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老斋
[宋代]:苏辙
久无叩门声,啄啄问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久無叩門聲,啄啄問何故?
田中有人至,昨夜盈尺雨。
“遗老斋”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早已与人们断绝来往,没有人再来敲门;可今天是谁把门敲个不停?到底有什么事发生?
僮仆回答说:“乡下有人来说,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用不着再为旱情担心。”
注释
遗老斋:诗人的斋名。
啄啄:敲门声。
盈尺:一尺多,形容雨下得很大。
“遗老斋”鉴赏
赏析
这首歌咏斋居的小诗,就是写自己的隐居生活的一个片段。
一般的隐居诗,多表示淡泊的情怀及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娱,苏辙因为是在官场翻过斤斗来的人,对政事产生厌恶,进而不屑于和一切人打交道,所以他的隐居诗,往往表现离群索居时的矛盾心理。这首诗写斋中一件小事,写得很简洁。前两句说自己隐居后,很久没有人来敲门,可今天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所以不禁问僮仆,什么人来敲门。后两句是僮仆的回答,乡下有人来报告,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旱情解除,丰收在望了。诗依事件发生的顺序展开。“久无叩门声”,是诗人自述隐居的寂静。没人敲门,是诗人所希望的,也是他自己促成的。他的隐居,与陶渊明与朋友、农民相往还,乐于躬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移居》)不同,因此这次他对人敲门感到突然,“问何故”三字,甚至有责备的意思:明知我不愿与任何人往来,为什么还要来敲门?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直述敲门的目的,诗便告终,没有说自己听了这消息的反映,直捷中显得含蓄深长。
乡下来人敲门这件小事,作者特地形诸笔墨,至少说明两点。其一,乡下人未必知道诗人谢客,即使知道,也未必放在心上,碰到下了大雨这样的高兴事,他便敲门告诉别人,让人分享喜悦,这就突出了乡村农民的淳朴,与诗人在官场见到的尔虞我诈是鲜明的对照。其二,诗人对乡下人敲门没有指责,也不嫌其唐突,从他作了这首诗来看,他对乡下人来报告的消息还是很高兴的,他毕竟还没有对世事完全摒弃麻木,所以整首诗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气。
创作背景
苏辙晚年由于蔡京当权,便辞官退居,隐居在许州(今河南许昌),自号“颍滨遗老”,并以“遗老”作为自己的斋名,表示坚决不闻政事,他在家“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宋史》),直到去世。这首诗即是此时之作。
宋代·苏辙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 苏辙的诗(7篇)〕
两汉:
曹操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
經曆昆侖山,到蓬萊,
飄飖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雲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惠,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将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近现代:
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萬家墨面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宋代:
柳永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轮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從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轮辍,君有馀财罢鹽铁。
太平相业尔惟鹽,化作夏商周时节。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幹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堿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迹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竈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償。
周而複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淨洗征輪辍,君有馀财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宋代:
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終日面崔嵬。
隻看雲斷成飛雨,不道雲從底處來。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湧出來。
斷梗枯槎無泊處,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處弄潺湲。
宋代:
苏轼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柏台霜氣夜凄凄,風動琅珰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清代:
纳兰性德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
藕蕩橋邊理釣筒,苎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竈太從容。
況有短牆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
唐代:
孙逖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馀鴻雁,紗窗宿鬥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魏晋:
郭璞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京華遊俠窟,山林隐遁栖。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雲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唐代:
张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
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
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二十逐嫖姚,分兵遠戍遼。
雪迷經塞夜,冰壯渡河朝。
促放雕難下,生騎馬未調。
小儒何足問,看取劍橫腰。
唐代:
白居易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缲絲未盈斤。
裡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
悲喘與寒氣,并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
缯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
号為羨餘物,随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