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怨恨,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倾国:指绝代佳人

得:使

春风:代指君王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鉴赏

简析

这一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143篇)

猜你喜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乌夜啼·石榴

宋代刘铉

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卖残牡丹

唐代鱼玄机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好事近·咏梅

宋代陈亮

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横笛。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觅。


敷浅原见桃花

宋代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宋代张鎡

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小亭人静,嫩莺啼破清昼。

犹记携手芳阴,一枝斜戴,娇艳波双秀。小语轻怜花总见,争得似花长久。醉浅休归,夜深同睡,明日还相守。免教春去,断肠空叹诗瘦。


途中见杏花

唐代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金缕曲·咏白海棠

清代顾太清

洞户深深掩。笑世间、浓脂腻粉,那般妆点。

认取朦胧明月下,不许东风偷飐。

偏触动、词人系念。

昨日微阴今日雨,好春光有限无馀欠。

肯为我,一时暂。

冰绡雾縠谁烘染?爱依依、柔条照水,靓妆清艳。

墙角绿阴栏外影,印上芸窗冰簟。

隔一片、清阴暗澹。

不是封姨情太薄,是盈盈树底魂难忏。

春欲暮,易生感。


邮亭残花

明代徐熥

征途微雨动春寒,片片飞花马上残。

试问亭前来往客,几人花在故园看。


浣溪沙·绿玉枝头一粟黄

宋代毛珝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