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qí mǎ chéng zhōu骑马乘舟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笑府》:“有好乘马者,为人所欺,以五十金易一马,驽甚,不堪策。乃货舟载马,而身跨其上。”
qí kāi mǎ dào旗开马到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旗开马到施骁勇,大宋英雄拱手降。”
hǎo mǎ bù chī huí tóu cǎo好马不吃回头草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
mǎ niú qí fēng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lì mǎ wàn yán立马万言倚靠在马旁,马上写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唐翰林应长庚之梦,世号谪仙人,立马万言,而文章为天下之法。”
chē dài mǎ fán车殆马烦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róng mǎ shēng yá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wǔ dāo yuè mǎ舞刀跃马挥舞刀枪,纵跃战马。比喻奋勇作战。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岳胜怒曰:‘好贼奴,敢如此大言!’舞刀跃马,直取天佑。”
niú sōu mǎ bó牛溲马勃牛溲:牛屎;一说指车前草。马勃:一种生长在湿地及腐木上的菌类植物;俗称牛尿和马屁菌。借指不值钱的下贱而有用的东西。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tiě mǎ jīn gē铁马金戈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宋·李纲《以旧赐战袍等赠韩少帅》诗之二:“铁马金戈睢水上,碧油红旆海山滨。”元·关汉卿《双赴梦》第三折:“忆当年铁马金戈,自桃园初结义,把尊兄辅佐。”
yǐ mǎ qiān yán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cè mǎ yáng biān策马扬鞭本义是举起马鞭驱赶马儿,驱马快速前行。引申义是比喻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
pǎo mǎ mài xiè跑马卖解指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
dé mǎ shé zú得马折足见“得马生灾”。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zuò sǐ mǎ yī作死马医医:医治。比喻在无可奈何时作最后努力。晋·干宝《搜神记》第三卷:“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xì mǎ mái lún系马埋轮指敌人进攻时,系住马,埋车轮于地,以示固守不退。语出《孙子 九地》:“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
shēng sè gǒu mǎ声色狗马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xiū niú sàn mǎ休牛散马见“休牛归马”。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sī mǎ zhāo zhī xīn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bì chē léi mǎ弊车羸马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晋 陈寿《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guī mǎ fàng niú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yǐ kě fú mǎ以渴服马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
yǒu qián mǎi mǎ,méi qián zhì ān有钱买马,没钱置鞍有钱买一匹马,却没有钱添置马鞍。比喻用钱不当,花得起大钱,却花不起必要的小钱。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1回:“你看这‘有钱买马,没钱置鞍’的事么!有本儿开铺子,倒没有厨柜了。”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犹言车水马龙。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shā mǎ huǐ chē杀马毁车《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cè mǎ fēi yú策马飞舆指驾马车疾行。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车驰人走,越王策马飞舆,遂复宫阙。”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xuǎn bīng mò mǎ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戎:古代兵器的总称;戎马;借指军事;倥偬;事多;繁忙。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然至于戎马倥偬,大势已烈,只手难撑,不得不以一死报国家。”
chē chén mǎ zú车尘马足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dān qiāng dú mǎ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清 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róng mǎ kǒng zǒng戎马倥傯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qí mǎ xún mǎ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chí mǎ shì jiàn驰马试剑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xià mǎ zuò wēi下马作威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mǎ chǐ tú zēng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mǎ gé guǒ shī马革裹尸革:皮;皮革;裹:包。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nú mǎ liàn zhàn驽马恋栈驽马:劣马,跑不快的马;栈:指马棚。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晋书 宣帝纪》:“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kòu mǎ ér jiàn叩马而谏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mǎ dào gōng chéng马到功成见“马到成功”。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nú mǎ liàn zhàn dòu驽马恋栈豆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晋 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xiǔ suǒ yù mǎ朽索驭马用腐烂的绳索驾驭奔驰的马。形容倾覆的危险十分严重。多含戒惧之意。亦作“腐索御马。”《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xuán yá lè mǎ悬崖勒马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勒:收住缰绳。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yǐ mǎ cháng cái倚马长才倚:靠着。比喻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快。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7回:“两人不来多嘴,全凭那斫轮老手徐世昌,及倚马长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tiān mǎ xíng kōng天马行空天马奔驰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天马:汉代西域大宛产的好马;行空:腾空飞驰。明 刘子钟《<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róng mǎ shēng jiāo戎马生郊《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mǎ shēng jiǎo马生角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yī mǎ qīng féi衣马轻肥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qiāo niú zǎi mǎ敲牛宰马谓宰杀牲畜。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个庆喜的筵席。”
mǎi mǎ zhāo bīng买马招兵见“买马招军”。《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mǎ lù yì xíng马鹿易形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ān mǎ láo shén鞍马劳神见“鞍马劳顿”。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也未见胜败,众位尊兄,鞍马劳神不易。”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蝟磔蝟,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chuī niú pāi mǎ吹牛拍马吹嘘奉承。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pǐ mǎ yī huī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mǎ chǐ jiā zhǎng马齿加长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qiú mǎ táng sì求马唐肆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hán chán zhàng mǎ寒蝉仗马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pǐ mǎ zhī lún匹马只轮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zhāng jūn mǎ lù獐麇马鹿比喻举动匆忙慌乱的人。《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wàn mǎ jiē yīn万马皆喑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rén hǎn mǎ sī人喊马嘶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èr tóng yī mǎ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guǎn zhòng suí mǎ管仲随马管仲:春秋齐桓公的相国;随:跟从。管仲随着马走。比喻尊重前人的经验。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林》:“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quǎn mǎ zhī chéng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quǎn mǎ zhī jí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汉·张衡《东京赋》:“值余有犬马之疾,不能究其精详。”
chē tián mǎ ài车填马隘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pǎo mǎ guān huā跑马观花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hài qún zhī mǎ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
qí mǎ zhǎo mǎ骑马找马比喻东西就在这里;却还到外去找。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wàn mǎ bēn téng万马奔腾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lǎo mǎ shí tú老马识途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fàng mǎ hòu pào放马后炮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sàn mǎ xiū niú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兵强马壮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hàn mǎ xūn láo汗马勋劳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清·吴梅《凤洞山》:“和衷共济祈公等戮力同心敌北兵,方能够汗马勋劳报圣明。”
gǒu mǎ zhī xīn狗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东汉·班固《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
zhǐ lù zuò mǎ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niú tóng mǎ zǒu牛童马走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jīn mǎ bì jī金马碧鸡金马:金马山;碧鸡:碧鸡山。古人作为祥瑞的征兆。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蘸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