ǒu zhú shī míng偶烛施明 | 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
jìng jǐ míng chuāng净几明窗 | 净:干净;几:小桌子。形容房间干净明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净几明窗不染尘,图书镇日与相亲。” |
hán míng yǐn jì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 |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
zhāng míng jiào zhù彰明较著 | 极其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
cōng míng zhì huì聪明智慧 | 智力过人,心思敏锐。 |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不觉魏鹏渐渐长大……聪明智慧,熟于经史。” |
xiàng míng ér zhì向明而治 | 向明:天将亮;治:治理。天刚亮就开始治事。形容勤于政事。 | 《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
míng chá àn fǎng明查暗访 | 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
míng zhú tiān nán明烛天南 | 烛:照耀。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 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shēn fèn bù míng身分不明 | 来历不详。 | |
míng xiū àn dù明修暗度 | 比喻用明显的假象迷惑对方,而暗中却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击对方。 | 清·赵翼《行围即景·相扑》:“伺隙忽为叠陈冲,捣虚又遏夹寨固。明修暗度诡道攻,声东击西多方误。” |
míng gōng zhèng yì明公正义 | 见“明公正气”。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7回:“若遇着买花儿东西,明公正义问他要。” |
cí míng wú shuāng慈明无双 |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
míng chá qiū háo,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bīng xuě cōng míng冰雪聪明 | 比喻人聪明非凡。 |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
míng zhī gù wèn明知故问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
guāng míng dòng chè光明洞彻 | 明亮通透。 |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
míng zhū tóu àn明珠投暗 | 见“明珠暗投”。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
yōu míng yì lù幽明异路 | 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 唐·朱庆余《冥音录》:“幽明异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 |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 | 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guāng míng dà dào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 |
wài jiǎn nèi míng外简内明 | 谓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
cōng míng ruì zhī聪明睿知 | 聪明:聪敏有智慧。形容洞察力强,见识卓越。 | 《周易·系辞》:“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水底捞明月 | 到水底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 元·无名氏《塞鸿秋·先题》曲:“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撒,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
lái lì bù míng来历不明 | 来历:由来。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
míng mù dá cōng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yuè míng fēng qīng月明风清 | 清:清澈。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 孙犁《芦花荡》:“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fú yǐn míng dá孚尹明达 | 见“孚尹旁达”。 |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仗 |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正大光明 | 公正无私、胸怀坦白的样子。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
míng chǐ jiào zhàn明耻教战 |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
shuǐ míng shān xiù水明山秀 | 见“水秀山明”。 | 宋·张先《满江红·初春》词:“渐迤逦,水明山秀,暖生帘幕。” |
zhèng shēn míng fǎ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dà jíng fǎ dù大明法度 |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
míng guāng zèng liàng明光锃亮 | 见“明光烁亮”。 | 《新华文摘》1983年第3期:“又站在一旁端详一会儿,确信自行车已经明光锃亮,纤尘不染,才古怪地嘘了一口长气。” |
míng qiāng àn jiàn明枪暗箭 | 比喻种种公开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míng xiào dà yà明效大验 | 显著而又巨大的效验。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明效大验邪?” |
hào chǐ míng móu皓齿明眸 | 皓:洁白;眸:眼珠;也指眼睛。指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shèng dì míng wáng圣帝明王 |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 |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兴,去圣帝明王遐远,仲尼之道又绝,法度无所因袭。” |
hēi bái fēn míng黑白分明 |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 《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míng chá qiū háo明察秋毫 |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
guǐ kàn gāo míng鬼瞰高明 | 同“鬼瞰其室”。 | 《隋书·裴肃传》:“窃见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
zhǔ míng chén zhí主明臣直 |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 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上篇:“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也。” |
chá chá wéi míng察察为明 | 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恰恰遇到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察察为明的。” |
céng cì fēn míng层次分明 |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
dàn bó yǐ míng zhì,níng jìng yǐ zhì yuǎn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 |
lián míng lián yè连明连夜 | 犹言通宵达旦。 | 唐·白居易《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诗:“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明人不做暗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则俺这闭月羞花绝代姿,到如今自做出自当之,妆甚的谎子!” |
qù àn tóu míng去暗投明 | 脱离黑暗势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今愚弟来归,实是去暗投明,脱鬼成人之幸。” |
yuè míng xīng xī月明星稀 | 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掌上明珠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lái lù bù míng来路不明 | 来历未验明。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5回:“如今爹也没了,大娘他养出个墓生儿来,莫不也是来路不明?” |
míng yuè rù huái明月入怀 | 比喻人心胸开朗。 | 南朝 宋 鲍照《代淮南王》诗:“朱城九门门九闺,愿逐明月入君怀。” |
gōng dào dà míng公道大明 | 公道:公正的原则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显扬,正义得到伸张。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郡中缙绅、耆老、邻里,公书公呈,一齐并进,公道大明。” |
yuè míng rú shuǐ月明如水 | 月光清澈,如同水一样。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 |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 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cōng míng yī shì,měng dǒng yī shí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 懵懂: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人一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一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五回:“我苏友白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我此行虽因叔命,原为寻访佳人。” |
jīng míng néng gàn精明能干 | 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 《新唐书 苏弁传》:“弁通学术,吏事精明,承延龄后,平赋缓役,略烦苛,人赖其宽。” |
zhāng míng zhāo zhe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zì zhī zhī míng自知之明 |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
zēng ài fēn míng憎爱分明 | 憎:恨。恨什么,爱什么,界限清楚,态度鲜明。 | 周恩来《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
míng ruò guān huǒ明若观火 | 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
cuì yǔ míng zhū翠羽明珠 |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明珠:珍珠。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 宋·张孝祥《二郎神·七夕》词:“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
zhī shū míng lǐ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 | 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
chǎn yōu míng wēi阐幽明微 | 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孝子》:“司风教者,重务良多,无暇彰表,则阐幽明微。” |
àn chá míng fǎng暗察明访 | 察:细看,详审;访:寻访。指用各种方法调查了解情况。 | 《金史 世宗纪中》:“此辈暗察明访,皆著政声。” |
míng rì huáng huā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míng zhū shēng bàng明珠生蚌 | 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 《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xiù shuǐ míng shān秀水明山 |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míng hūn zhèng qǔ明婚正娶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那里是明婚正娶,公然的伤风败俗。” |
jīng míng qiáng gàn精明强干 | 精细聪明;善于办事。也作“精明能干”。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况且随带的那些司员,又都是些精明强干、久经审案的能员,那消几日,早问出许多贼款来。”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lái qù fēn míng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
yī huì yī míng一晦一明 | 一暗一明。常指昼夜循环。 | 《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元 宋方壶《斗鹌鹑 踏青》套曲:“时遇着春光明媚,人贺丰年,民乐雍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