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一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liáng yǒu bù yī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清史稿 觉罗满保传》:“闽、浙两省棚民,以种麻靛、造纸、烧灰为业,良莠不一。”
shǎng yī quàn zhòng赏一劝众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周 吕尚《阴谋》:“杀一以惩万,赏一而劝众,此明君之威福也。”
bǎi bù shī yī百不失一失:过失,错误。万无一失。形容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会失误。东汉 王充《论衡 须颂》:“从门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qún jū hé yī群居和一和一:和谐一致。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一致。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yī zhī bàn jié一支半节谓一小部分。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què yī bù kě阙一不可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jiǔ dǐng yī sī九鼎一丝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yī piàn zhì chéng一片至诚至诚:极端的诚心。一片极端的诚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yī hái yī bào一还一报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yīn千锤打锣,一锤定音比喻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发表决定性的意见。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yī bēi gēng一杯羹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
dòng chá yī qiè洞察一切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qiān fū suǒ yán rú yī huì千夫所言如一喙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章炳麟《上李鸿章书》:“然其欲连盟中国,以措亚洲舄础之安,则千夫所言如一喙也。”
yī chàng yī hé一倡一和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yī kuí yǐ zú一夔已足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yī zhěn huái ān一枕槐安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yī píng yī bō一瓶一钵瓶、钵: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yī jǔ liǎng shī一举两失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bù zhí yī xiào不值一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鲁迅《朝花夕拾 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 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d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当:遮挡,阻挡。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quē yī bù kě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huān jù yī táng欢聚一堂欢乐地聚集在一起。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yī biǎo rén wù一表人物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梅香云)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对儿。”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yī dìng zhī guī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郭小川《新路歌》:“历史的发展,有它新陈代谢的一定之规。”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yī hū bǎi nuò一呼百诺诺:答应的声音。一声呼唤就有许多人答应。形容权势显赫;仆从很多。唐 拾得《诗》:“人生浮世中,个个愿富贵;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
tǒng yī kǒu jìng统一口径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
yī fān shùn fēng一帆顺风同“一帆风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东一下西一下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yī yǐ dāng shí一以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wǎng kāi yī miàn网开一面把捕捉鸟兽的网打开一面;给鸟兽留一条生路。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生路。清 李绿园《歧路灯》:“先生意欲网开一面,以存忠厚之意,这却使不得。”
yī shí bàn kè一时半刻指很短的时间。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qí xīn yī lì齐心一力同“齐心协力”。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zuì jiā yī děng罪加一等指对罪犯加重处罚。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你为着吃烟,这才犯法,我们来拿你,倒来吃你的烟,本官知道,办起来罪加一等。”
yī yóu yī yù一游一豫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biǎo lǐ yī zhì表里一致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yī fàn sān yí shǐ一饭三遗矢矢:通“屎”,粪便。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yī huáng liǎng shé一簧两舌比喻胡言乱语。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净形容非常干净;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不敢越雷池一步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晋 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yī yǐn ér jìn一饮而尽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yī zhāo bù shèn,mǎn pán jiē shū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
bǎi wú shī yī百无失一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
bái shǒu yī jié白首一节指年虽老而志节不衰。《后汉书 吴良传》:“窃见臣府西曹掾齐国吴良资质敦固,公方廉恪,躬俭安贫,白首一节。”
yī diǎn bàn diǎn一点半点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yī jǐ zhī sī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yī tā hú tú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清 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yī jiàn rú jiù一见如旧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dì yī fū rén第一夫人一国中国家元首的妻子。
shǒu qū yī zhǐ首屈一指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yī biān xiān zhe一鞭先着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见《晋书·刘琨传》。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一代不如一代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
yī bǐ bù gǒu一笔不苟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yī mù shù xíng一目数行犹一目十行。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一坛,剑一口,手操不律,一目数行。”
yī pǐn bái shān一品白衫唐人推重进士,称应进士科者为“一品白衫”。意谓他日可以官登一品,但今日则犹着白衫。
yī niàn zhī wù一念之误见“一念之差”。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zhěng qí huà yī整齐划一整齐:有条理,不凌乱;划一:一致,一样。指有条有理,全都一样。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
yī fāng zhī rèn一方之任负一方面责任的职务。《汉书·终军传》:“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yī kǒu liǎng chí一口两匙比喻贪多。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yī wén qiān wù一闻千悟形容悟性极高。谓略一指点,即完全了悟。《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jiàn shǒu yī guī剑首一吷见“剑头一吷”。清·徐芳《<书影>序》:“栎园天才绝世,其诗文皆卓然大家;即以杂著,此其剑首一吷也,而富如此。”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qiān jīn yī xuē千金一壸见“千金一瓠”。
yī yǔ pò dì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yán xíng yī zhì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yī yú zhī shuō一隅之说片面的说法;偏见。《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哥哥你回去。”
dé yī wàng shí得一望十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一口不能著两匙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yī fàn sān tǔ bǔ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比喻求贤殷切。《史记 鲁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勿以国骄人。”
bù shí yī dīng不识一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fǎn gē yī jī反戈一击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yī gù qiān jīn一顾千金顾:看。古之善于相马者伯乐看了马一眼,良马的身价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贤者的推荐而使人或事物身价倍增。三国·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诗:“一顾千金重,何必珠玉钱?”
bié shù yī zhì别树一帜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yī xīn tóng tǐ一心同体犹言同心同德。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yī yán xīng bāng一言兴邦谓一句话可以兴国。《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shǐ zhōng rú yī始终如一自始至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yī bù dēng tiān一步登天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yī yīng jù quán一应俱全应该有的都齐备了。(一应:所有一切;俱: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rén shēng yī shì,cǎo shēng yī qiū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活一生,草只有一个秋天。形容生命短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yī wǔ yī shí一五一十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yī mèng huá xū一梦华胥《列子·黄帝》:“扞黄帝呴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后因称一场幻梦为“一梦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yī jiā zhī lùn一家之论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yī liǎo bǎi liǎo一了百了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余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fù zhī yī shěn付之一哂哂:微笑。用笑一笑来回答。表示不值得理会。《清史稿·沈文奎传》:“上无日:‘此难能’,更无日,‘乃公从马上得之’,乌用此迂儒之常谈,而付之一哂也。”
cāng hǎi yī sù沧海一粟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qī cì liáng yī yī cì cái七次量衣一次裁比喻事先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得十分充足。
pèng yī bí zǐ huī碰一鼻子灰想讨好而结果落个没趣。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
yī chí yī zhāng一弛一张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汉 王充《论衡 儒增》:“故张而不弛,文王不为。弛而不张,文王不行。一弛一张,文王以为当。”
fēn yī bēi gēng分一杯羹羹:肉汁。分给我一杯肉汁。指分享利益。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yī bài tú dì一败涂地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yī fū zhī yòng一夫之用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
mò zhǎn yī chóu莫展一筹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同“一筹莫展”。明 张居正《与王鉴川计四事四要书》:“本兵错愕惶惑,莫展一筹。”
wàn bù yī shī万不一失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汉·枚乘《七发》:“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一失。”
bǎo cān yī dùn饱餐一顿指大吃一顿。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0回:“何千户又预备头脑小席,大盘大碗,齐齐整整,连手下人饱餐一顿。”
yī zuò jìn jīng一座尽惊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段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yī yán bàn jù一言半句见“一言半语”。《朱子语类》卷十一:“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