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大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í chǐ dà rǔ奇耻大辱 | 奇:罕见的。极大的耻辱;罕见的耻辱。 | 清 程道一《鸦片之战演义》:“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
guāng míng dà dào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 |
dà wáng hǎo jiàn,xiǎo guǐ nán dāng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 指头目见面好说话,喽啰们难缠。指走狗借着主人势力敲诈勒索。 | 鲁迅《路》:“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 |
jiǔ dǐng dà lǚ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cái shū zhì dà材疏志大 | 谓志向虽大而才能不足。有时用为谦词。 |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xiǎo dào dà chéng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
dà qì wǎn chéng大器晚成 |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xióng wén dà shǒu雄文大手 | 擅长写作宏伟诗文的高手。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余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
dà hǎn dà hǒu大喊大吼 | 大声叫嚷,形容大肆宣传,大造舆论。 | 邓小平《重要的是做好经常工作》:“不是巩固这几年大喊大吼的东西,而是巩固原来长期积累下来的好经验、好作风、好做法。”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正大堂煌 | 亦作“正大堂皇”。犹言堂堂正正。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其名衔之正大堂煌,尊荣已极,何谓名衔太新,实尔等听闻未久,觉以为新耳。” |
guǎng dà shén tōng广大神通 | 神通:指神奇的本领。原为佛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 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公门中人,三头六臂,广大神通,真令人无从捉摸。” |
dà chē yǐ zài大车以载 |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 《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 |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míng yàn dà xiào明验大效 | 见“明效大验”。 | 宋·张琰《<洛阳名园记>序》:“后十五年,无一不如公料者,至今明验大效,与始言若符节。” |
fú yī dà bái浮一大白 | 浮:违反酒令被罚饮酒;白:罚酒用的酒杯。原指罚饮一大杯酒。后指满饮一大杯酒。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
dà zhǎn hóng tú大展宏图 | 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展:把卷着的画轴舒张开来;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或计划)。 | 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
cái shū zhì dà才疏志大 |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
fú yóu hàn dà shù蜉蝣撼大树 | 比喻自不量力。 | 明刘昌《悬笥琐探恃才傲物》:“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 |
dà tíng guǎng zhòng大庭广众 |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 | 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 |
hóng cái dà lüè宏材大略 | 见“宏才大略”。 | 《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
qiè dà yā xiǎo怯大压小 | 害怕强大的打压弱小的。 | |
jū dà bù yì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唐 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dà fā cí bēi大发慈悲 |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
yì gāo rén dǎn dà艺高人胆大 | 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nán dà dāng qǔ,nǚ dà dāng pìn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老舍《骆驼祥子》:“我这才是头一回……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xū héng dà jú盱衡大局 | 指纵观全局。 | |
yī bǐng dà gōng一秉大公 |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shēn shān dà zé深山大泽 | 泽:湖泊。深邃的山野和广阔的湖泽。引申为穷乡僻壤。比喻诗文境界深远恢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23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
luò luò dà zhě荦荦大者 | 荦荦:明显。明显的重大的方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
gāo lóu dà shà高楼大厦 |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 元 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亲戚同高楼大厦,朋友共肥马轻车。”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dà pēng wǔ dǐng大烹五鼎 | 烹:烧煮;五鼎:古代士大夫祭祀用的祭品。指吃饭食物精美。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一回:“就使住的是深居九重,吃的是大烹五鼎,看来似是快乐无比的,却是心窝儿里头常做个天人的战场。” |
wāng yáng dà sì汪洋大肆 | 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同“汪洋自肆”。 | 《新唐书 韩愈传赞》:“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抵捂圣人者。” |
xì dà wú yí细大无遗 | 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 | 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羁,锄荒补漏,细大无遗。” |
yǐ dà è xì以大恶细 |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 |
dǐng dǐng dà míng鼎鼎大名 | 鼎鼎:名声盛大的样子。很大的名气。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只拿着一本《左传事纬》照本宣科。”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 《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
cǐ shì tǐ dà此事体大 | 事体:事情。这事关系重大,牵涉面广。亦作“兹事体大”。 | 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二表》:“此事体大,乞垂圣鉴,特降中旨。” |
dà yǒu rén zài大有人在 | 原指有很多的人还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种人为数不少。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帝至东都,顾眄街衢,谓侍臣曰:‘犹大有人在。’意谓向日平阳玄感,杀人尚少故也。” |
dà shì dà fēi大是大非 | 是:正确;非:错误。原则性的重大是非问题;多指政治方面的。 |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
fù jiā dà shì富家大室 | 亦作“富家巨室”。指广有财产的大户人家。 | 宋·何薳《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所谓富家大室者,所积之厚,其势可以比封君,而钱足以使鬼神。” |
dà jiā guī xiù大家闺秀 | 大家:世家望族;闺秀:出身名门的女子。原指富贵人家有才德的女子。现泛指富人家未出嫁的女子。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dà bǐ rú chuán大笔如椽 |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cháng zhěn dà qīn长枕大衾 | 比喻兄弟友爱。 | 《朱子语类》卷五八:“唐明皇于诸王为长枕大衾,虽甚亲爱,亦是无以限制之,无足观者。” |
xiǎo chī dà xiá小痴大黠 | 黠:聪慧。指小事糊涂,大事却很精明。 | 宋·陆游《出游》:“小痴大黠君无笑,买断秋光不用钱。” |
é máo dà xuě鹅毛大雪 |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tiān tā yā dà jiā天塌压大家 | 比喻普遍性的灾难或压力,每人都得承担。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真正火到咱店里,那时开开后门,咱大家逃命,行李付之一烬,这叫‘天塌压大家’。” |
dà hóng dà zǐ大红大紫 | 形容显赫、得意。 | 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 |
tiān xià dà shì天下大势 | 势:形势。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kuān hóng dà liàng宽洪大量 | 见“宽宏大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求大同,存小异 | 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 |
dà shù jiāng jūn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军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hóng zhōng dà lǜ洪钟大吕 | 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 |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dà shì yǐ qù大势已去 | 大势:指有利的局势。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前途没有希望。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程子说天命之改,莫是大势已去。” |
dà mò yǔ jīng大莫与京 | 莫:没有谁;京:大。指大得无法相比。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wú zhē dà huì无遮大会 | 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 《梁书·武帝本纪》:“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 |
nán dà dāng hūn,nǚ dà xū jià男大当婚,女大须嫁 | 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古语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须嫁……只因他屡屡来求,难于拒绝,故我劝侄女嫁他。” |
dà yǔ qīng pén大雨倾盆 |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 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
huō rán dà wù豁然大悟 | 形容彻底晓悟。 |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dà rén jūn zǐ大人君子 | 大人:古代尊称;君子:指品行好的人。指才德兼备的人。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庸人视之,如推车于太行之险,大人君子视之,一苇可杭之浅者也。” |
dà yǒu jìng tíng大有迳庭 |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后称彼此差异很大为“大有迳庭”。 | 《庄子·逍遥游》:“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王先谦集解引宣颖云:“迳,门外路;庭,堂外地;大有,谓相远之甚。” |
zhì xiǎo móu dà智小谋大 | 谓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 《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周书·李弼传》:“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英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
dà nàn lín tóu大难临头 | 难:灾祸;临:到来。大灾大祸降临头上。 | 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
yǐ dà qī xiǎo倚大欺小 | 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的人。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你就将铁锤打他,也算你倚大欺小,量窄不容。” |
yī yuán dà wǔ一元大武 |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kuān dà wéi huái宽大为怀 | 宽大:对人宽宏大量;怀:胸怀。对别人抱有宽大的胸怀。 |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
dà nán xiǎo nǚ大男小女 | 长男幼女。指儿女。 | 明·无名氏《东平府》第二折:“谢天谢地好收成,大男小女笑欣欣。” |
dà yǒu bì yì大有裨益 | 裨益:益处、好处。形容益处很大。 | 《北齐书·唐邕传》:“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渐虚,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
kuáng wàng zì dà狂妄自大 |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 《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
dà mó dà yàng大模大样 | 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形容装模作样。摆出毫无拘束的样子。 | 明 徐霖《绣襦记》:“这厮大模大样,公然慢我的。” |
dà cái xiǎo yòng大才小用 |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
dà nán dà nǚ大男大女 | 超过正常结婚年龄的未婚男女。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3回:“我须不嫖他大男大女,不肏他亲姐晚妹,干他甚事!” |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 |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
cháng zhěn dà bèi长枕大被 | 比喻兄弟友爱。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
rén xīn dà kuài人心大快 |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立枷》:“东山受恩反噬,其罪盖浮于诸龙光。当时人心大快,佐以此得缙绅闻声,然亦不云立枷。” |
zhì dà zhì gāng至大至刚 | 至:最,极。极其正大、刚强。 |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滑天下之大稽 | 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 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
gāo chē dà mǎ高车大马 | 高车:车盖很高的车。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唐·李商隐《偶成赠四同舍》:“诘旦天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 |
jiāo ào zì dà骄傲自大 |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
yáng yáng dà guān洋洋大观 | 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大观:丰富多彩的景象。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气象宏大;非常可观。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
chī xiǎo kuī zhàn dà biàn yí吃小亏占大便宜 | 指暂时觉得吃亏,将来能得到大的好处。 | 张平《抉择》:“哗众取宠、笼络人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吃小亏占大便宜……” |
dà chè dà wù大彻大悟 |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 元 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
shuǐ dà yú duō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shí tóu dà hǎi石投大海 |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吕岳闻杨瑨之言,如石投大海,半晌无言。” |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tāo tiān dà zuì滔天大罪 | 形容罪恶极大。 | 毛泽东《质问国民党》:“这两种错误,都是滔天大罪的性质,都是和敌人汉奸毫无区别的,你们必须纠正这些错误。” |
gè dǎ wǔ shí dà bǎn各打五十大板 | 各:各自。给双方同样的待遇或不分清责任,让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七姑‘各打五十大板’地尖声评论说:‘这是怎么回子事哟?瞧你们请来的这些个人!’” |
xiǎo yǐ dà yì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dǎn dà wàng wéi胆大妄为 | 妄:胡乱。无所顾忌地胡作非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说他擅卖矿产,胆大妄为,请旨拿交刑部治罪。” |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
dà dù huò dá大度豁达 | 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
dà fàng jué cí大放厥辞 |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
zī shì tǐ dà兹事体大 | 这件事性质重要,关系重大。 | 东汉 班固《典引》:“兹事体大而允,寤寐次于圣心。” |
wú shāng dà yǎ无伤大雅 |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 |
dà nì bù dào大逆不道 | 逆:背叛;不道: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zhāng dà qí cí张大其辞 | 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卿于席间,张大其辞,虽然存了齐国一时体面,只恐三杰之后,难乎其继。如之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