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白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āo sǔn bái rì消损白日 | 消:耗费;损:减;白日:时光。耗费时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坐食嘉谷,消损白日。” |
bái hēi diān dǎo白黑颠倒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
fēng qīng yuè bái风清月白 | 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 宋 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
hún jīn bái yù浑金白玉 | 见“浑金璞玉”。 | 宋·戴埴《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阙。” |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 镒:古代重量单位,1镒=20两;裘:皮衣。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 | 战国·宋·墨翟《墨子·亲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bàn wén bù bái半文不白 | 见“半文半白”。 | 鲁迅《关于翻译的通信·来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语言,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 |
bái yǐ zhēng xué白蚁争穴 | 比喻竞逐名利。 | 元 马谦斋《沉醉东风 自悟》曲:“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 |
cāng gǒu bái yún苍狗白云 | 比喻事物变幻无常。同“苍狗白衣”。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销磨尽,苍狗白云变态中,游丝万丈飘无定。”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féng táng bái shǒu冯唐白首 | 同“冯唐易老”。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
bái xuě ái ái白雪皑皑 |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
hēi jià bái rì黑价白日 | 见“黑家白日”。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萧队长黑价白日地工作。” |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wú xiá bái yù无瑕白玉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清·孔尚任《桃花扇·奇扇》:“得保住这无瑕白玉身,免不得揉碎如花貌。” |
huáng jī bái fàn黄齑白饭 | 指粗恶的饭食。 |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 |
hùn xiáo hēi bái混淆黑白 | 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bái yī zǎi xiàng白衣宰相 |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 《新唐书 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
hēi bái hùn xiáo黑白混淆 | 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qīng qīng bái bái清清白白 |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特指廉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4回:“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
huáng máo bái wěi黄茅白苇 |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
bái yù wēi xiá白玉微瑕 | 白玉上的小斑点。比喻有些小缺点,美中不足。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 |
bái yún qīn shè白云亲舍 |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明 金銮《醉太平 送叶泮西内台》套曲:“青灯旅馆添归梦,白云亲舍觅征鸿。” |
bái bái zhū zhū白白朱朱 | 朱:正红色。白的白,红的红。指色彩各异的花木。 | 唐 韩愈《感春三首》诗:“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yī qióng èr bái一穷二白 |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bái shǒu qǐ jiā白手起家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bái jiá lán shān白袷蓝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
bái shǒu zhī xīn白首之心 | 老年时的壮志。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pī hóng pàn bái批红判白 | 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嫁接花木。 |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 |
bái yù wú xiá白玉无瑕 | 瑕:玉上的赤色斑点。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jīn huái tǎn bái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清 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
chōu huáng duì bái抽黄对白 | 谓只求对仗工稳。 |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
bái máo huáng yuè白旄黄钺 |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尚书 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huáng yún bái cǎo黄云白草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dà bái yú tiān xià大白于天下 | 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全国。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9回:“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将无以大白于天下,而佥壬假借,得以自便私图。” |
bái shǒu xiāng zhuāng白首相庄 | 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勋戚 惧内》:“近年吴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
chén yuān mò bái沉冤莫白 |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无法辩白,不能弄清。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 宋 张商英《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诉。” |
bái jū guò xì白驹过隙 |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tiān qīng rì bái天清日白 | 犹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不然时今日天清日白,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人目昭彰,一传出去,不到得轻放过了你。” |
bái huá zhī yuàn白华之怨 |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 《诗经 小雅 白华》:“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一唱雄鸡天下白 | 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bái wǎng hēi guī白往黑归 |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
huáng tóng bái diān黄童白颠 | 见“黄童白叟”。 | 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夫今之黄童白颠,犹昔氓也。” |
qīng xiāo bái rì青霄白日 | 犹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 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
qīng tiān bái rì清天白日 | 大白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醒来!清天白日,却怎的这等酣睡?” |
sān fù bái guī三复白圭 | 《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 《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
bái fà cāng yán白发苍颜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bái làng xiān tiān白浪掀天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 唐 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hàn qīng tóu bái汗青头白 | 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sǐ qiú bái lài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 |
bái miàn shū láng白面书郎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唐 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
bù bái zhī yuān不白之冤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bù qīng bù bái不清不白 |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
bái shǒu kōng quán白手空拳 | 形容手中一无所有。 |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八回:“我从十几岁上,拿了一双白手空拳,和吴继之两个混;我们两个向没分家,挣到了一百多万。” |
bù fēn zào bái不分皂白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qīng yíng rǎn bái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 |
bái dāo zǐ jìn,hóng dāo zǐ ch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
bái yī gōng qīng白衣公卿 |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xū shì shēng bái虚室生白 | 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 《庄子 人世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
bái shǒu běi miàn白首北面 |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隋 王通《中说 立命》:“琼曰:‘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琼闻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
bái jiá qīng shān白帢青衫 |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同“白袷蓝衫”。 | 宋 谢翱《送袁太初归剡原》诗:“风帆送客到夷州,白帢青衫谈不朽。” |
bái huà bā gǔ白话八股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bái shǒu qí méi白首齐眉 | 夫妻到老相敬爱。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邹夫人白首齐眉,然晚岁丧明,家计亦薄。” |
bái bì sān xiàn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见《韩非子 和氏》。 |
shēn qiè zhù bái深切著白 | 深刻而显明。同“深切著明”。 | 宋 司马光《与薛子立秀才书》:“观足下之文……深切著白,使其人果举而行之,则足下虽未得位,而泽固施于民矣。” |
bái shǒu yī jié白首一节 | 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 | 《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
bái bì qīng yíng白璧青蝇 |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蝇:比喻佞人。比喻善恶忠佞。 | 唐 陈子昴《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
bái fà láng guān白发郎官 | 指直到年老也没晋升的人。 | 东汉·班固《汉武故事》:“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 |
bái yī tiān shǐ白衣天使 | 指护士。 | 海岩《堕落人间》:“既然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救死扶伤时要以二十块钱和一瓶酸奶为前提,既然这一切……” |
wàng duàn bái yún望断白云 | 形容想念父母。 |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bái yún qīng shè白云青舍 | 比喻在异乡思念亲人。 | |
fěn bái dài hēi粉白黛黑 | 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杂。” |
bái guī zhī diàn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bái xuě nán hé白雪难和 |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 |
bái shǒu rú xīn白首如新 | 指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同“白头如新”。 | 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 |
bái rì jiàn guǐ白日见鬼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fú yī dà bái浮一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shuō bái dào hēi说白道黑 | 见“说白道绿”。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肉儿,还恁说白道黑,他一个佛家之子,你也消受不得他这个问讯。” |
dān shū bái mǎ丹书白马 |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
zhù hóng què bái驻红却白 | 谓保持青春,延迟衰老。红,红颜;白,白首。 | |
bái rì zuò mèng白日作梦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
qīng hún wú bái清浑皁白 |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 | |
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
bái shǒu kōng guī白首空归 |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献帝纪》:“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 |
bái zhòu zuò mèng白昼做梦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我们真是白昼做梦!” |
hēi bái bù fēn黑白不分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chāi bái dào zì拆白道字 | 把一个字拆成一句话的一种文字游戏。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
zào bái bù fēn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xiā shuō bái dào瞎说白道 | 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指乱编瞎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1回:“李氏听了,啐道:‘呸!没的瞎说白道的了。’” |
lǐ bái táo hóng李白桃红 |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 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
bái fà qīng shān白发青衫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bái háo zhī cì白毫之赐 | 白毫:佛家称如来的32相之一。指供养僧徒之物。 | 《佛藏经·了戒品》:“随顺法行,于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bái fèi là白费蜡 | 白白浪费。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九章:“他的腿跑肿了,心费烂了,还是闹个瞎子点灯——白费蜡。” |
jīng bái zhī xīn精白之心 | 精白:精纯洁白。指纯洁的心。 | 汉·桓宽《盐铁论·讼贤》:“二公怀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
bái miàn shū shēng白面书生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bái tóu xiāng bìng白头相并 | 犹言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 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
bái tóu rú xīn白头如新 | 白头:头发白了;引申为时间久长;新:新交。从相识至头发白了;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意谓相知不深。常与“倾盖如故”搭配使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