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同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pǔ tiān tóng qìng普天同庆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běn tóng mò lí本同末离本旨相同而途径不同。《后汉书 臧洪传》:“……子谓余身死而名灭,仆亦笑子生死而无闻焉。本同末离,努力努力,夫复何言!”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犹一口同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tóng liú hé wū同流合污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sǐ hú tòng死胡同指只有一个出入口的胡同。比喻绝境、绝路。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
dí kài tóng chóu敌忾同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yì lù tóng guī异路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可同患,难处安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xūn yóu tóng qì薰莸同器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liù ěr bù tóng móu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ēn tóng zài zào恩同再造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诸同好公:公开;诸:“之于”的合音;同好:爱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爱的东西同爱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赏。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定仁义之度,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tóng è xiāng jiù同恶相救形容互相勾结,共同作恶。《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shū zhì tóng guī殊致同归同“殊涂同归”。《隋书·五行志》:“夫神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
shí shǔ tóng xué十鼠同穴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èr rén tóng xīn二人同心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就会无往不胜。《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tóng chuán hé mìng同船合命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qíng tóng yáng zuǒ情同羊左交情深厚,愿为对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tóng xīn hé yì同心合意同“同心一意”。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jié rán bù tóng截然不同截然: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两种事物没有一点必然联系。鲁迅《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qíng tóng gǔ ròu情同骨肉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tóng chén hé wū同尘合污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tóng lì xié qì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南史·宋纪·武帝》:“同力协契,所在蜂起。”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wèi kě tóng rì ér yǔ未可同日而语指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fēi tóng ér xì非同儿戏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玩是玩,笑是笑,这个事非同儿戏,你可别混说!”
niú jì tóng wěn牛骥同皁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niú jì tóng zào牛骥同皂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汉 焦赣《易林 升之小畜》:“牛骥同槽,郭氏以亡。”
shū tú tóng guī殊涂同归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一,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zhì tóng qì hé志同气合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十家锅灶九不同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李茂荣《人望幸福树望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biāo tóng fá yì标同伐异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qiú tóng cún yì求同存异寻求彼此的共同处;保留彼此的分歧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dǎng tóng fá yì党同伐异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bā hóng tóng guǐ八纮同轨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bù móu tóng cí不谋同辞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yǔ cǎo mù tóng xiǔ与草木同朽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
tóng tiáo gòng guàn同条共贯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rén tóng yī shì仁同一视犹言一视同仁。《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fēng yǔ tóng zhōu风雨同舟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tóng chóu dí kǎi同仇敌慨见“同仇敌忾”。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tóng yuán gòng liú同源共流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xíng hé qū tóng行合趋同行为志趣相同。《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jiǔ shì tóng jū九世同居九世:九代。九代人居住在一起不分家。《新唐书·孝友传序》:“张公艺九世同居,北齐东安王乐、隋大使梁子恭躬慰抚,表其门。”
yī cí tóng guǐ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qīng zhuó tóng liú清浊同流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xíng tóng gǒu zhì行同狗彘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bù móu ér tóng不谋而同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tóng chuāng qì yǒu同窗契友同窗:同学;契:意气相合。老同学,好朋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shū tú tóng huì殊涂同会犹殊途同归。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充等传论》:“如使用审其道,则殊涂同会。”
fá yì dǎng tóng伐异党同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shǐ lì tóng xīn矢力同心齐心合力。《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合的清方档案》:“方今人心趋共和,决无第二问题,不独东南十数省矢力同心,即西北各省闻亦均表同意。”
cāo gē tóng shì操戈同室指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书》:“以满人窃位之私心,开汉族仇杀之惨祸,操戈同室,贻笑外人。”
tóng xīn duàn jīn同心断金《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qín sè hé tóng琴瑟和同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tóng wén gòng guǐ同文共轨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tóng yù jī luǒ同浴讥裸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tóng xiū děng qī同休等戚见“同休共戚”。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同声相求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qíng tóng shǒu zú情同手足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zhà tóng zhà yì乍同乍异乍:忽然;同:一样;异:不同。一会同意,一会不同意,形容言语或态度变化太快。《鬼谷子·飞坩》:“其说辞也,乍同乍异。”
bù yuē ér tóng不约而同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bù tóng liú sú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礼记 射义》:“不从流俗。
zhì tóng dào hé志同道合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tóng guī shū tú同归殊途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tóng xīn tóng dé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心:愿望;思想;德:信念;意志。《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chē gōng mǎ tóng车攻马同攻:坚固精致;同:齐聚。战车坚固,战马整齐。形容军容极盛。《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shǎng tóng fá yì赏同罚异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dà tóng xiǎo yì大同小异异:差异。大体相同;稍有差异。庄周《庄子 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yǔ zhòng bù tóng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样。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同病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tóng dé yī xīn同德一心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jīng wèi tóng liú泾渭同流泾渭:泾水、渭水。比喻是非、好坏不分。唐·王勃《上刘右相书》:“夫岂知世终异数,泾渭同流。”
yì kǒu tóng yīn异口同音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tóng yuán yì pai同源异派见“同源异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同是天涯沦落人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各自有其灵巧奥妙的变化。《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个别谈话……或先软后硬,或先硬后软,或忽硬忽软,各有巧妙不同。”
xié xīn tóng lì协心同力见“协心戮力”。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tóng gān gòng kǔ同甘共苦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tiān xià dà tóng天下大同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tóng xīn hé dé同心合德同“同心同德”。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qí xīn tóng lì齐心同力见“齐心协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tóng xīn yī lì同心一力同“同心协力”。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tóng shēng sǐ gòng cún wáng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我党在根据地内细心地认真地彻底地争取群众、和群众同生死共存亡的任务,较之过去六年有更加迫切的意义。”
tóng guī yú jìn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tóng chuí bù xiǔ同垂不朽一同流传,永不磨灭。《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bù gǎn gǒu tóng不敢苟同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yì tái tóng cén异苔同岑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长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晋·郭璞《赠温峤》诗:“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xíng tóng gǒu yǒu行同狗豨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fēi tóng xún cháng非同寻常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
shì tóng qín yuè视同秦越先秦时秦越两国,一在西北,一在东南,相去极远。后因称疏远隔膜、互不相关为“视同秦越”。明·陈汝元《金莲记·赐环》:“激切忠怀一生凭谁说,怎忍得视同秦越。”
hào wù tóng zhī好恶同之好:喜爱,喜好;恶:憎恨,讨厌。对于事物有同一的爱憎。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戮力壹心,好恶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