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远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远虑 |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
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远水救不了近火 | 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róu yuǎn zhèn ěr柔远镇迩 |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敬鬼神而远之 | 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quán shēn yuǎn hài全身远害 | 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
rì mù lù yuǎn日暮路远 | 同“日暮途远”。 | 《尉缭子·兵教下》:“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
dào yuǎn zhī jì道远知骥 | 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 | 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gāo dǎo yuǎn yǐn高蹈远引 | 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行远升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gāo fēi yuǎn dùn高飞远遁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
fù zhòng zhì yuǎn负重致远 |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远 |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 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 |
yuǎn chù kuā chēng,jìn fāng mài nòng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夸称:夸奖。在远近各处夸奖、称颂,炫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全靠恩官作成,远处夸称,近方卖弄。” |
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gāo jǔ yuǎn dǎo高举远蹈 | 举:起飞;蹈:踩上。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shēn tú yuǎn suàn深图远算 | 见“深谋远虑”。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
gāo qíng yuǎn yùn高情远韵 | 见“高情远致”。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gōu shēn zhì yuǎn钩深致远 |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慎终追远 |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骛远 |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
shēn tú yuǎn lǜ深图远虑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仲长统《昌言下》:“又况愚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谦虚节俭,深图远虑,为国家校计者乎。” |
yuè jìn lái yuǎn悦近来远 | 使近者悦服,远者来归。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
shí wēi jiàn yuǎn识微见远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
yuǎn qīn jìn lín远亲近邻 | 泛指远近的亲戚朋友。 |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逊,我怎肯不瞅不问,常言道远亲近邻,不如你这对门。” |
jǐn zhōng zhuī yuǎn谨终追远 | 终:人死;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 宋·苏轼《母蒲氏王氏秦国太天人外制》:“谨终追远,仁也;显亲扬名,孝也。” |
shèn zhōng sī yuǎn慎终思远 | 终:人死;慎终:居丧能遵守礼法;远:指祖先。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 唐·张说《太原王公神道碑》:“有子故光禄少卿玙,今秘书监询,皆笃行纯孝,慎终思远。” |
huái dí fù yuǎn怀敌附远 | 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 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
piāo rán yuǎn zhù飘然远翥 |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 | 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 |
shì ěr rén yuǎn室迩人远 |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 《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
lǐ xián yuǎn nìng礼贤远佞 | 礼:表示敬意;远:疏远;佞:善于运用花言巧语献媚的人。敬重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献媚的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
hóng cǐ yuǎn mó弘此远谟 | 发挥你那胸中的深谋远策。 | |
jìn jiāo yuǎn gōng近交远攻 | 谓与邻近者交好,而对较远者施用武力。 | 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徕,供我指臂,此近交远攻之计也。”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móu lǜ shēn yuǎn谋虑深远 | 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 | 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
xù jìn hū yuǎn恤近忽远 |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
jì shēng lǜ yuǎn计深虑远 |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
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 看得深,想得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
dēng gāo wàng yuǎn登高望远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shēn jì yuǎn lǜ深计远虑 | 犹深思远虑。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 |
cháng jià yuǎn yù长驾远驭 | 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 | 清 龚自珍《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
róu yuǎn suí huái柔远绥怀 |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 | 清·林则徐《喻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虽以天朝柔远绥怀,亦不能任其藐玩,应即遵照新例,一体从重惩创。” |
yuǎn shān fú róng远山芙蓉 | 远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远山一样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脸色像芙蓉花一样美丽。比喻女子貌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异史氏曰:‘得远山芙蓉,与共四壁,与以南面王岂易哉?’” |
bù yuǎn wàn lǐ不远万里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yuǎn yǐn qū yù远引曲喻 | 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 | 《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cháng wǎng yuǎn yǐn长往远引 | 指引身远行,一去不返。 | 明 张居正《再乞归葬疏》:“兹又奉圣母申命之颁,耿耿孤忠,宁敢自负。但臣今日所祈,非欲长往远引,忍于背违者也。” |
zòng mù yuǎn wàng纵目远望 |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nián yān shì yuǎn年湮世远 | 谓年代久远。 | 清·戴名世《<读易质疑>序》:“然而年湮世远,师传歇绝。” |
chí gāo wù yuǎn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gōu shēn tú yuǎn钩深图远 |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这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雠。” |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 |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远来和尚好看经 |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远来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jí mù yuǎn wàng极目远望 | 极:尽。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 三国 魏 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也。” |
táng gāo jí yuǎn堂高级远 | 堂:厅堂;级:台阶。比喻尊卑有定规。 | 《晋书·刘寔传》:“夫堂高级远,主尊相贵。” |
shuǐ yuǎn shān yáo水远山遥 | 谓路程遥远。 | 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
tì tīng yuǎn wén逖听远闻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táng gāo lián yuǎn堂高廉远 | 堂:厅堂;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
zhì yuǎn kǒng ní致远恐泥 |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远水解不了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fú yī yuǎn qù拂衣远去 |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
yuǎn gé chóng yáng远隔重洋 | 重洋:一重重的海洋。指相距遥远。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无如远隔重洋,何能前去看来。” |
shēn móu yuǎn yóu深谋远猷 | 谋:计划;猷:谋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晋书·元帝纪》:“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猷,出自胸怀。” |
shān yáo shuǐ yuǎn山遥水远 | 谓道路遥远。 | 宋·杨无咎《玉抱肚》词:“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元·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生]娘子,莫不是虑着山遥水远么?[旦]奴不虑山遥水远。” |
yán jìn yì yuǎn言近意远 | 同“言近旨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
cháng jì yuǎn lǜ长计远虑 | 指长远打算。 |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忧远 |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指远 | 见“言近旨远”。 |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 卑:低;迩:近。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yuǎn jiāo jìn gōng远交近攻 | 原指对远方国家联合;对邻近国家攻占的外交策略。后来指利用关系转较远的力量来攻击眼前对手的处世手法。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yóu jìn jí yuǎn由近及远 |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 |
zhuī yuǎn shèn zhōng追远慎终 | 犹言慎终追远。 | 《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
dòng yōu zhú yuǎn洞幽烛远 | 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 明 吴承恩《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有洞幽烛远之明,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 |
lù lù yuǎn tīng辘辘远听 |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 | |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 | 指王法管辖不到。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
yuān tú yuǎn suàn渊图远算 | 深谋远虑。 | 《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 |
jí mù yuǎn tiào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水远山长 |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
wéi qī bù yuǎn为期不远 | 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预定的日子。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
yuǎn chuí bù xiǔ远垂不朽 | 永垂不朽。 | 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 |
hào gāo wù yuǎn好高骛远 | 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
dùn xíng yuǎn shì遁形远世 | 犹言避世隐居。 |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
yuǎn nián jìn rì远年近日 | 见“远年近岁”。 | 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到家中我将这远年近日欠少我钱钞的文契,我都烧了。”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传把那远年近日欠下我的银子,都对付在你身上,你还我银子来。” |
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yǔ jìn zhǐ yuǎn语近指远 |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 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
gāo jǔ yuǎn qù高举远去 |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
tiān chā dì yuǎn天差地远 | 比喻两者相差极大。 |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
hǎo gāo wù yuǎn好高鹜远 |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 |
lù yuǎn tiáo tiáo路远迢迢 | 形容路途遥远。 | 鲁迅《彷徨 孤独者》:“十三大人从寒石山路远迢迢地上城来,问他可有存款,他一声也不响。” |
yǐn zhòng zhì yuǎn引重致远 | 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 《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yuǎn zhì ěr ān远至迩安 |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