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ì dòng shān cuī地动山摧见“地动山摇”。《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píng dì qīng yún平地青云平:平稳;青云:高空。比喻境遇突然变好,顺利无阻地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金 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yān hóu yào dì咽喉要地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dì dì dào dào地地道道真正的,够标准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sī wén sǎo dì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tiān fù dì zǎi天覆地载覆:盖;载:承受。象天覆盖万物,地承受一切一样。比喻范围极广大。也比喻恩泽深厚。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
fāng cùn dì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
hū tiān huàn dì呼天唤地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pū tiān gài dì铺天盖地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也作“遮天盖地”。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yún tiān wù dì云天雾地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形容极大。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jīng tiān wěi dì经天纬地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dì píng tiān chéng地平天成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尚书 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hú tiān hú dì胡天胡地见“胡天胡帝”。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dì wǎng tiān luó地网天罗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juàn dì pí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唐 卢仝《萧宅二三子赠答诗(客谢井)》:“扬州恶百姓,疑我卷地皮。”
wēi xìn sǎo dì威信扫地威信:威望和信誉。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niú mián dì牛眠地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rì yuè jīng tiān,hé hǎi dài dì日月经天,河海带地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rú lǚ píng dì如履平地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唐 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zǒu fú wú dì走伏无地比喻没有藏匿容身的地方。《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蹊路断绝,走伏无地。”
jú tiān jí dì跼天蹐地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gǎi tiān huàn dì改天换地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朱敏《深情忆念周伯伯》:“站在我面前的正是两位扭转乾坤,改天换地,领导我党我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历史巨人。”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gū gū duò dì呱呱堕地见“呱呱坠地”。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tiān dì shén míng天地神明指上天和神灵。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gǎn tiān dì,dòng guǐ shén感天地,动鬼神感:感动。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tiān dì zhū miè天地诛灭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yún jiē yuè dì云堦月地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hēi dì hūn tiān黑地昏天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cuò yán wú dì措颜无地措:安放;颜:脸,面子。脸没地方搁。形容极为惭愧羞愧。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yuān tiān qū dì冤天屈地形容非常冤枉委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gé tiān chè dì格天彻地格:感通;彻:贯通,深透。感天动地。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tiān tā dì xiàn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bá dì yǐ tiān拔地倚天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唐 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川子《月蚀诗》、杨司城《华山赋》、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tiān luó dì wǎng天罗地网天空和地面所张设的罗网。比喻严密的包围圈。多指对敌人、逃犯的严密的防范。罗:捕鸟的网。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tiān bēng dì liè天崩地裂比喻重大的事变。崩:倒塌。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tiān bù pà,dì bù pà天不怕,地不怕形容无所畏惧,什么都敢干。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yīn dì zhì yí因地制宜因:随顺;制:制定;规定;宜:适当;合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dì jìn qí lì地尽其利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tiān chā dì yuǎn天差地远比喻两者相差极大。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wú yòng wǔ zhī dì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dì shàng tiān gōng地上天宫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宋 袁褧《枫窗小牍》上卷:“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
dì shàng tiān guān地上天官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màn tiān gài dì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
hēi tiān mō dì黑天摸地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dí dì wú lèi涤地无类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后汉书·隗嚣传》:“[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mán tiān mèi dì瞒天昧地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元 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sǐ xīn tà dì死心踏地见“死心塌地”。老舍《骆驼祥子》:“要不这么冤你一下,你怎么会死心踏地的点头呢?”
tiān táng dì yù天堂地狱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dì chǒu lì dí地丑力敌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guī tiān jǔ dì规天矩地①规,为圆,象征天;矩,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薛综注:“谓宫室之饰,贺者像天,方者则地也。”
zhì zhuī zhī dì置锥之地置:放。锥:锥子。插锥子的地方。形容极小的地方。亦作“立锥之地”。《庄子·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jiāng hé xíng dì江河行地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比喻事情明显;无所置疑;颠扑不破。清 郑燮《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tiān qí dì guài天奇地怪怪:奇异。指天地间非常奇怪的事情。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数,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sǐ xīn dā dì死心搭地见“死心塌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是他拂茶青山沽酒旗,伴着我死心搭地。”
bié yǒu tiān dì别有天地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bù shí zhī dì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与天地同寿寿:寿命。与天地一样长久。比喻寿命很长。战国·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shān yáo dì dòng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宋书 五行志五》:“大明六年七月甲申,地震,有声自河北来,鲁郡山摇地动。”
tiān guān dì jù天冠地屦比喻双方相差极大。西汉 司马迁《史记 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píng dì fēng léi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言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wú zhì zhuī dì无置锥地见“无立锥之地”。唐·韦应物《答故人见谕》诗:“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亡立锥之地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juē tiān pū dì撅天扑地形容尽量搜括。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见倈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jīng tiān jí dì荆天棘地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形容极其稀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掷地作金石声比喻文章词藻优美,声调铿锵。《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dà dì huí chūn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wēi fēng sǎo dì威风扫地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fèi tiān zhèn dì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sī wén wěi dì斯文委地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dì zhǔ zhī yì地主之谊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qī tiān wǎng dì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cán kuì wú dì惭愧无地羞惭愧悔,无地自容。形容非常惭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似道得词,惭愧无地。”
mán tiān mèi dì谩天昧地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gāo tiān hòu dì高天厚地①比喻长久。②比喻深重。明·吴承恩《贺金耻齐翁媪齐寿障词》引:“高天厚地,共启长年。”
zhòu tiān mà dì咒天骂地形容信口乱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zhì dì fù shēng掷地赋声见“掷地金声”。明·郑若庸《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
hōng tiān liè dì轰天裂地见“轰天烈地”。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sǐ xīn luò dì死心落地犹死心塌地。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安公子这几个头,真是磕了个死心落地的。”
sǎo dì wú yí扫地无遗见“扫地无余”。《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tiān bēng dì chè天崩地坼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战国策 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rén jié dì líng人杰地灵人有英杰;地有灵秀之气;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yuè dì yún jiē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sǎo dì yǐ jìn扫地以尽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清 梁启超《新民议 禁早婚议》:“一群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