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大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ì dà wú yí细大无遗 |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 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羁,锄荒补漏,细大无遗。”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chī xiǎo kuī zhàn dà biàn yí吃小亏占大便宜 | 指暂时觉得吃亏,将来能得到大的好处。 | 张平《抉择》:“哗众取宠、笼络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亏占大便宜……” |
cái shū zhì dà材疏志大 |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shēn míng dà yì深明大义 | 谓识大体,顾大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dà chù zhuó yǎn大处着眼 |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廷广众 | 见“大庭广众”。 |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
chǎn yáng guāng dà阐扬光大 | 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 | 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
dà dòng gōng guàn大动公惯 | 形容公众愤然而出,主持正义。 | |
dà lù tóu jiǎo大露头角 | 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 |
dà shà jiāng diān大厦将颠 | 喻情势危急,频临崩溃。 | 隋·王通《中说·事君》:“[文中子]退而谓董常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
cái jù zhì dà材剧志大 | 指才智多,志向大。 | 《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
bǐ dà rú chuán笔大如椽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惩大诫 |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chī dà guō fàn吃大锅饭 | 比喻企业不论盈亏,个人不分勤懒,全由国家包干的办法。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儿,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不知民间疾苦,那晓得撑持家事?” |
xiǎo wǎng dà zhí小枉大直 | 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 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
dà cái pán pán大才盘盘 | 盘盘: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盘盘谢家安。 |
dà fù dà guì大富大贵 | 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8卷:“后来虽不能如二公这等大富大贵,却也免了一个大难,享个大大家事。” |
dà chuī dà léi大吹大擂 |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打鼓;表示庆贺。现比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喜庆的筵席。” |
nǚ dà bù zhòng liú女大不中留 |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
dà dào qiè guó大盗窃国 | 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广众 |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 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
zhāng dà qí shì张大其事 | 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 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
chuī dà fǎ luó吹大法螺 | 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 《妙法莲花经·序品》:“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dà sì huī huò大肆挥霍 | 大肆:任意;放纵。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自己依旧大肆挥霍,三千两银子还一个人情债,简直毫无心肝。” |
dà fàng bēi shēng大放悲声 | 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
guǎng dà shén tōng广大神通 | 神通:指神奇的本领。原为佛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公门中人,三头六臂,广大神通,真令人无从捉摸。” |
dà mèng chū xǐng大梦初醒 |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
cū xīn dà qì粗心大气 | 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 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
xiǎo xué ér dà yí小学而大遗 |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pò kǒu dà mà破口大骂 | 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
yǐ xiǎo jiàn dà以小见大 | 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
dà dù wāng yáng大度汪洋 | 大度:气量大;汪洋:深广。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 |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 |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
xù yǐ dà yì勖以大义 | 勖:勉励。以大义相勉励。 | 孙中山《孙文学说·心理建设》第八章:“予乃招集当地华侨同志会议,勖以大义,一夕之间,则醵资八千有奇。” |
dà lái xiǎo wǎng大来小往 | 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 | |
fú rán dà nù艴然大怒 | 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堂皇正大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
mào dà bù wěi冒大不韪 |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 《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
láng yān dà huà狼烟大话 |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 管桦《清风店》:“他就喜欢听那些狼烟大话,听这些人帮着他摆龙门阵!” |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 |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dà mèng fāng xǐng大梦方醒 | 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从长期的错误、蒙蔽或迷茫中开始醒悟过来。同“大梦初醒”。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俄侵外蒙、英侵西藏》:“跪读之下,伏查现在时势既至如此,而活佛指示详明,譬如大梦方醒,群疑尽释,欣感无已。” |
dà jié xiǎo jié大桀小桀 | 桀:古代暴君夏桀。指程度不同,本质相同。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
dà qiǎo ruò zhuō大巧若拙 | 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 先秦 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
lì dà wú bǐ力大无比 | 形容力量巨大。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
hóng cái dà lüè宏材大略 | 见“宏才大略”。 | 《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
dà jiā fēng fàn大家风范 |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
dà zhāng tà fá大张挞伐 |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 清 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
yǎ rán dà xiào哑然大笑 | 哑然:笑声。发出哑然的大笑声。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哑然大笑。” |
háo táo dà kū号咷大哭 | 号咷:也写作“嚎啕”,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 | 《周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
dà jiān jí è大奸极恶 | 指极为奸诈且作恶多端的坏人。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9回:“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 |
xǐ gōng hào dà喜功好大 | 功:功绩,成就;好:爱好,喜欢。喜爱干大事,建大功业。多形容浮夸的作风。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彭尚书奏折》:“喜功好大,妄逞材能。” |
kuā dàn dà yán夸诞大言 | 夸诞:荒诞不经;大言:大话。指荒诞不切实际的大话 | 《魏书·释老志》:“夸诞大言,不本人情。” |
yí jiān tóu dà遗艰投大 | 见“遗大投艰”。 | 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
wáng gōng dà rén王公大人 | 国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贵人。 | 战国·宋·墨翟《墨子·尚贤上》:“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 |
jí shēng dà hū疾声大呼 | 疾:急速。急促而大声的呼喊,以引起注意。 | 《宋史·辛弃疾传》:“咸淳间史馆校勘谢坊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呼其不平。” |
dà dòng gān gē大动干戈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kuān hóng dà dù宽洪大度 | 见“宽宏大度”。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 |
dà xiāng jìng tíng大相迳庭 | 谓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很大。 | 清·厉鹗《<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跋》:“嗟呼!几何不与吕公论世尚友之旨大相迳庭也哉!” |
dà hǎi yī zhēn大海一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无从寻觅。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王珣踪迹无方,分明大海一针,何从捞摸。” |
dà yán xiāng hài大言相骇 | 大言:夸大的言辞;骇:惊扰。说大话吓唬人。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觑见俺似婴孩,大言相骇。” |
fù shì dà jiā富室大家 | 泛称广有资财的大户人家。 |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访闻近来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赢,专计诛求,费用尤夥。” |
mí tiān dà huò弥天大祸 | 弥:满。天大的灾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
jiāng yáng dà dào江洋大盗 | 在江海上抢劫行凶的大盗。也泛指极为凶狠的强盗。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小妇人父及夫,俱为江洋大盗所杀。” |
xì dà bù juān细大不捐 |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
dǎn dā xīn cū胆大心粗 |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
shí chén dà hǎi石沉大海 |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
kuān hóng dà dù宽宏大度 | 指待人宽厚,度量大。 | 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 安中令大度》:“中令宽宏大度,不妄喜怒。” |
shēng shì hào dà声势浩大 |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
dà yáo dà bǎi大摇大摆 | 走路时身子摇摆;乱晃。形容举动无所顾忌;扬扬自得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
cǐ shì tǐ dà此事体大 |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 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
dà hàn wàng yún ní大旱望云霓 |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吕端大事不糊涂 | 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 《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
dà jí dà lì大吉大利 | 非常吉祥、顺利。旧时用于占卜和祝福。 | 巴金《家》:“老太爷因为觉群在堂屋里说了不吉利的话,便写了‘童言无忌,大吉大利’的红纸条,拿出来贴在门柱上。” |
dà shēng jí hū大声疾呼 |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
mí tiān dà huǎng弥天大谎 | 弥:充满。天大的谎话。 | 元 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那厮主置定乱宫心,酝酿着漫天谎。” |
chūn huí dà dì春回大地 |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lǎo lǎo dà dà老老大大 | 指年事已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师曰:‘老老大大汉,住处也不知。’” |
dà chèng xiǎo dǒu大秤小斗 | 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小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
dà yán qī rén大言欺人 | 大言:夸大的言辞。说大话欺骗别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
dà dì chūn huí大地春回 | 见“大地回春”。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知奸亦有大罗 | 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
wú shāng dà yǎ无伤大雅 |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辞 | 见“夸大其词”。 |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dā xǐ ruò kuáng大喜若狂 | 高兴得几乎发狂 | |
dà zhì dà yǒng大智大勇 | 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 陈立德《前驱》:“他们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
wǔ huā dà bǎng五花大绑 | 先用绳索套住脖子,又绕到背后反剪两臂的绑人方式。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大水冲了龙王庙 |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
wú dòng wéi dà无动为大 | 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 |
dǐng dǐng dà míng鼎鼎大名 | 鼎鼎:名声盛大的样子。很大的名气。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
màn tiān dà huǎng漫天大谎 | 弥天大谎,没有边际的假话 | 鲁迅《南腔北调集 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小百姓信以为真,也就渐渐的成了谚语,流行开来。” |
zhī xiǎo móu dà知小谋大 | 指能力太差,不能胜任重大的任务。 | 《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也。” |
kāng zhuāng dà dào康庄大道 | 康庄:宽阔、通达的大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常用以比喻光明的前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dà shì yǐ rán大事已然 | 指事情已成定局,不可挽回。 | |
zhì xiǎo yán dà智小言大 |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 《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
dà chē yǐ zài大车以载 |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 《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
dà shì huà xiǎo,xiǎo shì huà wú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 化:变。经过妥善处理,将大事化成小事,小事变成没事,息事宁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方是兴旺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