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成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uè liú chéng chuān血流成川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chéng shuāng chéng duì成双成对 | 见“成双作对”。 |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讲到姐姐今日这喜事,不但有媒有妁,并且不请得是成双成对的媒妁,余外更多着一位月下老人。” |
tān mò chéng fēng贪墨成风 | 墨:不洁;贪墨:官吏受贿。官吏贪污受贿的风气盛行。形容吏治腐败。 | 《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liú xuè chéng hé流血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河,大败亏输。” |
yòu yú chéng jiàn囿于成见 |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 |
jí yú qiú chéng急于求成 |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
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
gé fán chéng shèng革凡成圣 | 革除凡习,成为圣哲。 | 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老子、周公、孔子等虽是如来弟子,而为化既邪,止是世间之善,不能革凡成圣。” |
wén guì tiān chéng文贵天成 | 贵:以……为贵。指有灵感时自然而然写成的文章最好。 | 宋·钱易《南部新书》:“李元宾言文贵天成,强不高也。” |
yuán bǐ chéng zhāng援笔成章 | 援笔:拿起笔来。拿起笔来就写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唐 蒋防《霍小玉传》:“生素多才思,援笔成章。” |
liàn dá lǎo chéng练达老成 | 老练稳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只得如此,何况于你?” |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
bù chéng tǐ tǒng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mù yǐ chéng zhōu木已成舟 |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
xiāng yán chéng sú相沿成俗 | 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3回:“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 着意:用心。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铁棒磨成针 |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同“铁杵磨成针”。 | 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 |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
chéng bài lùn rén成败论人 | 论:衡量;评定。以成功或失败为评价人物的标准。 | 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者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
kè hú bù chéng刻鹄不成 | 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择浅近者读之,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 |
lǎo dà wú chéng老大无成 |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出口成章 |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
xíng ér wèi chéng行而未成 | 行:从事;成:成功。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周易·乾》:“文言曰: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费用也。” |
tiān chéng dì píng天成地平 |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pò tì chéng xiào破涕成笑 | 见“破涕为笑”。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
kè shǒu chéng shì恪守成式 | 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 《清史稿·端慧太子永琏传》:“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 |
hài tuò chéng zhū咳唾成珠 |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 庄周《庄子 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
ér nǚ chéng háng儿女成行 | 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形容子女很多。 |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yīn rén chéng shì因人成事 |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chéng jīng zuò guài成精作怪 | 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xiāng yán chéng xí相沿成习 | 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一章:“在石湖,若干年来相沿成习,所有的红白喜事,大小寿庆,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少不了一条红荷包鲤。” |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 |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jiǔ zhuàn wán chéng九转丸成 | 转:循环变化;丸:指金丹。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
chù mù chéng sòng触目成诵 |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
yǐ chéng dìng jú已成定局 | 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 | 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 |
xíng chéng yú sī行成于思 | 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功败垂成 |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gāo àn chéng gǔ,shēn gǔ wéi líng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清·侯方域《赠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即秉烛刻阴,岂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sān yuàn chéng fǔ三怨成府 |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 |
chéng rén zhī shàn成人之善 | 成全别人为善。 | 《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
tiān píng dì chéng天平地成 |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
yī chéng bù yì一成不易 | 同“一成不变”。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shù zǐ chéng míng竖子成名 | 指无能者侥幸得以成名。 | 《晋书 阮籍传》:“(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xiāng fǔ ér chéng相辅而成 | 辅: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 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 |
zhāo chéng mù biàn朝成暮遍 |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 《南史 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
zhāo chéng xī huǐ朝成夕毁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
xiāng xí chéng sú相习成俗 | 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
yí xíng wú chéng,yí shì wú gōng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不打不成相识 |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dà gōng gào chéng大工告成 |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
lǎo chéng zhī jiàn老成之见 |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老练而周到的见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 |
jiǔ zhuàn gōng chéng九转功成 |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
chī xiàn chéng fàn吃现成饭 | 比喻自己不出力,只享受现成的利益。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十回:“虎将垂死,尚用汝等来吃现成饭而要见成功也?” |
xué rú niú máo,chéng rú lín jiǎo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第13卷:“学如牛毛,成如麟角,出蒋之《万机论》。” |
jī shǎo chéng duō积少成多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pèi tào chéng lóng配套成龙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三人成市虎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
mǐ yǐ chéng chuī米已成炊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 |
chéng bài róng kū成败荣枯 | 荣枯:茂盛和枯萎。成功和失败,茂盛和枯萎。指世事的变迁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昼夜阴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祸福,来来来我也有成败荣枯。” |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xiāng xí chéng fēng相习成风 | 习:习惯。指都习惯于某种做法或看法,而成为一种风习。 | 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
suō chéng yī tuán缩成一团 | 因寒冷、紧张、恐惧而蜷缩身体。 | 余华《活着》:“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 |
jī xí chéng sú积习成俗 | 一种做法反复多次实施就成了习俗。 | 晋 申绍《上疏陈时务》:“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薪之谕,未足甚焉。” |
wú wéi zì chéng无为自成 | 见“无为而成”。 | |
xí yǔ xìng chéng习与性成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xí jiǔ chéng xìng习久成性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yú xiá chéng qǐ余霞成绮 | 晚霞象美丽的锦缎一样。形容晚霞色彩绚丽。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亦作“余霞散绮”。 | 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chéng hé tǐ tǒng成何体统 | 体统:指体制、格局、规矩等。像什么样子。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六回:“就是女儿,也要在他家过日子,成何体统?” |
huī hàn chéng fēng挥翰成风 | 翰:鸟毛,指毛笔。握笔写字,腕下生风。形容写字作画极为快捷和熟练。 |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终日价挥翰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 |
tuō kǒu chéng zhāng脱口成章 |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 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
kuì bù chéng jūn溃不成军 | 溃:散乱。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败得不成样子。形容军队惨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
yán zhī chéng lǐ言之成理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 |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 |
yì yǔ chéng chèn一语成谶 |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 |
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成行满 | 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 |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着手成春 | 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huà hǔ bù chéng画虎不成 | 画老虎画不好(画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 东汉 班固《东观汉记》:“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qī bù chéng shī七步成诗 | 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与「七步成章」义同。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yān xiá chéng pǐ烟霞成癖 | ||
zhuō yǒu chéng xiào卓有成效 | 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 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 | 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 《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 |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成千成万 | 形容数量极多。 | 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
zhòng nù nán fàn,zhuān yù nán chéng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 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bái shǒu wú chéng白首无成 | 白首:白头,指年老。头发白了,一事无成。指到老没有成就。 | 宋·陆游《谢钱参政启》:“名场蹭蹬,几白首以无成,宦海漂流,顾青衫而自笑。” |
mó chǔ chéng zhēn磨杵成针 |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
yǔ yì jì chéng羽翼既成 | 比喻力量已经具备。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4回:“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 |
yī huī ér chéng一挥而成 |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画虎不成反类狗 |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转》:“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三夫成市虎 |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宋书 乐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
zì chéng yī gé自成一格 | 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