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门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gè mén gè hù各门各户 | 各:各自。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各门各户的,你有本事排揎你们那边的人去!” |
xí mén péng xiàng席门蓬巷 | 见“席门穷巷”。 | 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
fǎ wú èr mén法无二门 | 见“法出一门”。 | 《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
zǒu hòu mén走后门 | 比喻通过托情或利用职权等不正当的途径谋取通融或利益。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 |
mén kān luó què门堪罗雀 | 见“门可罗雀”。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然丁晋公诗固尝云‘屋可占乌曾贵仕,门堪罗雀称衰翁’矣。” |
bì mén sī guò闭门思过 |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
bīn kè yíng mén宾客盈门 | 盈:充满。指来客很多。 | 《旧唐书 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yǐn guǐ shàng mén引鬼上门 | 比喻招来坏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
xuē biàn zhī mén薛卞之门 | 薛: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gāo mén jù zú高门巨族 | 高门:显贵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
rè mén huò热门货 | 指好销的货。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过去很少出售的大麦、荞麦,现在忽然成了热门货,五千钱一石,仍然供不应求。”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mén tíng ruò shì门庭若市 |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bì mén wěi xiàng荜门委巷 | 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 宋·叶适《廷对》:“荜门委巷之士,其势与力不足以自存矣,可谓微也。” |
wāi mén xié dào歪门邪道 | 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也比喻坏主意。 | 浩然《艳阳天》第三章:“真没想到,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 |
bù èr fǎ mén不二法门 | 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sòng huò shàng mén送货上门 | 亲自将货物送到客户门上。指人自愿送上门来承担某种结果。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姑且我们认为那个女孩子不值钱,送货上门,以求达到什么目的,可你王纬宇并不是一头种马。” |
mén shēng gù jiù门生故旧 | 指学生和旧友。 | 《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见他门生故旧布满朝班,说他恃宠专权。” |
mén bù yè jiōng门不夜扃 | 见“门不夜关”。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论》:“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 |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 | 谓同门兄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dù mén miàn bì杜门面壁 | 谓闭门修养。 | 宋·苏轼《答王幼安宣德启》:“杜门面壁,观六十年之非。”又《答廖明略》之二:“衰陋之甚,惟有归田,杜门面壁,更无余事。” |
guān mén bì hù关门闭户 | 门户都关闭起来。形容冷清寥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风起处,惊散了那傲来国君王,三街六市,都慌得关门闭户,无人敢走。”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各人自扫门前雪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明 张凤翼《灌园记 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kāi mén jiàn shān开门见山 |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bì mén sǎo guǐ闭门扫轨 | 轨:车迹。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 《后汉书 党锢传 杜密》:“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绝人事。”\"\"\" |
zì zuò mén hù自作门户 | 指自己创立派别或结成宗派。同“自立门户”。 | 《旧唐书 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
yōng huì yíng mén拥彗迎门 | 拥:拿;彗:扫帚。拿着扫帚扫道路,在门前迎候贵客。指对来客非常尊敬。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后上朝太公,太公拥彗迎门,却行欲拜。” |
dú mén dú hù独门独户 | 单独一家。 |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我们独门独户的,就只这么一个靠得住的亲戚。”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相门有相 | 宰相门里还出宰相。旧指名门子弟能继承父兄事业。 | 《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yán mén tuō bō沿门托钵 | 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xiū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jiàng mén chū jiàng将门出将 | 将门:世代为将帅的人家。指将帅家门出将帅。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 |
běi mén guǎn yuè北门管钥 | 犹北门之管。 | 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北门管钥赖将军,虎节重臣亲拜疏。” |
mén dào hù shuō门到户说 | 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 《孝经 广至德》:“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汉 郑玄注:“言教非门到户至而日见而语之也。”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héng mén guī dòu衡门圭窦 | 衡门:横木为门;圭窦:在墙上挖圭玉形的洞作窗。形容住所极其简陋。 | 清·汪琬《答安轩记》:“衡门圭窦之屋亦可以居。” |
bì mén guī yú筚门闺窬 | 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窬:通“窦”,门旁小户。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简陋住处。 | 晋·陆云《与陆典书书》:“筚门闺窬之人,敢唏天望之冀。” |
hóu mén rú hǎi侯门如海 |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 唐 崔郊《赠女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
fēn bié mén hù分别门户 | 见“分门别户”。 |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 |
lì mù nán mén立木南门 |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
shuān mén bì hù闩门闭户 | 闩:门上横木。犹言关门闭户。 | 清 李雨堂《五虎征西》第六十七回:“且待候至日落西山,吃过晚膳,不坐马匹,带了八个排军徒步悄悄同行,至半个时辰已到了天王庙。将已二更时候,左右人家多已闩门闭户,庭园寂静无声。” |
tuō zú wú mén托足无门 |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
tú mén dà jiáo屠门大嚼 | 屠门: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 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而大嚼。”三国魏·曹植《与吴质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
shū xiāng mén dì书香门第 | 书香: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 |
mén dān hù jìn门殚户尽 | 谓全家死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
yī mén bàng hù依门傍户 | 谓依附于人而不能自立。 | 明·李贽《富莫富于常知足》:“无骨力则待人而行,倚势乃立,东西恃赖耳,依门傍户,真同仆妾,非贱而何?”又《史纲评要·周纪·威烈王》:“以此猛烈,赴道不难,与世上好人依门傍户者何啻千里。” |
gè mén lìng hù各门另户 | 各:各自;另:别的,另外。各自立有自己的门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各门另户,谁管谁的事?” |
páng mén xié dào旁门邪道 | 见“旁门左道”。 |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他就是想靠旁门邪道一举‘成名’。” |
fēn mén bié hù分门别户 | 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劝世》:“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
chéng mén lì xuě程门立雪 |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 《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gǎi huàn mén lǘ改换门闾 | ①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②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六出:“一意要读诗书,一身望改换门闾。”元·高明《琵琶记》第四出:“[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许多说话。” |
dù mén huì jì杜门晦迹 | 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 《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
bì mén guī dòu筚门圭窦 | 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住处。 | 《魏书·李谧传》:“绳枢瓮牖之室,筚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 |
rù dì wú mén入地无门 | 形容陷入无路可走的困境。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龙门 | 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rǔ mén bài hù辱门败户 | 指败坏门风,使家族受到差异辱。 |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哥哥,俺是甚等样人家,着他辱门败户。” |
sàng mén shén丧门神 | 指专管死丧哭泣的凶神,比喻给人带来晦气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姓鲍名旭。” |
péng hù chái mén蓬户柴门 | 用柴草、树枝等做成的门户。形容居处简陋,生活困苦。 | 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住的是草舍茅庵,蓬户柴门。” |
qiān mén wàn hù千门万户 | 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 |
bàng rén mén hù傍人门户 | 傍:依傍;靠着。依靠在别人家门庭上。比喻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主或自立。 |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
yǐ mén xiàn xiào倚门献笑 | 见“倚门卖笑”。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美娘道:‘奴是好人家儿女,误落风尘,倘得姨娘主张从良,胜造九级浮图。若要我倚门献笑,送旧迎新,宁甘一死,决不情愿。’” |
shàng tiān wú lù,rù dì wú mén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āi mén zhú hù挨门逐户 | 挨家挨户,一家也没有漏掉。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61回:“写出岳元帅父子受屈情由,挨门逐户的分派;约齐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爷申冤。” |
dùn jì sāng mén遁迹桑门 | 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桑门,即沙门。 | 清·钮琇《觚剩·树怪》:“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迹桑门,结茅于微之黄山。” |
bié lèi fān mén别类分门 | 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参见“分门别类”。 | 清 蒋士铨《临川梦 隐奸》:“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养在家中,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 |
yǐ mén kuī hù倚门窥户 | 谓攀附企望于他人。 | 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然不敢自列于下执事者,以为贱贵有伦,等威有序,以闲人持不急之务,朝夕倚门窥户,抑亦侍郎之所恶也。”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gāo mén dà wū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xiàng mén xiàng zhǒng相门相种 | 相:宰相、丞相、相国。指宰相的子孙能够继承父业,有将相的才能。 |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多应是相门相种,可惜不做厮儿。” |
liǔ mén zhú xiàng柳门竹巷 |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 唐 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
yìng chēng mén miàn硬撑门面 | 装体面,假充上流。保持高等或中等阶级社会地位的风度、架子或门面。 | |
chū mén yīng zhé出门应辙 | 犹出门合辙。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中国则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学者每闭门造车,出门应辙,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学界为无数平行线形。” |
jiǎn fà dù mén剪发杜门 | 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杜门:闭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
bì mén què sǎo闭门却扫 |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汉 应劭《风俗通 十反》:“蜀郡太守颖川刘胜季陵,去官在家,闭门却扫。” |
zéi zǒu guān mén贼走关门 | 比喻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 |
gǎi huàn mén tíng改换门庭 | 见“改换门闾”。 | 老舍《四世同堂》九四:“如今长期失业在家,回英国府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得早日改换门庭,另找洋主子才好。” |
mō mén bù zháo摸门不着 | 指莫名其妙。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 |
jù zhī mén wài拒之门外 | 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
tuō bō yán mén托钵沿门 | 钵: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昼则托钵沿门,夜则栖身檐下,盖不知几经日矣。”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龙门 |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
mén qiáng táo lǐ门墙桃李 |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
jī qū kòu mén饥驱叩门 | 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 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
wàn hù qiān mén万户千门 | 指众多人家。也形容屋宇深广。 |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
dùn jì kōng mén遁迹空门 | 见“遁入空门”。 |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
zhāo mén nà xù招门纳婿 | 招门:招进门。旧时男子家贫,女家无子,招以为婿。 | 老舍《骆驼祥子》:“刘老头儿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 |
rù mén wèn huì入门问讳 |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孔颖达疏:“‘入门而问讳 ’者,门,主人之门;讳,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为避之也。” |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 |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gōng mén táo lǐ公门桃李 |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xí mén qióng xiàng席门穷巷 | 亦作“席门蓬巷”。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 唐·高适《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
bì mén hān gē闭门酣歌 |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
fǎ chū duō mén法出多门 | 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
míng mén jiù zú名门旧族 |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
jiǎo hù fēn mén角户分门 | 指分立门户,比喻结党营私 | 《明史 华允诚传》:“四海渐成土崩瓦解之形,诸臣但有角户分门之念。”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门心不惊 |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běi mén zhī jì北门之寄 | 指负军事重任。 | 《旧唐书 李自良传》:“德宗以河东密迩胡戎,难于择帅,翌日,自良谢,上谓之曰:‘卿与马燧存军中事分,诚为得礼;然北门之寄,无易于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