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然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ǎn rán bù lè惨然不乐 | 表情凄楚的样子。 | 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 |
hān rán rù mèng酣然入梦 | 很舒适地进入梦乡。酣然:畅快的样子;引申为舒适。 | |
qī rán lèi xià凄然泪下 |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
mí rán cóng fēng靡然从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
dào mào àn rán道貌岸然 |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作“岸然道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
mí rán yī gài斠然一概 | 持平一致。 | |
piāo rán ruò xiān飘然若仙 |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 |
hún rán zì chéng浑然自成 | 见“浑然天成”。 | 茅盾《大题小解》:“美丽的形象,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这原是不错的;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浑然自成。” |
xìng wèi xiāo rán兴味萧然 | 兴味:兴趣;萧然:萧索冷落的样子。没有一点兴趣。 | 宋·王禹偁《清明》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yīn qí gù rán因其固然 | 顺着它本来的结构。 | |
guī jiǎo àn rán圭角岸然 | 形容风操严峻。 | |
chàng rán zì shī怅然自失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
máng rán fèi jiě茫然费解 | 茫然:渺茫,模糊不清。认识不清,不能理解。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2回:“只图讲究古音,总是转弯磨禄,令人茫然费解。” |
náng tuó xiāo rán囊橐萧然 | 囊橐:口袋。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 《重修扬州府志》第48卷:“以疾归,囊橐萧然,图书数卷而已。” |
piāo rán yù xiān飘然欲仙 |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
rán dí dú shū然荻读书 |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
tài rán zì dé泰然自得 | 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 |
táo rán zì dé陶然自得 | 自己觉得快意。 |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
shuǎng rán zì shī爽然自失 | 见“爽然若失”。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
xí guàn zì rán习惯自然 |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
máng rán shī cuò茫然失措 |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史·夏国传》:“种谔在绥德节制诸军,闻夏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燕达,战怖不能下笔。” |
xū méi hào rán须眉皓然 | 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 |
sǐ huī fù rán死灰复然 |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
shuǎng rán ruò shī爽然若失 |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论》:“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chāo rán dú chǔ超然独处 | 谓超出世事离群独居。《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亦作“超然独立”。《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 | 《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宋玉曰:‘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
fèi rán ér fǎn废然而返 | 废然:形容疑虑消除。原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指败兴而归。 | 庄周《庄子 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
fú rán zuò sè怫然作色 | 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 《庄子 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
jì rán bù dòng寂然不动 | 寂:寂静。寂静无声,一点动静都没有。 | 《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
bù qī ér rán不期而然 |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huò rán ér yù霍然而愈 | 霍然:很快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 | 鲁迅《父亲的病》:“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 |
hún rán wú zhī浑然无知 |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
yī rán rú gù依然如故 | 故:过去的。仍旧像从前一样。比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 唐 薛调《无双传》:“舅甥之分,依然如故。” |
qiǎo rán bù lè愀然不乐 |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 | 《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
shēng jī àng rán生机盎然 |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 |
jié rán yī shēn孑然一身 | 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 | 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八卷:“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
kè rán cháng wǎng溘然长往 |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词。 | 《楚辞·离骚》:“宁溘死以流亡兮。 |
yǎ rán yī xiào哑然一笑 | 哑然: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清·叶燮《原诗·内篇》:“穿窬邻人之物以为己有,即使尽窃其连城之璧,终是邻人之宝,不可为我家珍,而识者窥见其里,适供其哑然一笑而已。” |
dàng rán wú yí荡然无遗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 | 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huō rán dùn wù豁然顿悟 | 同“豁然大悟”。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
yí rán zì zú怡然自足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duàn rán cuò shī断然措施 | 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 | 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
mǎn mù xiāo rán满目萧然 | 萧然:冷落的样子。满目是凄凉的景象。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
huì rán zhī gù惠然之顾 | 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同“惠然肯来”。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下》:“弥秋历冬,经迈二载,深拒以疾,无惠然之顾。” |
fān rán huǐ wù幡然悔悟 |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八回:“话说谭绍洸听得冯云山这番议论,已幡然悔悟。” |
àn rán shén shāng黯然神伤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rán zhí船到桥门自然直 | 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 |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黄二官,不要这样想,‘船到桥门自然直’,我们慢慢的总会有法子好想。” |
huō rán dà wù豁然大悟 | 形容彻底晓悟。 | 唐·慧能《坛经·宣诏品》:“简蒙指教,豁然大悟,礼辞归阙,表奏师语。” |
kǎi rán yīng yǔn慨然应允 |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豪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 明 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然领诺。” |
mò rán bù yǔ嘿然不语 |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
yì rán jué rán毅然决然 |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形容意志坚强果断。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
huàn rán rú xīn焕然如新 | 见“焕然一新”。 |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zhuó rán bù qún卓然不群 | 指超出常人。 | 《后汉书 刘虞传论》:“其能历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 |
chāo rán xiàng wài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
kuì rán ér tàn喟然而叹 |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喟然而叹。” |
bó rán biàn sè勃然变色 |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
dà miù bù rán大缪不然 | 见“大谬不然”。 | 明·张敬修《文忠公行实》:“太师心知其事大缪不然,为解说于上,请以百口保其无他。” |
yān rán hán xiào嫣然含笑 | 嫣然:美好的样子。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涩。” |
huò rán guàn tōng豁然贯通 |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bù yǐ wéi rán不以为然 |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pàn rán bù tóng判然不同 | 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 《朱子语类》卷二十:“若不先见得此仁,则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
àn rán wú guāng黯然无光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xìng zhì suǒ rán兴致索然 |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 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
měng rán wú zhī懵然无知 | 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 | 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 | 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
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xuān rán xiá jǔ轩然霞举 | 像云霞高高飘举。形容俊美潇洒。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令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
yǎ rán shī xiào哑然失笑 | 失笑: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哑然:形容笑声。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汉 赵晔《吴赵春秋 赵王元余外传》:“禹乃哑然而笑。” |
zēng bù cǎn rán曾不惨然 | 竟不觉得惨痛。 |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
kuì rán tàn xī喟然叹息 | 喟然:叹气的样子。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
hǎi nèi dàn rán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yì dì zé jiē rán易地则皆然 | 易:更换;皆然:都一样。改换到别人的环境,也会像别人那样看待问题。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
bó rán dà nù勃然大怒 |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xuàn rán liú tì泫然流涕 | 泫然:伤心流泪的样子;涕:泪水。伤心地流泪。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酆都御史》:“念母老子幼,泫然流涕。”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shān rán lèi xià潸然泪下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
jǐng rán yǒu xù井然有序 | 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 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
jiá rán ér zhǐ戛然而止 | 戛然:像声词。声音突然停止。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满场生旦净末,同声一个曲牌,也听不来南腔北调,只觉得如出一口。唱了几套,戛然而止。” |
yī mù liǎo rán一目了然 | 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
ào rán yì lì傲然屹立 |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形容坚定挺拔;不可动摇。 | 古华《芙蓉镇》:“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 |
duàn rán bù kě断然不可 | 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
chǔ zhī tài rán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
wēi rán yì lì巍然屹立 | 巍然:极高的样子;屹立:山势直立高耸。比喻象高山一样直立地上,不可动摇。 | 梁启超《新民说》第三节:“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 |
chāo rán yuǎn jǔ超然远举 | 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 | 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
jiǒng rán bù tóng迥然不同 | 迥然:差距很大的样子。大不相同;相差太远。形容彼此完全不同。 | 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文章古今迥然不同。” |
àn rán wú shén黯然无神 |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
xiāo rán chén wài萧然尘外 | 萧然:清静寂寞的样子;尘:尘世。形容极为超脱,不被俗情杂物所累。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下卷:“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闲话之趣,故笔墨间时觉萧然尘外。” |
huàn rán yī xīn焕然一新 | 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
chāo rán jué sú超然绝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宋·陆游《与姜特立书》:“《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 | 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 |
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 | 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 | 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fèn rán zuò sè忿然作色 |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
wǎng rán rú shī惘然如失 |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 | 宋·洪迈《夷坚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 | 犹言平安无事。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经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自然:事物本身固有的样子。 | 《牟子理惑篇》:“夫吉凶之与善恶,犹善恶之乘形声,自然而然,不得相免也。” |
páng rán dà wù庞然大物 |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kuī rán bù dòng岿然不动 | 高大挺立;难以撼动。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
xí guàn chéng zì rán习惯成自然 | 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 |
liǎo rán yú xiōng了然于胸 |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
yòu rán guàn shǒu褎然冠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出众,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
hàn rán bù gù悍然不顾 | 悍然:蛮横的样子。顾:顾及。凶暴强横;不顾一切。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宋 朱熹集注:“殆亦冥然无觉,悍然不顾而已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