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高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ì zhū gāo gé置诸高阁 |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 廖仲恺《作事必须有恒心》:“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太没意趣,所以不甚当心,遂置诸高阁。” |
guǐ kàn gāo míng鬼瞰高明 | 同“鬼瞰其室”。 | 《隋书·裴肃传》:“窃见高熲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 |
gāo fēi yuǎn dùn高飞远遁 |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
bù zhī gāo dī不知高低 |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气清 |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
shān gāo shuǐ xiǎn山高水险 |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上西天拜佛走一遭,怕什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 |
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高不凑,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高不凑,低不就,打从帮闲的,处馆的两项人见了他,也就做鬼脸,把‘倒运’两字笑他,不在话下。”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 | 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
gāo táng guǎng shà高堂广厦 | 厦:高大的房屋。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得的享堂。” |
gāo mén dà wū高门大屋 | 高门:指富贵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门之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shuǐ kuò shān gāo水阔山高 | 阔:宽,广阔,指有广阔的水面和高大的山脉隔着,不得相通。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里羊一套>》:“音书谁送,知隔着关山几重,见面今水阔山高,促急里怎觅鳞鸿。” |
gāo zhú dà nián高躅大年 |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
xíng duǎn cái gāo行短才高 |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shù zài gāo gé束在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
zì shì shèn gāo自视甚高 |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
shǎng gāo fá xià赏高罚下 | 见“赏功罚罪”。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夫赏高罚下,而上无必知,其道也与无道同也。” |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 | 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 |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gāo zhěn ér wò高枕而卧 |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邵 | 邵: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汉·扬雄《法言·孝至》:“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邵者,是孔子之徒欤!” |
gāo xuán qín jìng高悬秦镜 |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
nián gāo dé shào年高德劭 |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 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
qín jìng gāo xuán秦镜高悬 |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 清 李渔《比目鱼 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 |
bù shí gāo dī不识高低 |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gāo míng dà xìng高名大姓 | 询问人家姓名时的客气用语。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
zhài tái gāo zhù债台高筑 |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 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
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gāo chéng shēn gōu高城深沟 | 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 唐·李翱《杨烈妇传》:“项城小邑,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
shǒu gāo shǒu dī手高手低 |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蹠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
shān ruì zé bù gāo山锐则不高 | 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饿了就来归附,饱了就飞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来依附,得志时就远走高飞,忘恩负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扬去。” |
cái dà qì gāo才大气高 | 气:气质。才能出众,意气高傲。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九卷:“李白虽则才大气高,遇了这等时势,况且内翰高情,不好违阻。” |
gāo bù tōng qú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
gāo shì hài sú高世骇俗 |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 |
nián gāo wàng zhòng年高望重 | 年纪大,声望高。 |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
gāo zì jiāo dà高自骄大 | 骄:骄傲自大。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 | 《魏书·沮渠蒙逊传》:“扬言西戎,高自骄大,罪五也。” |
gāo mén dà zú高门大族 | 高门:显贵的家族;大族:声势煊赫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
gāo zhěn wú yōu高枕无忧 | 把枕头垫得高高的;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原形容平安无事;不必担忧。后也指思想麻痹;放松警惕。 | 《旧五代史 世袭传二 高季兴》:“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 |
gāo mén dà hù高门大户 | 高门:旧时指富贵之家;大户:声势显赫的家族。有钱有势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满少卿饥附饱扬》:“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
yuǎn zǒu gāo fēi远走高飞 | 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
zì gāo qí gōng自高其功 |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rì gāo rì shàng日高日上 | 一天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 | 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 |
dài gāo mào zǐ戴高帽子 | 吹捧、恭维别人。 | 《北史 儒林传下 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
qiū gāo mǎ féi秋高马肥 |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 宋 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三:“臣恐秋高马肥,虏必再至,以责前约。” |
bēi chuāng gāo wò北窗高卧 | 比喻悠闲自得。 |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qiū gāo qì sù秋高气肃 |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 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后还是要回归故土。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 |
gāo yǎ xián dàn高雅闲淡 | 高妙雅正,安闲恬淡。 |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gāo cái jié zú高材捷足 |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cháng jǐ gāo mén长戟高门 | 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 唐 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
gāo sǒng rù yún高耸入云 |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
gāo chéng shēn chí高城深池 | 池:护城河。城墙很高,护城河很深。形容防卫坚固。 | 荀况《荀子 议兵》:“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
gāo shì kuò bù高视阔步 | 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 汉魏 刘桢《隋书 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jiàng zūn lín bēi,qū gāo jiù xià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 降:降低;临:面临;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与地位低的人交往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多谢也降尊临卑,屈高就下。” |
gāo guān zūn jué高官尊爵 | 显贵的官职和爵位。 | 《庄子·让王》:“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
gāo àn chéng gǔ,shēn gǔ wéi líng高岸成谷,深谷为陵 | 谷:两山间的凹处;陵:大山。高岸变成山谷,深谷变为高山。比喻世事变迁巨大或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 清·侯方域《赠江伶序》:“高岸成谷,深谷为陵,即秉烛刻阴,岂足以老伶之一泣也。” |
shù zhī gāo wū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阁”。 | 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
shù zhì gāo gé束置高阁 | 同“束之高阁”。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
gāo niǎo jìn,liáng gōng cáng高鸟尽,良弓藏 | 比喻功成事定之后,出力的人反而见弃,没有好下场。 | 《文子 上德》:“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
gāo shān yǎng zhī高山仰之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 《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fēi dùn míng kāo飞遁鸣高 | 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 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hóng hú gāo fēi,yī jǔ qiān lǐ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鸿鹄:天鹅。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
gāo fēng liàng jié高风亮节 | 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
gāo yáng jiǔ tú高阳酒徒 |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qì gāo zhì dà气高志大 |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自以为清高(命:认为;以为)。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自命清高,反说富贵的是俗人。” |
lüè gāo yī chóu略高一筹 | 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处数语,略高一筹耳。” |
gāo zì biāo zhì高自标置 |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
yán gāo zhǐ yuǎn言高旨远 | 旨:题旨。言语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 《宋史·田锡传》:“《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
hǎi kuò tiān gāo海阔天高 | 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
ēn gāo yì hòu恩高义厚 |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 徽剧《赠剑》:“蒙公主不弃臣陋,恩高义厚。” |
gāo wèi hòu lù高位厚禄 | 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 《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
yún tiān gāo yì云天高谊 | 情谊深厚,高达云天。 | 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贱妾水冰心,多蒙公子云天高谊,从虎口救出,其洪恩大德,不啻天地父母。”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五回:“向日晚生正遭歧路之泣,得遇总戎,云天高谊,解衣推食,有踰骨肉。”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跖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
kuò bù gāo tán阔步高谈 | 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
lùn gāo guǎ hé论高寡合 |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 |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 《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严师出高徒 | 严:严厉,严格。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 | |
míng gāo nán fù名高难副 | 副:相称。指盛名之下,实际难与相符。 | 《后汉书 黄琼传》:“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gāo yáng gōng zǐ高阳公子 | 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
jiǎn shì gāo bù蹇视高步 | 指昂首阔步。 |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义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zú gāo qì qiáng足高气强 | 见“足高气扬”。 | 明·冯梦龙《智囊补·明智·伐卫》:“妾望君之人也,足高气强,有伐国之志也。” |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山高皇帝远 | 指王法管辖不到。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
gāo tái míng jìng高抬明镜 |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
lián yuǎn táng gāo廉远堂高 | 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
gāo shì zhī zhì高世之智 | 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 |
gāo dī bù jiù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
gāo wén diǎn cè高文典策 | 见“高文典册”。 | 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闳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
dēng gāo néng fù登高能赋 | 赋:写作。登得高,看得远,能够描绘形状,铺陈事势。指国家的有用人才。 |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 |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
gāo cái shuò xué高才硕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 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天高皇帝远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权力达不到。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 元 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
dài gāo mào ér戴高帽儿 | 见“戴高帽子”。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