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可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即 |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
bù fǎ cháng kě不法常可 |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
qì zhī kě xī,shí zhī wú wèi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jìn tuì kě fǒu进退可否 |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 《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
yǒu àn kě jī有案可稽 | 案:案卷;文件;稽:查考。有证据可查。 | 毛泽东《“友谊”,还是侵略》:“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以及反对任何外国控制中国等等,这是有案可稽的。” |
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不 | 献:进,提出;可:正确的;替:废,更换;不:通“否”,错误的。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绌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
yóu guāng kě jiàn油光可鉴 | 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
bù kě shèng yán不可胜言 | 说不尽。形容非常多或到达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 |
chǐ cùn kě qǔ尺寸可取 | 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bù kě duān ní不可端倪 |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
qián kě tōng shén钱可通神 | 比喻金钱的魔力极大。 | 唐 张固《幽闲鼓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
lè bù kě zhī乐不可支 |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
xiǔ mù bù kě diāo朽木不可雕 |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彫”。亦作“朽木不雕”。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jì rì kě qī计日可期 | 见“计日可待”。 | 唐·权德舆《中书门下贺剑南西川节度使大破蕃寇状》:“耀天威而尽潱,昭文德以即叙,止戈之庆,计日可期。”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不可以道里计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知其不可为而为 | 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 | 郭沫若《南京印象》:“许多事情明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但却丝毫也不能放松,不肯放松。” |
bù kě mō zhuō不可摸捉 | 摸捉: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是可忍,孰不可容 | 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 《梁书·元帝纪》:“毕、原、……是可忍也,孰不可容!” |
yī ē liǎng kě依阿两可 | 依:赞成;阿:不赞成。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sú bù kě yī俗不可医 |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
yǐ mǎ kě dài倚马可待 |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 唐 李白《与韩荆州韩宗书》:“纵之以清淡,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
mò kě jiū jié莫可究诘 | 究:追查;诘:追问。无法追问到底。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
bù kě shèng shǔ不可胜数 |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胜记 | 不能逐一记述。极言其多。 |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不可胜记。” |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 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弃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指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所舍弃,有所选择。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shí bù kě shī时不可失 | 时:时机,机会;失:错过。抓住时机,不可错过。 |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敌不可易,时不可失。” |
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自作孽,不可活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虫不可以语冰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bù kě qīng shì不可轻视 | 不能够小看。 | 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可轻视的。” |
bù kě shèng jì不可胜计 | 胜:尽;计:计算。不能全部计算完。形容数量很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
wěi wěi kě tīng娓娓可听 | 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寄礼部韩尚书》:“谨令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 |
nù bù kě è怒不可遏 | 遏;止住。愤怒得难以抑制。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却说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
bù kě míng mào不可名貌 | 名:说出。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
rěn wú kě rěn忍无可忍 |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bù kě zhuō mō不可捉摸 |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nì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
ǎi rán kě qīn蔼然可亲 | 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
shí bù kě féng时不可逢 |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
kě chéng zhī xì可乘之隙 | 隙:空子;机会;弱点;漏洞。可以利用的空子。 | 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
qiǎng ér hòu kě强而后可 |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
bù kě yán zhuàng不可言状 |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 廖仲恺《再论钱币革命》:“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状。” |
cǐ ér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 《晋书 解系传》:“[司马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解系)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
yǒu bīn kě chéng有蠙可乘 | 见“有隙可乘”。 | |
gāo bù kě dēng高不可登 | 登:升,上。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wèi kě hòu fēi未可厚非 | 不可过分指责。指虽有缺点但仍可原谅。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复以英为长沙连率。” |
bù kě dòng yáo不可动摇 |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jiǎn kě yǐ zhù lián俭可以助廉 | 俭:节省,俭约;廉:廉洁。节俭可以帮助养成廉洁的操守。 | 《宋史·范纯仁传》:“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
jí bù kě nài急不可耐 |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
nù róng kě jū怒容可掬 | 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及 | 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王朔《橡皮人》:“锦绣之地远去,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 |
cāng xiāng kě qī仓箱可期 | 仓:仓库;箱:柜子;期:期待。丰收大有希望。 | 《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
mò kě nài hé莫可奈何 | 犹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 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们见了凤凰要说是鸡,见了麒麟要说是驴马,我也把他们莫可奈何。”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lián kě jì cái廉可寄财 | 能够以钱财相托。指十分廉洁的人。 | 《孔丛子·陈士义》:“仁可与托孤,廉可以寄财者。” |
kě xǐ kě è可喜可愕 | 愕:惊讶。又喜悦又惊讶。 | 明·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 |
sú bù kě nài俗不可耐 |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
kǔ bù kè yán苦不可言 | 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 | 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rú zǐ kě jiào孺子可教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憎:厌恶。形容说话枯燥无味,面貌使人厌恶。 | 巴金《谈<秋>》:“她的确是一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tán家丑不可外谈 | 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 | 《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
wú kě zhì biàn无可置辩 | 没有什么可争辨的。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此譬至明,以诘形家,亦无可置辩。” |
jiǔ yuán kě zuò九原可作 |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
chǔ chǔ kě rén楚楚可人 |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惬意。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
zhǐ rì kě xià指日可下 | 指明日可以攻下。 | 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
yī cù kě jiù一蹴可就 |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
qiào zú kě dài翘足可待 | 翘足:抬起脚。一举足的时间内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清·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种种危亡,翘足可待,又安有扫荡廓清之日。” |
láo bù kě pò牢不可破 | 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yú bù kě jí愚不可及 |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zhōng bù kě jiān忠不可兼 | 兼:同时并进。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
mō léng liǎng kě摸棱两可 |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 | 真引人发笑。 | |
wú yán kě duì无言可对 |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 |
nán néng kě guì难能可贵 | 难能:很难做到;可贵:值得宝贵。本来难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这是很可贵的。 | 宋 苏轼《荀卿论》:“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
shì bù kě dāng势不可当 |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惶惶不可终日 | 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 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
bù kě jiào xùn不可教训 |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
wú kě nài hé无可柰何 | 见“无可奈何”。 | |
chǔ chǔ kě lián楚楚可怜 | 楚楚:指幼树纤弱的样子;可怜:可爱。①本指幼松叶柔弱鲜嫩;惹人喜爱。②形容女子姿态娇柔妩媚。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 |
zhī xīn kě fù知心可腹 | 可:合宜。彼此了解,情投意合。 | 元·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 |
jí bù kě wéi疾不可为 |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
qì zhī kě xī弃之可惜 | 扔掉它未免可惜。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人不可貌相 | 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可一而不可再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 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劝借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
wú shī bù kě无施不可 |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
jīn shí kě kāi金石可开 | 见“金石为开”。 | 沙汀《范老老师》:“他更是从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证明内战之会停止的种种论据罗列出来,融会在一种金石可开的信心里面。” |
xiàn kě tì fǒu献可替否 |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
hòu huì kě qī后会可期 | 会:相见,见面;期:时期。以后还有见面的日子或机会。 | |
lì lì kě biàn历历可辨 | 历历:分明,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 唐·张读《宣室志·韩生》:“圉人因寻马踪,以天雨新霁,历历可辨。” |
bǐ hù kě fēng比户可封 |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 见“比屋可封”。 |
fēi tóng xiǎo kě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 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
wú kě bǐ lún无可比伦 | 没有可以相比的。 | 唐·李翱《<卓异记>序》:“皇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 |
huáng liáo kě jiàn潢潦可荐 | 潢:积水;潦:地面积水;荐:祭祀。指污浊的积水都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祭祀在于诚敬之心,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筐箻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
fāng yuán kě shī方圆可施 | 施:施行,实施。方圆都能适应。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 《南齐书·沈宪传》:“补乌程令,甚著政绩。太守褚渊叹之,曰:‘此人方圆可施。’” |
bù kě xiāng ěr不可乡迩 | 见“不可向迩”。 |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
wú dì kě róng无地可容 | 指无处藏身,形容慌乱、羞愧至极,处境窘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李纨正要劝解,丫头来说,太太来了。袭人等此时无地可容,宝玉等赶忙出来迎接。” |
zhǐ rì kě sì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为护国大将军。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tuò shǒu kě qǔ唾手可取 | 很容易就能得到。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