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龙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óng xiáng fèng wǔ龙翔凤舞 | 犹言龙飞凤舞。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第三卷:“山势自西北来,如龙翔凤舞,掀腾而下,至凤凰山止。” |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伎 |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
tǔ lóng chú gǒu土龙刍狗 |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
lóng lóu fèng shi龙楼凤池 | 指禁省,皇宫。 |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 |
fèng yì lóng lín凤臆龙鬐 |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 |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
suì zài lóng shé岁在龙蛇 |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
dǎ fèng lāo lóng打凤捞龙 |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
xiù hǔ diāo lóng绣虎雕龙 |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
lóng pán hǔ jù龙盘虎踞 | 盘:曲、绕;踞:蹲或坐。像龙盘绕;像虎蹲坐。形容地势险要雄伟。 | 汉 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
chéng lóng guì xù乘龙贵婿 | 对别人的女婿的称赞。 | 明·汤显祖《还魂记·闹宴》:“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婿,打不的你?” |
què mǎ yú lóng雀马鱼龙 |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lóng lóu fèng chéng龙楼凤城 | 犹言龙楼凤池。 |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论文章围棘堪驰骋,愿藏身龙楼凤城。” |
wàng zǐ chéng lóng望子成龙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
pān lóng fù fèng攀龙附凤 | 附:接触、依附。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龙炮凤 |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 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
lóng yáng zhī xìng龙阳之兴 | 兴:嗜好,雅兴。战国时龙阳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宠。指喜好男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
chéng lóng pèi fèng乘龙配凤 |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 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
lóng jiāng hǔ làng龙江虎浪 |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páo fèng pēng lóng炮凤烹龙 |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 唐 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
mǎ zú lóng shā马足龙沙 |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
pǎo lóng tào跑龙套 | 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 巴金《关于<还魂草>》:“我像一个平庸的演员,跑了十几年的龙套,戏装脱掉,我应当成为自己了。” |
kàng lóng yǒu huǐ亢龙有悔 |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
tuō fèng pān lóng托凤攀龙 |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扬戏传》:“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
lóng huāng shuò mò龙荒朔漠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
bǎi lóng zhī zhì百龙之智 | 龙: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著有《公孙龙子》;智:智慧,聪明。100个公孙龙的智慧。形容非常聪明。 | 《孔丛子·公孙龙》:“虽百龙之智,固不能当其前也。” |
yǒu lóng zé líng有龙则灵 | 水潭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 | 唐·刘禹锡《陋室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nián mài lóng zhōng年迈龙钟 |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墓上,提着我的名字,说我蘧佑年迈龙钟,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 |
màn yǎn yú lóng曼衍鱼龙 |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 |
pào fèng pēng lóng砲凤烹龙 |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 |
lóng pán hǔ rào龙蟠虎绕 |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rì jiǎo lóng yán日角龙颜 |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 《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
lóng xiāng hǔ shì龙骧虎视 |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 汉 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掩讨逆节,折冲四海。” |
lǎo mài lóng zhōng老迈龙钟 | 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
tǔ lóng mù hóu土龙沐猴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
pān lóng tuō fèng攀龙托凤 |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 | 犹言车水马龙。 | 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
lóng pán fèng zhù龙蟠凤翥 | 谓贤者遁世归隐。 | 宋·苏轼《水龙吟》词:“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翥。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
lóng shǒu shǐ zú龙首豕足 |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
lóng huāng mán diàn龙荒蛮甸 |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
lóng fēi hǔ tiào龙飞虎跳 | 喻笔势遒劲奔放。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龙飞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书中集大成手也。” |
fèng xiāo lóng guǎn凤箫龙管 |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 清·黄永《龙衣舟行》诗:“凤箫龙管穿云去,锦缆牙樯映日月。” |
lóng mù hǔ tiào龙拏虎跳 | 犹言龙争虎斗。 | 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
lóng yóu qū zhǎo龙游曲沼 |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lóng kǒu duó shí龙口夺食 |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 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
lóng hàn fèng chú龙翰凤雏 | 喻杰出的人才。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 |
lóng zhàn yú hài龙战鱼骇 | 喻战争激烈。 | 《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
lóng jǔ yún shǔ龙举云属 | 同“龙兴云属”。 | 《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fèng zǐ lóng sūn凤子龙孙 |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龙庖凤 | 见“烹龙炮凤”。 | 宋·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而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 |
pēng lóng pào fèng烹龙砲凤 | 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龙门 |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
qí lóng nòng fèng骑龙弄凤 |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 明·陈与郊《义犬》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 |
lóng xiāng hǔ xiào龙骧虎啸 | 喻气概威武。 | 清·汉血愁予《崖山哀·胡闹》:“忽必烈坐宝帐龙骧虎啸,占住了燕京城铁裹铜包。” |
jiāo lóng dé shuǐ蛟龙得水 | 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飞腾上天。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 管仲《管子 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
lóng hàn fèng yì龙翰凤翼 | 喻杰出的人才。 | 三国·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
yě zhàn qún lóng野战群龙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 |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
pán lóng wò hǔ蟠龙卧虎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lóng xíng hǔ bù龙行虎步 | 行走的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老虎那样矫健。多形容人的举止行动威仪庄重;如龙虎不凡。旧时指帝王的仪态。 | 《宋书 武帝纪》:“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蚤为其所。” |
lóng xiāng fèng jiǎo龙骧凤矫 |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 《宋书·武帝纪中》:“公龙骧凤矫咫尺八纮,括囊四海,折冲无外。” |
lóng pán hǔ fú龙蟠虎伏 | 雄踞貌。 | 郭小川《夜进塔里木》诗:“看吧看,那一群庞然大物——黑压压,龙蟠虎伏。” |
shī jū lóng xiàn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qián lóng fú hǔ潜龙伏虎 |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
dǐng hú lóng qù鼎湖龙去 | 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kuí lóng lǐ yuè夔龙礼乐 | 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
fèng wǔ lóng pán凤舞龙蟠 |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
lóng shé fēi dòng龙蛇飞动 |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 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
pào lóng pēng fèng砲龙烹凤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 |
lóng xiāng hǔ jià龙骧虎跱 | 雄踞貌。 | |
chéng lóng pèi tào成龙配套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技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shé huà wéi lóng,bù biàn qí wén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 《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
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 | 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 |
lóng tóu shé wěi龙头蛇尾 | 比喻开头盛大,结尾衰减。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0卷:“如在欧公文集序,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恁地好了,到结束处,却只如此,盖不止龙头蛇尾矣。”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xiá lǐ lóng yín匣里龙吟 |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 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
chē shuǐ mǎ lóng车水马龙 |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龙盘 |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
fèng zhù lóng pán凤翥龙蟠 |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 《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hè gǔ lóng jīn鹤骨龙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
lóng xiāng bào biàn龙骧豹变 |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故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龙炰凤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唐·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
lóng gān fèng suǐ龙肝凤髓 |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
lóng xíng hǔ biàn龙行虎变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龙神马壮 |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 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shǔ dé qí lóng蜀得其龙 |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
liú shuǐ yóu lóng流水游龙 |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
lóng mǎ jīng shén龙马精神 |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lóng zhàn yú yě龙战于野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lóng xiāng huò qū龙骧蠖屈 | 喻随时屈伸、上下。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盖圣人握金镜,阐风烈,龙骧蠖屈,从道污隆。” |
lóng tán hǔ xué龙潭虎穴 | 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
rén zhōng zhī lóng人中之龙 | 比喻人中豪杰。 | 《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
yú zhì lóng wén鱼质龙文 |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