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读后感范仲淹

《苏幕遮》是范仲淹的一首经典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别样的情感与景致。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一幅秋景图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寥寥数语,如同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勾勒出秋天辽阔而多彩的画卷。云天的湛蓝与黄叶的金黄相互映衬,水波与寒烟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悠远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感受到秋风的萧瑟,秋意的深沉。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词人笔下的山水在斜阳的映照下别有一番韵味,而那萋萋芳草却似乎毫无情意,一直延伸到斜阳之外的远方。这里的芳草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蕴含着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它象征着离情别绪,随着斜阳的渐远,愈发勾起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思念。那无情的芳草,恰似那无法释怀的愁绪,绵延不绝。在这景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山水之间缓缓流淌。

下阕“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那黯然销魂的思乡情怀,追逐着旅途的愁思,萦绕在心头。夜晚,若不是能在梦中与故乡相见,恐怕难以入眠。这种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对漂泊生活的无奈,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词句,直击人心。词人在异乡的孤寂夜晚,辗转反侧,唯有梦中的故乡才能给予他片刻的慰藉。“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高悬,本应是团圆相聚之时,可词人却只能独自倚靠高楼。借酒消愁,然而酒入愁肠,却化作了相思的泪水。这两句将词人的愁绪推向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在明月的清冷光辉下,词人的孤独身影显得愈发落寞,那相思之泪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愁肠之中,也滴落在读者的心上。

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他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层层递进地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整首词没有直白的呼喊,却处处渗透着深深的情感。那景中含情,情中有景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仿佛能触到词人内心的情感脉搏。我们能感受到他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寂寞,对故乡的魂牵梦绕。这种情感跨越了时空,至今读来,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范仲淹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家国,他的词作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也有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这首《苏幕遮》中,我们看到了他柔情的一面,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他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后人在品味他的词作时,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词人那颗赤诚之心。这首词如同一个情感的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品味,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们新的感悟和感动。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故乡的情怀、亲情的温暖始终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也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范仲淹的《苏幕遮》,无疑是中国古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