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形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íng shì zhī tú形势之途形势: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指官员升迁的道路。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gù yǐng cán xíng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guài xíng guài zhuàng怪形怪状奇异古怪的形态、样子。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犹形单影只。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xíng yǐng xiāng gù形影相顾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hú xíng niǎo miàn鹄形鸟面指饥疲瘦削的样子。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xiàng xíng duó míng象形夺名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群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tǔ mù xíng hái土木形骸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qiān xíng yī mào,bǎi huì yī shēng千形一貌,百喙一声喙:鸟嘴。形容众口一辞或文章模式划一黄人《<清文汇>序》:“引绳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训蒙,如琐院之课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hè shì láng xíng鹤势螂形谓腰肢纤袅,体态轻盈。《红楼梦》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guān xíng chá sè观形察色见“观貌察色”。《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gǔ huà xíng xiāo骨化形销谓死亡。唐·元稹《莺莺传》:“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wú xíng zhī zuì无形之罪犹言莫须有之罪。《隋书·炀帝纪》:“绩著经纶,或恶其直道,或忿其正议,求其无形之罪,加以刎颈之诛。”
nì yǐng cáng xíng匿影藏形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yí xíng qù mào遗形去貌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明·袁宏道《与陶孝若书》:“然一相识,而遂遗形去貌,又非浅浅者可同年轮也。”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形:形体;影:身影;追:追随。像影子离不开形体一样,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唐·张说《同张侍御望归舟》:“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飞船。”
hú xíng cài sè鹄形菜色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zhī yǐng gū xíng只影孤形只:单。形容孤单一人。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前腔四首>》:“看双飞双倚鸳鸯鸟,我只影孤形怎及他。”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xíng shì bī rén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yǐ lì lěi xíng以利累形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liǎn yǐng táo xíng敛影逃形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dùn jì qián xíng遁迹潜形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鹤骨形容仪容清癯、轩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yǐng dān xíng zhī影单形只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清·严复《浮生六记》第三卷:“因得常哭于芸娘之墓,影单形只,备极凄凉。”
xiāng xíng jiàn zhuō相形见拙见“相形见绌”。郭沫若《蒲剑集·“民族形式”商兑》:“皮簧剧在戏剧构成上也占着超越的地位,但把来和近代小说与近代话剧比较,由于内容的陈旧,是不免相形见拙的。”
gū xíng zhī yǐng孤形只影孤:单独。形容孤单一人,无亲无友。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分鞋记·书斋问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凉,孤形只影空相向。”
xíng yǐng xiāng duì形影相对同“形影相吊”。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21回:“余外就形影相对,差不多眼儿望穿,也不得周庸佑到来一看。”
wàng xíng zhī qì忘形之契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guǐ xíng qí zhì诡形奇制奇特、怪异的形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xíng gǎo xīn huī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清 钱泳《履园丛话 旧闻 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àn dú láo xíng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íng jì kě yí形迹可疑举止和神情很值得怀疑。形迹:举动和神色;可疑:值得怀疑。清 孔尚任《桃花扇》:“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
yí xíng huàn bù移形换步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
xíng yǐng zì shǒu形影自守谓孤身独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7回:“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决不负心而自求佳丽。”
zhī yǐng dān xíng只影单形只:单。形容孤单一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又见辛环已死,只影单形。”
fèi xíng fèi shēng吠形吠声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nì jì yǐn xíng匿迹隐形隐:隐藏。隐藏形迹,不使人知。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亲折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nì jì qián xíng匿迹潜形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mǐ huàn wú xíng弭患无形弭:清除。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弭患无形,办事切实。”
fàng dàng xíng hái放荡形骸行为放纵,不拘礼节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
xíng dān yǐng shuāng形单影双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xíng yǐng bù lí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lù yǐng cáng xíng露影藏形躲躲闪闪貌。犹言藏头露尾。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此时国民眼中,尽是照妖有镜,又何用扭扭捏捏,露影藏形呢?”
rú yǐng suí xíng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qí xíng guài zhuàng奇形怪状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唐 房玄龄《晋书 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cáng xíng nì yǐng藏形匿影藏、匿:隐藏。隐藏形迹,不露真相。《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yǐng zhī xíng dān影只形单犹形单影只。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言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yí wù wàng xíng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hú miàn niǎo xíng鹄面鸟形鹄:天鹅。形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元·王恽《入奏行》:“扶羸载瘠总南逋,鹄面鸟形犹努力。”
wū miàn hú xíng乌面鹄形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dé yì wàng xíng得意忘形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biāo xíng dà hàn彪形大汉彪:小虎;比喻躯干魁梧。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清 吴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xíng jù shén shēng形具神生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mù xíng huī xīn木形灰心形:形体。比喻不受外物干扰,意志坚定。唐·白居易《答户部崔侍郎书》:“又或杜门隐己,块然自居,木形灰心,动逾旬月。”
gù jǐng cán xíng顾景惭形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yāo xíng guài zhuàng妖形怪状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巴金《谈<寒夜>》:“他看不惯媳妇‘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过那种‘花瓶’的生活。”
xíng gū yǐng guǎ形孤影寡同“形单影只”。明·高濂《玉簪记·占儿》:“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形孤影寡,想杀我膝下斑斓。”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xíng yú yán sè形于颜色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脸色上面。宋·范祖禹《论德政》:“忧瘁泣涕,形于颜色。”
xíng yǐng xiāng suí形影相随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suí wù fù xíng随物赋形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见“分形同气”。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léi xíng gòu miàn羸形垢面羸:瘦弱;形:身体;垢:肮脏。瘦弱的身体,肮脏的外表。形容穷苦不堪的样子。《南岳弥陀和尚碑》:“羸形垢面,躬负薪莸。”
niè yǐng cáng xíng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xíng shū sè shòu形输色授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bù jū xíng jī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yí xíng cáng zhuàng佹形僪状奇形怪状。明·宋濂《龙马赞》:“独角之犀来自九真,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状,藉藉纷纷。”
chéng shén lí xíng澄神离形形容用心太专,如痴如呆。康有为《大同书》绪言:“吾朝夕拥书于是,俯读仰思,澄神离形,归对妻儿,慹然若非人。”
qí xíng yì zhuàng奇形异状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
shū xíng guài zhuàng殊形怪状殊:特殊。形容形状稀奇古怪,与众不同。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见“分形同气”。《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wèi xíng zhī huàn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huì shēng huì xíng绘声绘形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有些爱情的描写,虽是竭力绘声绘形,实在没有什么美的新意在其中。”
xíng shén bù quán形神不全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huó xíng huó xiàn活形活现同“活龙活现”。
xíng sè cāng huáng形色仓皇动作匆忙,神色慌张。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46回:“威无从禁止,累得声势沮丧,形色仓皇。”
yí bù huàn xíng移步换形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清 戴名世《雁荡记》:“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xíng xī míng zhāng形息名彰息:通“熄”,灭;彰:显扬。人死了,名声却显扬于世。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xǐ yùn bù xìng yú sè喜愠不形于色
jiè jìng guān xíng借镜观形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刘子新论 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shén láo xíng cuì神劳形瘁瘁:劳累。指精神和身体都极度疲劳。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1回:“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
láo xíng kǔ xīn劳形苦心身体疲劳,精神困乏。鲁迅《故事新编 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diào xíng diào yǐng吊形吊影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yōu xíng yú sè忧形于色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zì jué xíng huì自觉形秽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xiàng xíng duó míng像形夺名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麽绿荑的,还有甚么丹椒、蘼芜、风连,见于《蜀都赋》。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