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手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ì shǒu qǐ jiā赤手起家 | 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 | 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
gǒng shǒu ràng rén拱手让人 |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让给别人。形容怯弱可欺或甘心为奴仆、附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1回:“明知众寡不敌,守不住这个青岛,但若拱手让人,殊不甘心。” |
shù shǒu wú jì束手无计 | 同“束手无策”。 | 明·申时行《杂记》:“设奸人窜入其中,为害叵测,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得入,吾辈大臣,束手无计,此皆公等剥肤之患也。” |
shǒu jiǎo gàn jìng手脚干净 | 喻廉洁奉公。 | 傅晓航《九只小鸭子》:“办社务的干部,手脚干净,青天包公啊!” |
dāo bǐ lǎo shǒu刀笔老手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qī jiǎo bā shǒu七脚八手 | 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亦作“七足八手”。 | 李昌《回忆民先队》:“我们正七脚八手处理文件,收拾东西,警察已到院内。” |
gāo xià qí shǒu高下其手 | 犹言上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yǎn gāo shǒu dī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 | 清 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
shù shǒu jiù sǐ束手就死 | 束:捆绑。捆起手来等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可怜豪杰束手就死。” |
zhī shǒu wǔ jiǎo支手舞脚 | 犹言指手画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
zhì shǒu ér rè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 《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
rù bǎo shān ér kōng shǒu huí入宝山而空手回 | 宝山:聚藏宝物的山。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niè shǒu niè zú蹑手蹑足 | 见“蹑手蹑脚”。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
miào shǒu ǒu dé妙手偶得 |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
xiōng dì shǒu zú兄弟手足 | 手足:比喻亲密。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彼此间关系亲密无间。 | 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 |
chuí shǒu gōng lì垂手恭立 | 垂:低下;垂手:表示恭敬。形容恭敬地站在旁边随时听从吩咐。 | 《武松演义》第十回:“武松从纱帐里望出来,看见施福、施寿还是垂手恭立,便招呼道:‘贵家院为何不去?我没事了。’” |
shù shǒu dài sǐ束手待死 | 同“束手待毙”。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
yóu shǒu hào xián游手好闲 | 游手:闲着手不干事;好闲:喜欢安逸。游荡懒散;不愿意参加劳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 |
é shǒu chēng qìng额手称庆 | 额:头;称:说;表示;额手:以手加额;手拍额头。是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迅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 |
dān qīng miào shǒu丹青妙手 | 善于运用色彩的巧妙的手(丹青:原指丹砂和青雘两种可制颜料的矿砂;后泛指绘画的颜色)。多指国画大师。 | 唐 高蟾《金陵晚眺》:“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
duō shǒu duō jiǎo多手多脚 | 指人手脚忙乱或动手动脚给人添麻烦。 | |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 《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
liú yī shǒu留一手 | 保留一些本领技能不拿出来。 | 浩然《艳阳天》第114章:“没有理他的茬儿,也装作没看见他,就是为的留一手。” |
diē jiǎo bàn shǒu跌脚拌手 | 受到阻碍或牵制,不能放手去干事。 | 曾朴《孽海花》第28回:“自从第一步踏上了社会的战线,只觉得面前跌脚拌手的布满了敌军,第二步再也跨不出去。” |
ài shǒu ài jiǎo碍手碍脚 | 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
kǒu qiǎo shǒu zhuō口巧手拙 | 巧:灵巧;拙:笨拙。光是嘴上能说,动手能力相当差。 | |
shǒu bù tíng háo手不停毫 | 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
shēng shǒu shēng jiǎo生手生脚 | 生:不熟练。形容对某事不熟悉。 | 端木蕻良《鹭鸶湖的忧郁》:“他生手生脚的,心头忐忑的跳着。” |
shū bù shì shǒu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 《北史·牛弘传》:“[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
diǎn shǒu huá jiǎo点手莋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 |
shǒu jiǎo wú cuò手脚无措 | 同“手足无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府尹胡师文,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 |
qīn ruò shǒu zú亲若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金史·谢库德》:“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
duō miàn shǒu多面手 |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 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 |
gǒng shòu ér xiáng拱手而降 | 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 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
dùn zú cuō shǒu顿足搓手 | 着急惋惜的样子。 |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
shǒu zú chóng jiǎn手足重茧 |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心手相应 | 形容手法熟练,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梁书 萧子云传》:“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jǔ shǒu kòu é举手扣额 | 举:抬;扣:敲击。抬起头来拍击额头,表示气愤已极 | 宋·洪迈《夷坚丁志·永宁庄牛》:“民泣清不悛,但时举手扣额,诉于天地。” |
shí shǒu zhēng zhǐ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huāng shǒu máng jiǎo慌手忙脚 | 见“慌手慌脚”。 |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
shǒu dào bìng chú手到病除 |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好;解决问题迅速。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除。” |
xīng shǒu wū jiǎo腥手污脚 | 腥:弄脏;污:污染。指污染了手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你这伙反贼,快早早下马受缚,省得我腥手污脚!” |
shǒu bù shì juàn手不释卷 |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chì shǒu guāng quán赤手光拳 | 赤手:空手。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你赤手光拳,做成偌大家计,虽然无子,尚还可图。”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着手成春 | 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
xiù shǒu bàng guān袖手傍观 |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不参与。 |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们袖手傍观,英雄拔刀相济。” |
shǒu dào ná lái手到拿来 | 谓不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
shǒu gāo shǒu dī手高手低 |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 |
xiù shǒu chōng ěr袖手充耳 |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
zhuó lún lǎo shǒu斫轮老手 | 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
shǒu máng jiǎo luàn手忙脚乱 |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bù guī shǒu yào不龟手药 |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②比喻微才薄技。 | 《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
bié jù shǒu yǎn别具手眼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钱谦益《<读杜二笺>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
chì shǒu kōng quán赤手空拳 | 赤手:空手。指手中没有任何武器。指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或形容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也作“空拳赤手”。 | 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咱如今少米无柴,赤手空拳。” |
lǎo shǒu xiǔ rú老手宿儒 |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yī shǒu bāo lǎn一手包揽 | 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
shǒu zú pián zhī手足胼胝 | 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 先秦 墨翟《墨子 备梯》:“禽滑厘子事子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 |
tuò shǒu kě qǔ唾手可取 | 很容易就能得到。 | 《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 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niè shǒu niè jiǎo蹑手蹑脚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
dǎo zhí shǒu bǎn倒执手版 | 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 | 《晋书 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
gǒng shǒu ér qǔ拱手而取 | 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指取来毫不费力。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gǒng shǒu dī méi拱手低眉 | 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形容尊敬顺从的样子。 | 鲁迅《“文人相轻”》:“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 |
qīn rú shǒu zú亲如手足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样的亲密。 |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想兄弟情亲如手足,怎下的生心将兄命亏?” |
shǒu gāo yǎn dī手高眼低 | 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不识货。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
é shǒu chēng sòng额手称颂 | 同“额手称庆”。 | 《野叟曝言》第五七回:“须臾,任公等喜孜孜的陆续了出来,诉说所以,没一个不咋舌惊叹,如醉如梦,额手称颂,欣喜欲狂。” |
zhòng shǒu lèi zú重手累足 | 两手相重,两足相迭,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 宋·王安石《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故所在豪人猾吏,重手累足,以终君去,不敢有所触。” |
shù shǒu jiù yì束手就殪 | 同“束手待毙”。 | 《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
shùn shǒu qiān yáng顺手牵羊 | 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
pián zhī shǒu zú胼胝手足 | 见“胼手胝足”。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农民穷苦,胼胝手足以经营之,而终岁之勤,一粒无获。” |
gǒng shǒu jiā é拱手加额 | 拱手:双手合抱致敬;加额:以手加额表祝贺。形容致敬庆贺。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日,海滨侯执帝手私语云云,帝拱手加额曰:‘皇天,皇天!’” |
pián shǒu zhī zú胼手胝足 | 胼、胝:手掌足底因长期磨擦而长出的老茧。手上和脚上都生了茧子。形容长期辛苦劳动。 | 宋 朱熹《九江彭蠡辨》:“凡禹之所为,过门不入,胼手胝足,而不以为病者,为欲大济天下昏垫之足,以衣且食而遂其生耶!” |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 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 林雨《刀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
liǎn shǒu píng zú敛手屏足 | 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滇越铁路问题》:“列强自知理屈,亦渐为之敛手屏足。” |
zú jiǎn shǒu zhī足茧手胝 | 谓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 | 明·王志坚《表异录·言动》:“行役之劳曰足茧手胝。” |
shǒu bù chuò juàn手不辍卷 | 辍:中止;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梁书·杨公则传》:“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
shù shǒu zuò shì束手坐视 | 拱着手,坐着看。比喻对应当管的事无能为力或不管不问。 | 《明史·徐有贞传》:“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 |
qiāo zú kàng shǒu跷足抗手 | 手舞足蹈貌。 | 明·张居正《门生为师相中玄高公六十寿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与成王贤,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内外皆跷足抗手,歌颂盛德。” |
jiā dòu xiè shǒu枷脰械手 |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 |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
zéi bù kōng shǒu贼不空手 | 比喻一定要有所得。 | 宋·朱熹《答何叔京》:“夫孔明之出祁山,三郡响应,……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谓也。”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zuǒ shǒu huà fāng,yòu shǒu huà yuán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 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错手足 |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
zú dǎo shǒu wǔ足蹈手舞 |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
fān shǒu zuò yún fù shǒu yǔ翻手作云覆手雨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
qī shǒu bā jiǎo七手八脚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
ài zú ài shǒu碍足碍手 | 同“碍手碍脚”。 | |
dòng shǒu dòng jiǎo动手动脚 | 指动手打架、动脚踢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 |
qī qiè bā shǒu七郄八手 | 亦作“七足八手”。形容动作忙乱,许多人一齐动手。 | |
gé miàn liǎn shǒu革面敛手 | 指改恶从善,不敢恣意妄为。 | 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
tuò shǒu kě dài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
shǒu zé zhī yí手泽之遗 |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 《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
shù shǒu dài bì束手待毙 |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宋史 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
shǒu líng jiǎo suì手零脚碎 | 手脚不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道你是聪明的卓氏,我道你是俊俏西施,怎肯便手零脚碎窃金赀,这都是崔通来妄指。” |
jǔ shǒu xiāng qìng举手相庆 |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 明 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
xīn hěn shǒu là心狠手辣 | 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 清 藤谷古香《轰天雷》:“唐敬宗之于刘克明,未尝欲诛之也,而克明卒弑之于饮酒烛灭时矣。刑余之人,心狠手辣,自古然也。” |
rén duō shǒu zá人多手杂 | 指动手的人多。也只人头杂的场合,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老太太屋里还罢了,太太屋里人多手杂,别人还可已,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 |
pāi shǒu pāi jiǎo拍手拍脚 | 形容人极其喜悦,兴奋时的动作。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
yì yú fǎn shǒu易于反手 |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晋 杨泉《物理论》:“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万人之英。得其人则事易于反手;不得其人,则难于拔筋。” |
rú shǒu rú zú如手如足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