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陆娟的诗 > 代父送人之新安

代父送人之新安

[明代]:陆娟

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过江南。


“代父送人之新安”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渡口的杨柳柔条飘拂,春风中入们饮遽了饯行的醇酒。

千万点的落花,飘落在小船上那一叶扁舟,把美好的春色全都带到江南去了。

注释

之:往,到。

新安:郡名,治所在休宁(今属安徽),后属歙县,唐时改为歙州,宋宣和年问改为徽州。后世称歙州、徽州所辖地区为新安。

津亭:渡口驿亭。

毵(sān):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此形容柳条细长下垂。

酣:饮酒至舒畅的程度。半酣,半醉。

一叶:形容轻舟。

将:作助词,表示动作的开端。

参考资料:

1、张明叶.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09:248

2、胡光舟,周满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40

3、苏者聪.古代妇女诗一百诗:岳麓书社,1984.05:94

4、傅德岷,卢晋.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06:323

5、吕海江.幼学古诗画意:吉林美术出版社,1988.02:132

“代父送人之新安”鉴赏

赏析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诗人的父亲陆德蕴,是一位饱学之士,在落花时节送别友人,而诗人陆娟是位才女,出嫁之前深得父亲信任和怜爱。《代父送人之新安》便是诗人陆娟代父亲陆德蕴作的送别诗。

陆娟简介

明代·陆娟的简介

陆娟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

...〔► 陆娟的诗(1篇)

猜你喜欢

喜春来·携将玉友寻花寨

元代元好问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早渡淮诗

隋代杨广

平淮既淼淼,晓雾复霏霏。

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

晴霞转孤屿,锦帆出长圻。

潮鱼时跃浪,沙禽鸣欲飞。

会待高秋晚,愁因逝水归。


早发竹下

宋代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浪淘沙·北戴河

近现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溪村即事

元代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鹧鸪天·一夜冰澌满玉壶

宋代石孝友

一夜冰澌满玉壶。五更喜气动洪炉。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日长添得绣工夫。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二

唐代杜牧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宋代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水流

清代蒋春霖

杨柳东塘细水流,红窗睡起唤晴鸠。屏间山压眉心翠,镜里波生鬓角秋。

临玉管,试琼瓯,醒时题恨醉时休。明朝花落归鸿尽,细雨春寒闭小楼。


送魏二

唐代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