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quán yí mǎ lù权移马鹿 |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 语出秦·赵高指鹿为马事。 |
zhàng mǎ hán chán仗马寒蝉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
lín yá shī mǎ临崖失马 | 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
tǔ niú mù mǎ土牛木马 | 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 《关尹子 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
zuò sǐ mǎ yī作死马医 | 医:医治。比喻在无可奈何时作最后努力。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三卷:“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
lì bīng mò mǎ厉兵秣马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pán mǎ wān gōng盘马弯弓 | 盘马:骑着马绕圈子跑;弯弓:拉弓准备发射。骑马盘旋张弓欲射。比喻故作姿态而不付诸行动。 | 唐 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
zhú mǎ zhī jiāo竹马之交 | 指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指小孩当马骑着的竹竿。 | 唐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
máng rén xiā mǎ盲人瞎马 | 失明的人骑着瞎了眼的马。比喻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况中。也比喻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mǎ dào gōng chéng马到功成 | 见“马到成功”。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shí tú lǎo mǎ识途老马 | 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rén kùn mǎ fá人困马乏 |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
gōng mǎ xián shú弓马娴熟 | 十分熟练拉弓射箭与马术。指人善于骑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若得此人,可以攻打贼巢。更兼他深通武艺,弓马娴熟。” |
zhāng jūn mǎ lù獐麇马鹿 | 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 |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qiáng tóu mǎ shàng墙头马上 |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 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
pǐ mǎ dān xiào匹马单鎗 | 见“匹马单枪”。 | |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pǎo mǎ guān huā跑马观花 | 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 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zhāo bīng mǎi mǎ招兵买马 | 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
sǐ mǎ dāng huó mǎ yī死马当活马医 |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 清 顾张思《土风录》第13卷:“知不可救,姑且医治曰‘死马当活马医’。” |
shuài mǎ yǐ jì率马以骥 |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 汉 扬雄《法言 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 |
zhǐ gē sàn mǎ止戈散马 |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
mǎ hòu pào马后炮 |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
sī mǎ qīng shān司马青衫 |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quǎn mǎ zhī láo犬马之劳 | 犬马: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以表示忠诚。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 《晋书 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
shí mǎ liú gān食马留肝 | 后反用其义,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 |
fēng mǎ bù jiē风马不接 |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 《宋书 隐逸传 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
yǐn mǎ cháng jiāng饮马长江 | 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
zǒu jí bēn mǎ走及奔马 | 走:跑。跑的速度可及得上马的奔跑。形容走路飞快。 | 《周书·达奚武传》:“震字猛略,少骁勇,便骑射,走及奔马,臂力过人。” |
tóng niú jiǎo mǎ童牛角马 |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汉 扬雄《太玄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测曰,童牛角马,变天常也。” |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jīn mǎ yù táng金马玉堂 | 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 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mǎ lù yì xíng马鹿异形 |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fēng chē yún mǎ风车云马 | 见“风车雨马”。 | 明·陈子龙《与客任城太白酒楼歌》:“古来历落吾辈人,风车云马知何极?” |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 | 犹言车水马龙。 | 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 | 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
fēi yīng zǒu mǎ飞鹰走马 |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
lì bīng mò mǎ砺兵秣马 | 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
yǐ kě fú mǎ以渴服马 |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
héng gē yuè mǎ横戈跃马 |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 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
wū tóu bái 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shā mǎ huǐ chē杀马毁车 | 《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
mí lí mǎ hǔ迷离马虎 | 糊里糊涂 | |
chē mǎ yíng mén车马盈门 |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
gāo tóu dà mǎ高头大马 | 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 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
lè mǎ xuán yá勒马悬崖 | 勒:收住缰绳;悬崖:高悬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mǎ chén bù jí马尘不及 |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 明·都穆《都公谭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马尘不及,何先友为?” |
wén jūn sī mǎ文君司马 | 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与之结为夫妇。卓王孙不认这门亲事,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了个酒馆,文君当炉卖酒,相如穿着犊鼻裤与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孙感到耻 |
dǎ xià mǎ wēi打下马威 | 官吏初到任时,严厉对待属员,并加以责打,以显示威风。后也指初见面时借故给人出难题,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执所携巴棍而毒殴之,名曰打下马威。” |
fēi lǘ fēi mǎ非驴非马 | 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走了样;什么也不像;不伦不类。 | 东汉 班固《汉书 西域传下 渠犁》:“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
èr tóng yī mǎ二童一马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 《南皮县志 风土志下 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rén qiáng mǎ zhuàng人强马壮 | 军队和马匹都很强状。形容军威雄壮;精神抖擞。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使不着人强马壮,端的是鬼使神差。”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 |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 |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
hán chán zhàng mǎ寒蝉仗马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
mǎ ěr dōng fēng马耳东风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
běi sǒu shī mǎ北叟失马 |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旧唐书 萧瑀传》:“太宗尝从容谓房玄龄曰:‘萧瑀大业之日,进谏隋主,出为河池郡守。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
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 |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 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
lín yá lè mǎ临崖勒马 | 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①比喻到了危险边缘能及时醒悟回头。②比喻运用笔墨,当意境入近高潮时,突然煞住笔锋。亦作“悬崖勒马”、“勒马悬崖”。 | 元·郑光祖《钟离春智勇定齐》第三折:“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
qīng méi zhú mǎ青梅竹马 |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做马。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 唐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mǎ yān chē tián马咽车阗 | 形容车马繁多,非常热闹。 | 清·蒋仁锡《燕京上元竹枝词》:“马咽车阗拉杂声,火光照火月光明。” |
ní chē wǎ mǎ泥车瓦马 | 见“泥车瓦狗”。 | |
tǒng mǎ fēng wō捅马蜂窝 | 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 | 老舍《骆驼祥子》:“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害怕,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 |
pǐ mǎ dāng xiān匹马当先 | 一马当先。指冲锋在前。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刀横宇宙三军丧,匹马当先战百合。” |
máng rén qí xiā mǎ盲人骑瞎马 |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gāo chē mò mǎ膏车秣马 |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
zǒu mǎ zhāng tái走马章台 |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 《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射人先射马 | 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 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qí mǎ dǐng bāo骑马顶包 | 包:包裹。骑着马顶着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 | 《嘻谈续录》:“恐马负太沉,顶在头上,可省马力。” |
zǒu mǎ zhī rèn走马之任 | 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 | 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què mǎ yú lóng雀马鱼龙 |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nú mǎ liàn zhàn驽马恋栈 | 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
hū mǎ hū niú呼马呼牛 | 呼:称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
dān rén dú mǎ单人独马 | 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伴侣,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 |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lì bīng mò mǎ历兵秣马 |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 |
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tóng wéi tiě mǎ铜围铁马 | 比喻坚固的阵势。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
mǎ qián pō shuǐ马前泼水 |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 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
nán rén jià chuán,běi rén chèng mǎ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 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
xiū niú fàng mǎ休牛放马 | 休:休息。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
lǎo mǎ liàn zhàn老马恋栈 |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lǘ nián mǎ yuè驴年马月 | 不可知的年月。 | 梁斌《红旗谱》:“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又说:‘吞了这口气吧!过个庄稼日子,什么也别扑摸了。即便有点希望,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 |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 | 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 | 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 |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
ān mǎ láo kùn鞍马劳困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 |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