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断角的成语故事
拼音wú tóng duàn jiǎo
基本解释谓梧桐虽是柔木而可以断坚硬之角。喻柔能胜刚。
出处
暂未找到成语梧桐断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梧桐断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刀两断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 一笔勾断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 七断八续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 
| 三角恋爱 | 老舍《黑白李》:“三角恋爱,不得劲儿。” | 
| 不断如带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 不见圭角 | 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遇人浑浑,不见圭角。” | 
| 不露圭角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 临机立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 临机能断 | 《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 
| 临机辄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 主观臆断 | |
| 义断恩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 乌头白马生角 | 《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 乌头白,马生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 乌头马角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 乌白马角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 九回肠断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 予齿去角 | 《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 五角六张 |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梦里几回富贵,觉来依旧凄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头莫五角六张。” | 
| 仁柔寡断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 以义断恩 | 《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 | 
| 以宫笑角 | 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 
| 优柔失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 优柔寡断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 优柔无断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 
| 优游不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