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目东门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见“抉目吴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例子元·萨都刺《姑苏台怀古》:“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基础信息
拼音jué mù dōng mén
注音ㄐㄩㄝˊ ㄇㄨˋ ㄉㄨㄥ ㄇㄣˊ
繁体抉目東門
感情抉目东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忠臣被谗诛杀。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抉目东门的意思解释、抉目东门是什么意思由木香阁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 一叶障目 |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 一登龙门 | 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 
|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 
| 一目之士 |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 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 一目五行 | 犹一目十行。 |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 一目数行 | 犹一目十行。 | 
| 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 一门心思 | 一心一意。 |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 
| 万户千门 | 指众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广。 | 
| 万目睚眦 | 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 
| 万目睽睽 | 睽睽:张目注视的样子。在众人的注视、监督下。 |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 上下同门 |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 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 不二门 | 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 
| 不堪入目 |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 
| 不讳之门 |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 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