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心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n rú máng cì心如芒刺 | 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8回:“荀息心如芒刺,草草毕葬,即使‘二五’勤兵助攻,自己奉卓子于朝堂,以俟好音。” |
zhēn xīn dòng jù甄心动惧 | 敬慎而保持警惕。 | 《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 |
quē xīn shǎo fèi缺心少肺 | 心:心眼。缺少智谋。 | |
xī xīn jié lǜ悉心竭虑 | 悉:全,尽;竭:用尽;虑:考虑,思考。用心思考,竭诚尽力。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 |
yóu xīn yù mù游心寓目 | 留心观看。 | 《晋书·干宝传》:“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今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徽说而已。幸将来好事之士录其根体,有以游心寓目而无尤焉。” |
tǔ dǎn qīng xīn吐胆倾心 | 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承信方敢吐胆倾心,告诉道:‘小将建州人,实姓范。’” |
xīn huā nù fā心花怒发 | 犹心花怒放。 | 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一旦心花怒发,便如太华峰头十丈莲矣。” |
jìn xīn jìn lì尽心尽力 | 指费尽心力。 |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人心不足蛇吞象 |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元 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
jiū xīn bā gān揪心扒肝 | 指人极度焦虑,异常担忧。 | 老舍《四世同堂》:“他看到了空旷,自由,无忧无虑,比这么揪心扒肝的活着要好的多。” |
yùn yòng zhī miào,zài yú yī xīn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妙:巧妙;心:思考,灵活。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jīng xīn bēi pò惊心悲魄 |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 《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
xiàng xīn xiàng yì像心像意 | 谓顺遂心愿,合乎心意。 | 《京本通俗小说·海陵王荒淫》:“这海陵像心像意侮弄了几多时节。” |
chù jǐng shāng xīn触景伤心 | 见“触景伤情”。 | 《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触景伤心最惨凄。” |
zhōng xīn gěng gěng忠心耿耿 |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
pēng rán xīn dòng怦然心动 | 怦然:形容心跳。指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 | 战国 楚 宋玉《九辩》:“私自怜兮何极,心怦怦兮谅直。” |
xīn qián zhì chéng心虔志诚 |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
fǔ xīn qì xuè拊心泣血 | 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 《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心泣血之计。” |
xīn yǎng nán róu心痒难揉 | 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元 商衟《新水令》套曲:“好教我急煎煎心痒难揉,则教我几声长吁到的晓?”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那的是急煎煎心痒难揉。” |
dān xīn rú gù丹心如故 | 丹心:忠心。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 | |
gé miàn gé xīn革面革心 | 见“革面洗心”。 | 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无私。” |
kuài xīn suì yì快心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
xīn huái guǐ tāi心怀鬼胎 | 心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事或坏主意。鬼胎:比喻不可告人的念头。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 |
kāi xīn jiàn cháng开心见肠 | 见“开心见诚”。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三幕:“我们有什么话要说,可以舒舒展展地说,说得开心见肠一点。” |
xīn yǔn dǎn luò心殒胆落 | 形容十分惊恐。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四卷:“而又喧传陛下决为亲征之谋,中外闻之,心殒胆落。” |
xīn rú huǒ fén心如火焚 |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
xīn fú qì cū心浮气粗 | 见“心粗气浮”。 |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 |
xīn shù bù dìng心术不定 | 心术:心计。心计难以捉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不想今日去往无门,非在位次低微,且王伦只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 |
diào yǐ qīng xīn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wàng xiù xī xīn望岫息心 | 见“望峰息心”。 | 《南史·何点传》:“豫章王嶷命驾造点,点从后门遁去。司徒竟陵王子良闻之,曰:‘豫章王尚,吾当望岫息心。’” |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 羞:羞愧;恶:耻。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xīn jīng dǎn sàng心惊胆丧 | 内心惊惧害怕。 |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
pī xīn lì xuè披心沥血 | 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 《南史 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
xīn dàng shén chí心荡神驰 | 心神飘荡,不能控制自己。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至今回忆起来,还不禁心荡神驰。” |
wàn jiàn cuán xīn万箭攒心 | 像无数枝箭聚射心头。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攒:聚集。 | 唐 李沈《独异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
dǎn dā xīn cū胆大心粗 | 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
zhì tóng xīn hé志同心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
jū xīn xiǎn è居心险恶 |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 |
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 同心协力。 |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
gān xīn tú dì肝心涂地 | 犹言肝脑涂地。 | 唐·陈子昂《谢衣表》:“臣万死骷骨,垂配蒙荣,载战载殒,肝心涂地。”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懒心灰 | 犹心灰意懒。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suì xīn liè dǎn碎心裂胆 | 形容异常恐惧。 | 《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
yuè xīn yú mù悦心娱目 | 悦:愉快,喜悦。使眼睛感到舒适,使心情感到欢娱。指看见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 | 清·郑燮《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
rén xīn huàn lí人心涣漓 | 形容人心不齐。 | 《清史稿·锡良传》:“似是而非,财力凋敝,人心涣漓,九年立宪,终恐为波斯之续。” |
qū qū zhī xīn区区之心 | 区区;微小。微不足道的一点看法或观点。 |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
chù mù jīng xīn触目惊心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suì xīn kuài yì遂心快意 | 见“遂心如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脸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 |
tǔ xīn tǔ dǎn吐心吐胆 | 同“吐肝露胆”。 | 宋·朱熹《答刘季章书》:“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如此,更无回互。” |
tòng xīn qì xuè痛心泣血 | 泣血:流血泪。痛煞心田,哭出血泪。形容十分悲痛。 | 汉·荀悦《汉纪·孝元皇帝纪下》:“若夫石显可以痛心泣血矣,岂不疾之哉!” |
bái diào tóng xīn白藋同心 | 犹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 | 北周 庾信《竹杖赋》:“秋藜促节,白藋同心。终堪荷蓧,自足驱禽。” |
dòng xīn yú mù动心娱目 | 动心: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娱:快乐。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 | 宋·陈亮《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愿,若将浼我者。” |
diū xīn luò yì丢心落意 | 放心。 | 沙汀《淘金经》:“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 |
xīn huí yì zhuǎn心回意转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背地里设下机谋,才得他心回意转。” |
xiān huò wǒ xīn先获我心 | 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 |
gān xīn lè yì甘心乐意 | 甘心:心里乐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强。 | 老舍《四世同堂》:“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他也甘心乐意。” |
kǒu chuán xīn shòu口传心授 | 心授:不立文字;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通过口头讲述和心中悟解来传授。 | 明 解缙《春雨杂述 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
yuè mù yú xīn悦目娱心 |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 宋·张舜民《与石司理书》:“大凡人见悦目娱心之物固所喜。” |
rén xīn pǒ cè人心叵测 | 叵:不可。人的心地不可探测。形容人心险恶。 | 《新唐书 尹愔传》:“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
dǎn zhàn xīn hán胆战心寒 | 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
zhì xīn cháo lǐ至心朝礼 | 至心:诚心。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
bié yǒu yòng xīn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 |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
xīn bàng fù fēi心谤腹非 | 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
tóng xīn duàn jīn同心断金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méi xīn méi xiǎng没心没想 | 精神不集中。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5卷:“方才喝礼时节,看他没心没想,两眼只看着新人。” |
guī xīn sì jiàn归心似箭 |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
yī xīn tóng gōng一心同功 |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zhèng shēn qīng xīn正身清心 | 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 《明史·丘濬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 |
yǎn mí xīn dàng眼迷心荡 | 眼光迷乱,心神摇荡。形容见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那院判一见了小娟,真个眼迷心荡。” |
bǎi lǜ zǎn xīn百虑攒心 | 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 | |
shī xīn zì yòng师心自用 | 师心:以己意为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唐 陆贽《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又况不及中才,师心自用,肆于人上,以遂非拒谏,孰有不危者乎?” |
dà dé rén xīn大得人心 |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 《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
gěng gěng yú xīn耿耿于心 | 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惬,至今耿耿于心。” |
jì yú zhī xīn觊觎之心 | 觊觎: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指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卷:“乞陛下精选有能者,与之一会,以消其觊觎之心。” |
gǔ mào gǔ xīn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唐·韩愈《孟生》诗:“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 |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xīn yǎng nán zhuā心痒难挝 | 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忽抬头,见他的那金箍棒靠在东壁,喜得他心痒难挝。” |
xīn jīng yáo yè心旌摇曳 | 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 《史记 苏秦列传》:“心摇摇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
yì mǎ xīn yuán意马心猿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宋 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
qiè xīn guì dāng惬心贵当 | 合情合理。 | 晋 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
xīn kǒu xiāng yīng心口相应 |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 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
xīn cún mù xiǎng心存目想 |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
shǒu huá xīn cí手滑心慈 | 慈:慈祥。手头慷慨,心地慈祥。指乐于助人。 | 清·袁枚《与林远峰书》:“鱼门当日,并不在酒场歌席妄费一钱,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
xīn rú sǐ huī心如死灰 | 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冯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
xīn huā nù kāi心花怒开 | 怒开:盛开。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喜悦兴奋。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8回:“又怎样给碧桃母子讹诈,说得牛氏心花怒开。” |
jiāng xīn bǐ xīn将心比心 | 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
yī bàn xīn xiāng一瓣心香 | 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 宋 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
tiě shí xīn cháng铁石心肠 | 心肠硬得像铁石头一样。形容心肠很硬;不为感情所动。 | 唐 皮日休《桃花赋序》:“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 |
yì rǎng xīn láo意攘心劳 | 攘:扰乱。思绪不安,心中感动劳累。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二折:“卢生也,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意攘心劳。” |
fù fěi xīn bàng腹诽心谤 | 心怀不满,暗中发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
cùn xīn bù mèi寸心不昧 | 寸心:区区之心;昧:隐藏。指不昧良心。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你不将王法依,平将百姓欺,早难道寸心不昧。” |
shí zhǐ lián xīn十指连心 |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劳意穰 | 劳:烦;穰:通“攘”,乱。心绪烦乱不宁 | 元·关汉卿《西蜀梦》第二折:“每日家作念的如心痒,没日不心劳意穰,常则是心绪悲伤。” |
zhuī xīn dùn zú椎心顿足 | 同“椎胸顿足”。 |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仰天长恸也。” |
xīn mù bǐ zhuī心慕笔追 | 心中仰慕而追随仿效。 | 《宣和书谱·行书·释行敦》:“后有集王羲之书一十八家者,行敦乃其一也,是则心慕笔追,亦自可佳耳。” |
líng xīn huì xìng灵心慧性 | 聪慧的天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自己本生得一副月貌花容,一团灵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买笑,自料断不及我一顾倾城。” |
zhuī xīn ǒu xuè椎心呕血 | 犹言椎心泣血。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救亡史》:“驱策代表等匍匐来京,作最后之请求,冀当途之觉悟,椎心呕血,谨为我大总统缕陈之。” |
guà dù qiān xīn挂肚牵心 |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 元·王元鼎《雁传书》套曲:“从今,再不去梦里搜寻,再不去愁中加病,再不去挂肚牵心。” |
qiè qiè yú xīn切切于心 | 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
yī xīn yī jì一心一计 | 一心一意。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
xīn lǐng shén huì心领神会 |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