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hán rú cǐ一寒如此 | 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bù zhí yī gù不值一顾 |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 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yī biān xiān zhe一鞭先着 |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 |
yǎ rán yī xiào哑然一笑 |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清·叶燮《原诗·内篇》:“穿窬邻人之物以为己有,即使尽窃其连城之璧,终是邻人之宝,不可为我家珍,而识者窥见其里,适供其哑然一笑而已。” |
yī pán sǎn shā一盘散沙 | 一盘黏合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
yī piàn sàn shā一片散沙 | 见“一盘散沙”。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复”。 |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
cēn cī bù yī参差不一 | 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 《南齐书 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 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yī chéng bù yì一成不易 | 同“一成不变”。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yī chàng yī hè一唱一和 |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yī gù qīng chéng一顾倾城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遂以“一顾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yī jì zhī shàn一技之善 | 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 | 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
yī rén chuán xū,shí rén chuán shí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yī bān jiàn shí一般见识 | 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
yī shēng bù xiǎng一声不响 |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一言抄百总 |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主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
yī chà bàn cuò一差半错 | 变故,差错。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错,不干小的事。” |
yī xiàn zhī lù一线之路 | 谓一条活路。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
yī qián bù zhí一钱不值 |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yī gān yī fāng一干一方 | 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 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
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 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
zhuān yī bù yí专一不移 | 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kě fā yī jué可发一噱 | 真引人发笑。 | |
zuì jiā yī děng罪加一等 | 指对罪犯加重处罚。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
yī lù huò sè一路货色 | 一路:同一类。货色:货物。比喻同一类丑货。 | 郭澄清《大刀记》第七章:“叫我看,一进了他们这个大染缸,就全变成一路货色了。” |
yī zì yī bǎn一字一板 |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
yī chà nà一刹那 | 刹那:梵文ksana的音译。指十分短促的时间。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未尝有一刹那倾断续之相。” |
bù zàn yī cí不赞一词 | 一句话也不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yī zuò jiē jīng一坐皆惊 | 见“一坐尽惊”。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yī guó yī zhǎng xuè一掴一掌血 | 掴:用巴掌打。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
yī rì fū qī bǎi rì ēn一日夫妻百日恩 | 一旦结为夫妻,就有经久不衰的深厚恩情。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3回:“常言一日夫妻百日恩,相随百步也有徘徊之意,一个热突突人儿,指头儿似的少了一个,如何不想不疼不思念的!” |
yī cháng yī duǎn一长一短 | 形容说话絮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王夫人便一长一短问他今日是那几位堂客,戏文好歹,酒席如何。” |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guì shé yī zhī桂折一枝 | 喻登科及第。 | 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
yī zuò jiē jīng一座皆惊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yī bān kuī bào一斑窥豹 |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yī wù yī zhǔ一物一主 | 一件物品有一个主人。指物品有归宿。 | 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这披挂一物一主,看有什么人来。” |
yī xiàn tán huá一现昙华 | 比喻事物或人物一出现就很快消失。华,同“花”。 | 景定成《稚伶刘箴俗哀词》之三:“翻成薄命红颜女,一现昙华惹世疑。” |
yī qí zhòng chǔ一齐众楚 | 一傅众咻。 | 明·王守仁《与辰中诸生书》:“绝学之馀,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
yǐ yī jǐng bǎi以一警百 |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yī hú qiān jīn一壶千金 | 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
yī zhì yú sī一至于斯 | 同“一至于此”。 | 南朝·梁·任昉《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表》:“家国之事,一至于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
yī wú suǒ qiú一无所求 | 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
cóng yī ér zhōng从一而终 | 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 《周易 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
tiān shēng yī duì天生一对 |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
yī lù píng ān一路平安 | 旅途上平安顺利。 | 明 范受益《寻亲记》:“大王爷,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脚轻手健。” |
yī nián dào tóu一年到头 | 整年,从头到尾经过。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
qiān gǔ yī shí千古一时 | 喻指难得的机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 wú cóng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
yī wàng wú yá一望无涯 | 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头,千峰错落,一望无涯。” |
yī cháng liǎng duǎn一长两短 | 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6回:“娘娘倘有一长两短,小尼岂肯独活。” |
fēng mǐ yī shì风靡一世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 |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 |
duō yī shì bù rú shǎo yī sh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
yī gǔ yī bǎn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
jiǔ dǐng yī sī九鼎一丝 |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 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
yī wán ní fēng hán gǔ guān一丸泥封函谷关 |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闭;关:关隘。用一个小泥丸就能把函谷关封闭。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
liáo bèi yī gé聊备一格 | 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 |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复 | 谓在一天之内多次反复玩味。 | 《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
yī tā hú tú一塌糊涂 |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 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
wàn kǒu yī cí万口一辞 |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 | 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 |
bié shù yī zhì别树一帜 |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
yī zhī yī jié一枝一节 |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
xiǎn hè yī shí显赫一时 | 显赫: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在一个短时期内名声权势极大。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宪传》:“权贵显赫,倾动京都。” |
càn rán yī xīn灿然一新 | 灿然:耀眼的光彩。耀眼的光彩,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 《宣和书谱·行书六》:“正夫以精忠相与图回至治,其所以持盈守成,而熙丰之盛德美意,灿然一新,正夫其有力焉。” |
yī wén rú mìng一文如命 | 见“一钱如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此人有个毛病,啬细非常,一文如命。” |
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
yī xiǎo cuō一小撮 | 撮:容量单位,1升=1000撮。很少的数量。 |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几天就会从宝塔尖上跌下去,一个人民的中国就要出现了。” |
yī zuò jìn jīng一坐尽惊 | 谓满座皆惊服。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yī liǎo bǎi dàng一了百当 | 指办事妥当、彻底。 | 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一条线儿拴两蚂蚱 | 比喻二者命运相连,谁也不能单独走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因为咱们俩是一条线儿拴两蚂蚱,飞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
huāng zuò yī duī慌做一堆 | 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众兵都在烂泥里慌做一堆。” |
yī sī bù xiàn,dān mù bù lín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
qiān rén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史记 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yī míng bù shì一瞑不视 |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 《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 | 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 | 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
biǎo lǐ yī zhì表里一致 | 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
sháo shuǐ yī luán勺水一脔 | 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 | 清·冯桂芬《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勺水一脔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 |
liú yī shǒu留一手 | 保留一些本领技能不拿出来。 | 浩然《艳阳天》第114章:“没有理他的茬儿,也装作没看见他,就是为的留一手。” |
bù guǎn yī èr不管一二 |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
suō chéng yī tuán缩成一团 | 因寒冷、紧张、恐惧而蜷缩身体。 | 余华《活着》:“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 |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有一利必有一弊 |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谓‘有一利必有一弊’罢,同时也开始了火灾。” |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
bù zhí yī xiào不值一笑 | 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 鲁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 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
yī chén bù rǎn一尘不染 | 原为佛教用语。佛家把色、声、香、味、触、法叫做“六尘”;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保持心地清静。形容不受坏思想、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 | 宋 张耒《腊初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
dú shù yī zhì独竖一帜 | 同“独树一帜”。 | 清·袁枚《随园诗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 |
yǎn kōng yī shì眼空一世 | 整个时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yī gùn dǎ yī chuán一棍打一船 | 指不分好坏,全盘否定。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
yī qiē wàn wù一切万物 | 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