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断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én shēn duàn fā文身断发 | 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
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
duàn zhǐ yú mò断纸余墨 | 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 《宣和书谱·行书·蔡京》:“至于断纸余墨,人争宝之。” |
duàn wǎ cán yuán断瓦残垣 | 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 |
duàn bì cán zhāng断璧残璋 | 璧:圆形扁平中间有孔的玉器;璋:像半个圭的玉器。残缺不全的璋璧。比喻虽然残缺仍然是很珍贵的东西。 | 宋·孙觌《李茂嘉寄茶》:“蛮珍分到谪仙家,断璧残璋裹绛纱。” |
duàn guī quē bì断珪缺璧 | 见“断圭碎璧”。 | 清·叶廷琯《吹网录·二础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虽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断珪缺璧,弥见珍奇。” |
duàn gěng liú píng断梗流萍 | 梗:植物的枝茎;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茎,漂流的浮萍一样。比喻生活飘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流萍暂相亲。” |
duàn jiān chǐ chǔ断缣尺楮 | 犹言断缣寸纸。 | 明·叶盛《水东日记·王元章画梅》:“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断缣尺楮,人争宝之,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 |
xiā zǐ duàn biǎn瞎子断匾 | 瞎子批判匾额上的字。指各说各的,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二章第十节:“于是《诗》有齐、鲁、韩、毛四家,而四家之说,也就像瞎子断匾一样,各是其所是。” |
lín jī zhé duàn临机辄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
tuí yuán duàn bì颓垣断壁 | 残垣断壁 | 茅盾《归途杂拾》:“月光照着那些颓垣断壁,除了脚下格格的瓦砾碎响,更没有别的声音。” |
xiàn duàn fēng zhēng线断风筝 | 比喻如断线的风筝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
zhǔ guān yì duàn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duàn zhī zhī jiè断织之诫 |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 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
qiǎo duàn yuān yāng巧断鸳鸯 | 断:判定。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 | |
duàn fú xù hè断凫续鹤 | 凫:野鸭;续:接续;鹤:仙鹤。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 | 梁启超《政闻时言·外债平议》:“今我国于此种机关,百不一具,而惟断凫续鹤,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
duàn gěng fú píng断梗浮萍 | 比喻漂泊不定。 | 宋·秦观《别贾耘老》诗:“人生百龄同臂伸,断梗浮萍暂相亲。” |
duàn guǎn cán shěn断管残渖 | 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渖,墨汁。 | |
huí cháng cùn duàn回肠寸断 | 形容极端悲苦、忧伤。 | 明 汤显祖《还魂记 诘病》:“我发短回肠寸断,眼昏眵泪双淹。” |
duàn bì cán yuán断壁残垣 |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 |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登极。朱贤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
fú píng duàn gěng浮萍断梗 | 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
duàn xiàn yào zǐ断线鹞子 | 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 | 《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
fáng móu dù duàn房谋杜断 |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 《旧唐书 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
duàn gěng piāo píng断梗飘萍 | 见“断梗浮萍”。 | 明·梅鼎祚《玉合记·祝发》:“想归海楼船未有期,梦与飘风会,似断梗飘萍谁可系。” |
yī bǐ gōu duàn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
hào móu shàn duàn好谋善断 | 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féng jī lì duàn逢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 | 唐·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观公之辨政,消烦解结,逢机立断。” |
duàn yuán cán bì断垣残壁 | 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 | 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
duàn mù jué dì断木掘地 |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
duàn jī huà zhōu断齑画粥 | 分开捣碎的菜和凝结的粥;按定量来吃。指食物精简微薄。形容生活清苦。断;画:断开;划分。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 | 宋 魏泰《东轩笔录》:“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
duàn zhǐ yú mò断纸馀墨 | 零星或残存的墨迹。 | 《宣和书·詹鸾》:“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馀墨,人传宝之。” |
duàn xiù zhī chǒng断袖之宠 | 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
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不断 | 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往余再丧妻,四丧子,复丧妹,最后丧母,连绵不绝,哭泣悲伤,五衷菀结。” |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唐 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
duàn jǐng tuí yuán断井颓垣 | 断裂的井栏;塌毁的院墙。形容田宅毁弃的破败荒凉景象。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
duàn jiǎn cán biān断简残编 | 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 | 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
duàn chāi chóng hé断钗重合 | 钗:女性首饰。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也指重新团聚。 | 元·施惠《幽闺记·洛珠双合》:“几年间破镜重圆,今日里断钗重合。” |
lín jī lì duàn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
dú duàn dú xíng独断独行 | 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形容作风不民主。 | 清 容闳《西学东渐记》第19章:“予已预备随时辞职,以便足下独断独行。” |
róu cháng cùn duàn柔肠寸断 | 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 | 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
duàn chāng xù duǎn断长续短 | 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 《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
duàn fà wén shēn断发文身 |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
zhāng jué jù duàn章决句断 |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辞。 | 战国·宋·屈原《楚辞·天问叙》:“今则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以相发明,为了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者永无疑焉。” |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断线风筝 | 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 | 清 骆绮兰《春闺》诗:“何处风筝吹断线,飘来落在杏花枝。” |
jué yù duàn xíng决狱断刑 | 决:判决;狱:讼事;断:决断,判断。审理诉讼,判定刑罚。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
niān duàn zī xū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
duàn bì tuí yuán断壁颓垣 | 颓垣:倒了的矮墙。坍塌的墙壁,残毁的矮墙。形容残败的景象。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
mèng duàn hún láo梦断魂劳 | 睡梦中也在思想着,弄得神魂不宁。亦作“梦断魂消”。 | 元·王元和《小桃红·题情》:“又不敢对着人明明道,只落的梦断魂劳。” |
duàn fú cán zhǐ断幅残纸 | 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 | 《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
duàn xiù fēn táo断袖分桃 | 断:截断;分:分出。借指男宠。 | 东汉·班固《汉书·董贤传》:“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 |
duàn shì rú shén断事如神 | 断:判断。形容判断事情非常准确。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五回:“因此人人皆知包公断事如神,各处传扬。” |
duō móu shǎo duàn多谋少断 | 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 |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
duàn yǔ jué lín断羽绝鳞 | 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 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
duàn biān cán jiǎn断编残简 |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 宋·黄庭坚《读书呈几复》:“身入群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dāng jī lì duàn当机立断 |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duàn zhī quàn xué断织劝学 |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 《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
duàn huáng jué gǎng断潢绝港 | 潢:低洼的水坑;港:与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 元·贡师泰《玩斋集·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虽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断潢绝港,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断乡曲 | 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 《史记 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gē xí duàn jiāo割席断交 | 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jīn duàn lín jué金断觿决 | 如同金属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锥子解结。形容决断迅速。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叔则不以此时金断觿决,示斗极于中流,而又奚待与?” |
ēn duàn yì jué恩断意绝 | 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爱和情义完全断绝,形容感情破裂 |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
cán zhāng duàn jiǎn残章断简 |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 | 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 |
duàn jiǎn yí biān断简遗编 | 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 唐 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
jù shuǐ duàn qiáo据水断桥 | 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某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
shā fá jué duàn杀伐决断 | 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若说料理不开,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
wú cháng kě duàn无肠可断 | 比喻悲痛之极。 | 宋·石孝祥《愁倚阑》词:“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也须断,况无肠。” |
zhuàng shì duàn wàn壮士断腕 | 见“壮士解腕”。 | 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
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断鳞鸿 |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
shì tiān duàn fā誓天断发 | 断发向天起誓。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
fēn chāi duàn dài分钗断带 | 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piāo péng duàn gěng飘蓬断梗 | 飘飞的蓬草和随波逐流的断树枝。比喻到处漂泊,行踪无定。 | 宋 宗泽《上郑龙图求船书》:“全家百指,如飘蓬断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
duàn zhāng zhāi jù断章摘句 | 裁断章节,取缀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 唐·李商隐《唐容州经略使〈元结文集〉后序》:“其疾怒急击,快利劲果,出行万里,不见其敌;高歌酣颜,入饮于朝,断章摘句,如振如生。” |
jiǎn duàn biān cán简断编残 | 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 |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 |
shéng jù mù duàn绳锯木断 | 拉绳作锯;也能锯断木头。比喻力量虽小;条件虽差;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duàn xiāng líng yù断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 | 见“断发文身”。 | 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
duō móu shàn duàn多谋善断 | 多作谋划;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yuán yuán bù duàn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yàn duàn yú chén雁断鱼沉 | 见“雁逝鱼沉”。 |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 |
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yīng jī lì duàn应机立断 | 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duàn duàn xù xù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成城断金 | 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 | 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断云销 |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
dāng duàn bù duàn当断不断 |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清官能断家务事 | 俗语。表示家族纠纷情况复杂,外人没法断定谁是谁非。 | |
duàn zǐ jué sūn断子绝孙 | 指没有子孙后代。多用作诅咒语。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执柯》:“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
rén róu guǎ duàn仁柔寡断 | 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
néng móu shàn duàn能谋善断 |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 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
dāng jī guì duàn当机贵断 | 当:面临;机:时机;断:决断。在紧要关头贵在立即作出决断。 | 《宋史·宋绶传》:“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
yì duàn ēn jué义断恩绝 | 义:情谊。恩:恩情。情义、恩情一概断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duàn gēn jué zhǒng断根绝种 | 断绝后代,即断子绝孙。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八十一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图,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斩灭尸形,断根绝种,勿得飞扬。” |
jiē lián bù duàn接连不断 | 连续不间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róu rú guǎ duàn柔茹寡断 | 柔茹:柔软。指处事软弱,不果断。亦作“柔懦寡断”。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
duàn zhāng jié jù断章截句 | 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 | 《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
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 |
shí wén duàn zì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