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八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qī zhāng bā zuǐ七张八嘴同“七嘴八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qiān ér bā bǎi千儿八百一千左右。胡天培《山村新人》:“一春天,保管能赚他个千儿八百的。”
tǔ bā lù土八路八路:八路军。指非正规军,引申为土气的人。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汽车上的敌人,听见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几个‘土八路’,跳下车来。”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极新鲜的靠子,跑上场来,串了一个五花八门。”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sì píng bā wěn四平八稳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qī sǔn bā shāng七损八伤形容损伤惨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齐起,这索超便有三头六臂,也须七损八伤。”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bā gān zǐ dǎ bù zháo八竿子打不着比喻远得不沾边。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援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bā zhuān xué shì八砖学士八砖:八行砖。指懒惰的人。唐·李肇《翰林志》:“唐时冬中日影及五砖为入署办公之候,李程官翰林学士,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qī niǔ bā wāi七扭八歪形容不端正。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正面是一排七扭八歪、表泥剥落的土房。”
bā miàn wēi fēng八面威风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qī lāo bā rǎng七捞八攘到处捞摸扰攘。形容思绪纷乱不宁。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bā miàn yíng chè八面莹澈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清 昭槤《啸亭杂录 尹文端公》:“年三十馀即任封疆,遇事镜烛犀刻,八面莹澈。”
bā fāng zhī yuán八方支持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qī tuī bā zǔ七推八阻比喻有意为难。明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试》:“我教你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这许多说话。”
xí juǎn bā huāng席卷八荒席卷:像卷席子一样把东西卷起;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形容力量强大,控制整个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èr bā nǚ láng二八女郎二八:指十六岁。十五六岁的美女。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
qī qī bā bā七七八八①犹言差不多。②犹言零零碎碎,各式各样。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7回:“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
bā miàn zhāng luó八面张罗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茅盾《手的故事》:“黄二姐虽则已过中年,却还是个八面张罗人人喜欢的角色。”
jiǔ háng bā yè九行八业指各种行业。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bā chuāng líng lóng八窗玲珑①指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唐 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bā huā jiǔ liè八花九裂裂:分裂。形容漏洞百出,缝隙很多。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bā bài zhī jiāo八拜之交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qī cháng bā duǎn七长八短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左有顾大嫂,右有孙二娘,引一千余军马,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wēi fēng bā miàn威风八面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话,你们七言八语,那里还敢理会,实实不曾听得。”
qī huāng bā luàn七慌八乱形容非常慌张混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bā hóng tóng guǐ八纮同轨指天下一统。八纮,指八方极远之地。《晋书 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qī líng bā suì七零八碎①形容残破不堪。②零星琐碎。③指零星的物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
qī léng bā bàn七棱八瓣比喻四分五裂。梁实秋《老年》:“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
sì qú bā jiē四衢八街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bā yīn dié zòu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八类乐器轮番演奏。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晋书 乐志下》:“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qī dǎo bā wāi七倒八歪指十分凌乱不整齐。
zhèng ér bā jīng正儿八经正经,严肃而认真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第一章:“我才当了四年骑兵,正儿八经地参加战斗也才十四五次。”
qī lǎo bā xiǎo七老八小指老人与小孩。老老少少。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qī chuāng bā kǒng七疮八孔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
jiǔ jiāng bā hé九江八河泛指所有的江河。《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当年五月二十五日,起分龙会,会集九江八河、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
qī zuǐ bā shé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好逑传》第五回:“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忽被铁公子拦住,便七嘴八舌地乱嚷。”
líng qī suì bā零七碎八指零零碎碎的东西。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两个新人的衣服被褥和零七碎八下来,三五十块钱根本不顶事。”
cái kuā bā dǒu才夸八斗夸耀才华出众。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
chǒu bā guài丑八怪相貌丑陋的人。老舍《我这一辈子》:“一个漂亮小伙子所最怕的恐怕就是娶个丑八怪似的老婆吧。”
qī chuān bā dòng七穿八洞形容破旧不堪。
qī kǒu bā zuǐ七口八嘴同“七嘴八舌”。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sì lín bā shè四邻八舍指左右邻居。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那成家一般也动了诸亲百眷、四邻八舍,送人情,斗分子,虽然娶妾,倒也四司六局,一毫不苟。”
qī lǎo bā shí七老八十形容年纪很大。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bā miàn yuán tōng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shén tōng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wū qī bā zāo污七八糟形容十分杂乱。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qī lā bā chě七拉八扯①谓漫无边际地闲谈。②谓乱拉来一大堆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我便和他七拉八扯的先谈起来,喜得他谈锋极好,和他谈谈,倒大可以解闷。”
qī qīng bā huáng七青八黄指钱财。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bā tái dà jiào八抬大轿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
zhèng jīng bā bǎi正经八百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寻思道:‘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如何这般相待,不许人动身?’”
qī shì bā shì七事八事形容事情多而杂乱。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听见薛嫂来说此话,唬得慌了手脚。”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比喻吃东西狼吞虎咽,来不及细尝。也比喻看书做事贪多务得,实则无所收获。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qī líng bā luò七零八落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shí yǒu bā jiǔ十有八九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唐 杜甫《负薪行》:“土风坐男使女立,男当门户女出入。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sì tōng bā dá四通八达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shí bā bān wǔ yì十八般武艺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②比喻多种技能。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shí zhī bā jiǔ十之八九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nǚ dà shí bā biàn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dà xiè bā kuài大卸八块指把完整的事物分成若干小块。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豁肚子咧!要开膛咧!迟一会还要大卸八块呢!”
qī niǔ bā ào七扭八拗拗:拗口。形容十分别扭不通顺。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拿起读了两遍,虽不深知其味,念来却十分顺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一十八般兵器泛指各种兵器。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bǎi bā guà zhèn摆八卦阵比喻布置疑阵,故弄玄虚。
zhèng jīng bā běn正经八本见“正经八百”。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qī shǒu bā jiǎo七手八脚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èr bā jiā rén二八佳人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hú shuō bā dào胡说八道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也作“胡说乱道”。宋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qī bìng bā dǎo七病八倒形容体弱多病。
shí bā céng dì yù十八层地狱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苦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kuài ér bā máo块儿八毛一元钱或不足一元钱。指小钱。老舍《我这一辈子》:“假如从马粮钱里能弄出块儿八毛的来,孩子至少也可以去私塾了。”
héng qī shù bā横七竖八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bā fǔ xún àn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qī shàng bā xià七上八下形容心神不安的惊惶样子。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wáng bā gāo zǐ王八羔子王八:俗称乌龟或鳖。比喻妻子不忠、偷人养汉的丈夫以及坏小子。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吴二浪子那个王八羔子,我们在牢里的时候,他同贾大妮子天天在一块儿。”
bā jiē jiǔ mò八街九陌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chūn shān bā zì春山八字八字:指眉毛。形容眉如春山秀美。《剪灯余话·江庙泥神记》:“春山八字争妍媚,姨姨妹妹皆殊丽。”
qī zhé bā kòu七折八扣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qī dā bā dā七搭八搭①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②纠缠;乱搭腔。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bā miàn shòu dí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五代 王保定《唐摭言海叙不遇》:“子华(吴融)才力浩大,八面受敌,以八韵着称。”
sì miàn bā fāng四面八方八方:指四方四隅;即东、南、西、北四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泛指周围。指周围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宋 朱熹《朱子语类 卷九 学三》:“如孔子教人,只是逐件逐事说个道理,未尝说出大头脑处,然四面八方合聚凑来,也自见得个大头脑。”
qī pò bā bǔ七破八补形容衣物非常破旧。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sì zhì bā dào四至八道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dé pī bā fāng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岂可称臣逆贼!”
bā jiǔ bù lí shí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说是明白他,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yī shí bā bān wǔ yì一十八般武艺泛指各种武术技艺。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sì tíng bā dāng四停八当见“四亭八当”。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须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
qī le bā dāng七了八当形容十分妥帖。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qī pīn bā còu七拼八凑指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形容随意拼凑;多而杂乱。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41回:“我殡葬婆婆,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我不心疼钱。况且这织布机,纺花车儿,一个箱子,一张抽斗桌,七拼八凑,卖了也值两千多钱。”
bā bǎi gū hán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qī zú bā shǒu七足八手见“七脚八手”。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bā gōng bā kè八攻八克屡次攻击,屡次胜利。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