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雨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ǔ yǔ qī fēng苦雨凄风 | 形容天气恶劣。比喻情景凄苦悲凉。 | 南朝 梁 殷芸《小说 袁安》:“雹遂为之沉沦,伏而不起,乃无苦雨凄风焉。” |
zhì mù fēng yǔ栉沐风雨 | 同“栉风沐雨”。 |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
lì yáng yǔ jīn栎阳雨金 |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 |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 |
jí shí yǔ及时雨 | 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比喻适时的帮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
kuáng fēng bào yǔ狂风暴雨 | 大风大雨。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 | 宋 梅尧臣《惜春三月》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 |
fēng chōng yǔ wèi风舂雨硙 |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硙:石磨,研磨谷物。比喻将发生某种情况,事先出现的征兆。 |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郭《图赞》曰:‘小虫似蚋,风舂雨硙。’” |
fān shǒu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 | 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fēng yǔ lián chuáng风雨连床 | 同“风雨对床”。 |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
fēng cān yǔ sù风餐雨宿 | 在风中吃饭,在雨地里睡觉。形容行旅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
xìng yǔ lí yún杏雨梨云 |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
piāo fēng zhòu yǔ飘风骤雨 | 同“飘风暴雨”。 |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zhí dài yǔ lín tóu直待雨淋头 | 比喻不能及早罢手或毫无准备。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襄州洞山守初宗慧大师》:“僧问:‘迢迢一路时如何?’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
yǔ lín rì zhì雨淋日炙 |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
yún bù yǔ rùn云布雨润 | 比喻教化远播。 | 《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
wǔ rì yī fēng,shí rì yī yǔ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qiāng yān pào yǔ枪烟炮雨 | 形容激烈的争战。 | 《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
gān yǔ suí chē甘雨随车 |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 《太平御览》第十卷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 |
cū fēng bào yǔ粗风暴雨 | 指风雨之来势急骤狂猛。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88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
jí fēng bào yǔ疾风暴雨 |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 《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jí fēng bào yǔ急风暴雨 | 急:急促;暴:猛烈。又急又猛的暴风雨。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
duàn yǔ cán yún断雨残云 | 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 清·洪昇《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 |
fēng yǔ shí ruò风雨时若 |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 《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 |
měi yǔ ōu fēng美雨欧风 | 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清·秋瑾《精卫石》第五回:“美雨欧风,顿起沉疴宿疾。” |
lán fēng zhàng yǔ阑风长雨 |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 | 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
yǔ sàn yún fēi雨散云飞 | 比喻离散。 |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
qīng pén dà yǔ倾盆大雨 |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 | 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 |
fēng yǔ tóng zhōu风雨同舟 |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
lí huā dài yǔ梨花带雨 |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 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yuè yūn zhī fēng,chǔ rùn zhī yǔ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 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
qiāng yān pào yǔ枪烟砲雨 | 形容激烈的争战。 | |
xiǔ yǔ cān fēng宿雨餐风 | 形容旅途辛劳。 | 明·陈汝元《金莲记·证果》:“梯山航海,白发将侵,宿雨餐风,红颜非故。” |
fēng xíng yǔ sàn风行雨散 | 同“风流云散”。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chūn fēng xià yǔ春风夏雨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yǔ líng xīng luàn雨零星乱 | 同“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七回:“王矮虎、一丈青赶了一直,赶不上,呼延灼自投东北上去了。杀的大败亏输,雨零星乱。” |
fēng háo yǔ qì风号雨泣 | 风声像是怒号,雨声像是哭泣。渲染悲壮的气氛。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 |
liáo yún bō yǔ撩云拨雨 | 指人调弄风情。 | 明 徐复祚《投梭记 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
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听见风就是雨 |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fēng yǔ xiāo tiáo风雨萧条 |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
lèi xià rú yǔ泪下如雨 |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 | 《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 |
piáo pō dà yǔ瓢泼大雨 | 瓢:剖开葫芦做成的舀水器。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非常大。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
chǔ mèng yún yǔ楚梦云雨 | 楚王梦,云雨情。后比喻男女亲昵。 |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序》:“……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阴,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
chī yún nì yǔ痴云腻雨 | 痴:入迷。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 清·洪昇《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 |
chī yún ái yǔ痴云騃雨 | 痴:入迷;騃:通“呆”,迟钝。形容男女痴迷于情爱。 | 元·萨都刺《洞房曲》:“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 |
páng tuó dà yǔ滂沱大雨 |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
yǔ zé xià zhù雨泽下注 | 雨水往下流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yǔ lín rì shai雨淋日晒 | 雨水淋浇,太阳曝晒。亦形容露天劳作或旅途的辛苦。 |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一段:“[姚长庚]多少年来,雨淋日晒,脸比石头还粗。” |
fēng xiāo yǔ huì风潇雨晦 |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fēng yǔ huì míng风雨晦冥 | 见“风雨晦暝”。 | 《元史·世祖纪一》:“乙巳迟明,至江岸,风雨晦冥,诸将皆以为未可渡,帝不从。” |
piāo fēng kǔ yǔ飘风苦雨 | 形容天气恶劣。 |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
zhì fēng shāi yǔ栉风酾雨 | 见“栉风沐雨”。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
qī fēng chǔ yǔ凄风楚雨 | 见“凄风苦雨”。 | 清·程麟《此中人语·田螺妖》:“[女]每于凄风楚雨之时,常思归去。” |
bǎo jīng fēng yǔ饱经风雨 | 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同“饱经风霜”。 | 孙犁《秀露集 文学和生活的路》:“我们的道路总算走得很长了吧,是坎坷不平的,也是饱经风雨的,终于走到现在。” |
cān fēng mù yǔ餐风沐雨 | 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 | 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
hàn rú yǔ xià汗如雨下 | 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七:“三冬汗如雨。” |
yǔ shōu yún sàn雨收云散 |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 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
yǒu fēng zǐ yǔ友风子雨 |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 《荀子 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
niú máo xì yǔ牛毛细雨 | 指极细的小雨。 |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五卷:“牛毛细雨送斜阳。” |
xuè yǔ xīng fēng血雨腥风 | 下着鲜血的雨;刮着腥味的风。比喻形势、时局的险恶。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
yǔ hòu chūn sǔn雨后春笋 | 春雨以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 宋 张耒《柯山集 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
fēng yǔ wú zǔ风雨无阻 |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
wèi yǔ chóu móu未雨绸缪 |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 《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yǔ guò tiān qíng雨过天晴 | 大雨过后天转晴了。比喻情况由坏变好或政治从黑暗到光明。 | 明 谢肇淛《文海披沙记》:“陶器,紫窑最古,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qiāng lín dàn yǔ枪林弹雨 |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 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
xìng huā chūn yǔ杏花春雨 | 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 元·虞集《风入松》词:“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
yǔ xiāo yún sàn雨消云散 | 喻消失得一干二净。 |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
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打头风:逆风。比喻祸不单行,接连遭受意外打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
jīn yǔ xīn zhī今雨新知 | 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 |
máng fēng sè yǔ盲风涩雨 |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 清·钱谦益《徐元叹诗序》:“宁为长天晴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 |
chí fēng chěng yǔ驰风骋雨 | 犹言乘风驾雨。 | |
fān yún fù yǔ翻云覆雨 | 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 | 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jí yǔ bào fēng疾雨暴风 |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 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
jiù yǔ jīn yǔ旧雨今雨 | 原意是,旧时,每逢下雨宾客也来,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后以“旧雨新雨”代指老友新交。 |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mán yān zhàng yǔ蛮烟瘴雨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 | 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 | 《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
chǔ qì ér yǔ础泣而雨 | 柱子的基石泣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 宋 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yǔ zhān yún rě雨沾云惹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qì tì rú yǔ泣涕如雨 | 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其悲伤。 | 《诗经 邶风 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
yún fān yǔ fù云翻雨覆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yóu yún zhì yǔ尤云殢雨 | 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 宋·杜安世《剔银灯》词:“尤云殢雨,正缱绻朝朝暮暮。” |
wǔ fēng shí yǔ五风十雨 |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 汉 王充《论衡 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
xià yǔ yǔ rén夏雨雨人 |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 西汉 刘向《说苑 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xiáng fēng shí yǔ祥风时雨 |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夫人道得于下,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泽而至矣。” |
róu fēng gān yǔ柔风甘雨 |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 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
fēng yǔ jiāo jiā风雨交加 | 大风暴雨一齐袭来。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 清 梁章钜《浪迹续谈 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
mǎn chéng fēng yǔ满城风雨 | 满城:指全城各处。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景色。后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 |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四卷:“昨日宵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税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寄举。” |
fēng fēng yǔ yǔ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
hū fēng huàn yǔ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宋 孔觌《罨溪行》:“罨画溪头鸟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
léi dà yǔ xiǎo雷大雨小 | 比喻说得多,做得少,声势很大,实效很小。 | |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
fēng yǔ qī qī风雨凄凄 |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
máo máo xì yǔ毛毛细雨 | 毛:小,细碎。形容雨下得很细。 | 《刘胡兰传》:“那天恰好是个阴天,还落着毛毛细雨。” |
yǔ xiē yún shōu雨歇云收 | 比喻男女离散。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
yún chóu yǔ hèn云愁雨恨 | 指男女间离别之情。 | 宋·柳永《安公子》词:“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
yǔ chóu yān hèn雨愁烟恨 |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 宋·史达祖《隔浦莲·荷花》词:“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 |
suí chē zhì yǔ随车致雨 |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 《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
yún qī yǔ xìn云期雨信 |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yè yǔ duì chuáng夜雨对床 |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 唐 郑谷《思图昉上人》:“每思闻净话,夜雨对绳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