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得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uǒ yōng dé cháng佐饔得尝 | 比喻助人为善者得善报。 | 《国语 周语下》:“佐饔者得尝焉,佐斗者伤焉。” |
bù dé kāi jiāo不得开交 | 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 |
chǔ gōng chǔ dé楚弓楚得 | 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 | 西汉 刘向《说苑》:“左右请求之。王曰:‘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
wàn bù dé yǐ万不得已 | 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做。万:绝对;万万。 |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dé mǎ shī mǎ得马失马 |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yù dé ér gān xīn欲得而甘心 |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人人得而诛之 |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
bù dé bù ěr不得不尔 | 得:能;尔:如此。不得不这样。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司马芝传》:“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 |
tān dé wú yàn贪得无厌 | 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 《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
tà pò tiě xié wú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 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hóng dé fā zǐ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 | 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 |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章 | 指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xiāng dé yì zhāng相得益彰 | 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bù rù shòu xué,bù dé shòu zǐ不入兽穴,不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不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北史·韦佑传》:“古人称不入兽穴,不得兽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 |
jī chóng dé shī鸡虫得失 |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 唐 杜甫《缚鸡行》诗:“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
bù dé ér zhī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二者不可得兼 |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 《孟子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qiú zhī bù dé求之不得 | 原指十分想往追求可是得不到。现多用来突出渴求想往的感情。 |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指将才难得。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陡恁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
jié zú xiān dé捷足先得 | 捷:快;敏捷;足:脚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动敏捷的人先达到目的。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驾》:“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们不可落他人之后。” |
dé guò qiě guò得过且过 |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 | 见“渔人得利”。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
guǐ dé guǐ shī佹得佹失 |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 王闿运《铜官行寄章寿麟题旧感图》诗:“凭君莫话艰难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风得意 |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bù dé qí suǒ不得其所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
yáng yáng zì dé扬扬自得 | 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dà dé rén xīn大得人心 |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 《魏书·昭成子孙传》:“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
zì míng dé yì自鸣得意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
zào yīn dé guǒ造因得果 | 见“造因结果”。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可见造因得果,虽有人为,也是上天暗中安排定的。” |
qí kāi dé shèng旗开得胜 | 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dé shèng tóu huí得胜头回 |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总得见公婆 | 比喻隐藏不住,总要露相。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十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
chuí shǒu ér dé垂手而得 | 形容得来毫不费力气。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那个资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
xuán dé xuán shī旋得旋失 |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 吴玉章《荣县独立》:“十数州县,但都旋得旋失,没有得到巩固。” |
bù dé wéi wù不得违误 |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 |
táo rán zì dé陶然自得 | 自己觉得快意。 | 宋·苏轼《杨绘可知徐州》:“坐废十年,陶然自得。” |
dé bù chóu shī得不酬失 | 见“得不偿失”。 |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只得脱袍解带,免冠徒跣,跪于门外。” |
dé yì wàng xíng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zuì yǒu yīng dé罪有应得 | 犯了这样的罪;就应得到这样的处罚。指罚当其罪。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
pōu bàng dé zhū剖蚌得珠 | 见“剖蚌求珠”。 |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众的人。吃得千辛万苦,才能获取功名富贵,成为别人敬重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这才合了俗语说的一句话,叫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tuò shǒu kě dé唾手可得 |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qíng qù xiāng dé情趣相得 | 情趣:性情志趣。彼此间的性情志趣投合。 | 《南齐书·孔稚珪传》:“稚珪风韵清疏,好文咏,饮酒七八斗,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 |
zhì mǎn yì dé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zì yè zì dé自业自得 | 业:造作;得:获得,取得。佛家语,指自作自受。 | 《正法念经》:“自业自得果,众生皆如是。” |
yīn huò dé fú因祸得福 | 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指对祸患处理得当;坏事变成了好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复残强吴而霸天下,此皆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者也。” |
bī bù dé yǐ逼不得已 | 逼:逼迫。迫不得已。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85卷:“欲此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应得之,逼不得已,妻尸解而去。” |
dé mǎ shé zú得马折足 | 见“得马生灾”。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dé rén sǐ lì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
bá shí dé wǔ拔十得五 |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
táo shā dé jīn淘沙得金 | 用水选的方法从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杂质,提取精华。也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 | 《关尹子》六七:“我之为我,如灰中金,而不若矿沙之金。破矿得金,淘沙得金,扬灰终身,无得金也。” |
yǎo dé cài gēn咬得菜根 | 旧指安贫守道。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 | 宋·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
dé dào duō zhù得道多助 |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dé ér fù shī得而复失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dé suō tóu shí qiě suō tóu得缩头时且缩头 | 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yī dé zhī jiàn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愚者千虑,或有一得 | 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 唐 林蕴《上宰相元衡宏靖论兵书》:“苟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胆,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虑,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赐采择焉。” |
wáng yáng dé niú亡羊得牛 | 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 《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
chuí shǒu kě dé垂手可得 | 垂;放下。放下双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事情非常容易;不费吹灰之力。也作“唾手可得”、“垂手而得”。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只除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垂手可得。” |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洋洋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dé xīn yìng shǒu得心应手 |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
hé fù dé shuǐ涸鲋得水 | 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同“涸鱼得水”。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鲋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
dú dé zhī jiàn独得之见 | 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见解。 | 明·归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宁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争自为说,创为独得之见。” |
hàn miáo dé yǔ旱苗得雨 |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0回:“天幸今得贤弟来此间镇守,正如锦上添花,旱苗得雨。”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 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
jiāo lóng dé shuǐ蛟龙得水 | 蛟:古代传说中的无角龙。传说蛟龙得水就能兴云作雾;飞腾上天。比喻英雄人物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 管仲《管子 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
dé wèi cháng yǒu得未尝有 | 见“得未曾有”。 | 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
xīn rán zì dé欣然自得 |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貌。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
róng rǔ dé shī荣辱得失 | 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 明·洪应明《菜根谭》:“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
dú shū dé jiàn读书得间 |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yōu yóu zì dé优游自得 | 悠闲如意。 | 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
dé bù jìn bù得步进步 |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yōu rán zì dé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dé cùn jìn chǐ得寸进尺 |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yí rán zì dé怡然自得 | 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
bān shī dé shèng班师得胜 | 班:还。军队出征,得胜而归。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 明·无名氏《破天阵》三折:“将颜洞宾活捉拿,把韩延寿首级剽,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dé shī chéng bài得失成败 |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
zì yǐ wéi dé jì自以为得计 |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
dé cái mǎi fàng得财买放 | 得:贪得;放:释放。收受贿赂,私放嫌犯。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
lì hài dé shī利害得失 |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xiāng dé shèn huān相得甚欢 | 得:投合。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 |
xīn xīn zì dé欣欣自得 | 犹言欣然自得。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 |
gè dé qí yí各得其宜 | 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
dé yuè jiào xiān得月较先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sāi wēng dé mǎ塞翁得马 |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
dǎ dé huǒ rè打得火热 | 形容十分亲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原来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个烟花娼妓,唤做李巧奴,时常往来,正是打得火热。” |
rú hǔ dé yì如虎得翼 | 同“如虎傅翼”。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二狐有将相之才,今从重耳,如虎得翼。”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juān zhī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 捐:舍弃,抛弃。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
yǒu qián shǐ dé guǐ tuī mò有钱使得鬼推磨 | 推磨:指辛苦劳累的工作。形容金钱万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我们不少的是银子,匡得将来买上买下。” |
dé shī róng kū得失荣枯 |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 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