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fēng chén zhī jǐng风尘之警风尘:战乱;警:警报。战乱发生的警报。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sōng qiáo zhī shòu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旧唐书 魏征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kuāng hé zhī gōng匡合之功匡:纠正;匡合:把天下纳入正轨。指治理国家的功劳。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lí lóu zhī míng离娄之明离娄:古代人名,视力很好。比喻视力极好。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mí mí zhī shēng靡靡之声同“靡靡之音”。《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dùn fù zhī yán顿腹之言犹言肺腑之言。《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常言酒发顿腹之言。”
dà fēng zhī gē大风之歌指汉高祖的《大风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唐·宋之问《奉和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乐思回斜日,歌词继《大风》。”
fēng wū zhī jiè丰屋之戒《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rào liáng zhī yīn绕梁之音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晋陆机《演连珠》:“臣闻应物有方,居难则易。……是以充堂之芳,非幽兰所难,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wú lì zhuī zhī dì无立锥之地没有立锥子的地方。比喻连极小的地方也没有。后常形容贫穷。《庄子 盗跖》:“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吕氏春秋 为欲》:“无立锥之地,至贫也。”
hé zhé zhī yú涸辙之鱼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明·无名氏《四贤记·告贷》:“惊心草木皆兵,举目椿萱何在,累累如丧家之犬,圉圉似涸辙之鱼。”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fù xīn zhī yōu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wú suǒ yòng zhī无所用之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得志于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gāo yú zhī rǎng膏腴之壤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jīn shí zhī jiāo金石之交交:交情。像金石般坚固的交情。比喻友情坚贞不渝。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禽矣。”
chéng rén zhī shàn成人之善成全别人为善。《魏书·礼志四》:“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
míng mò zhī xiāng冥漠之乡见“冥漠之都”。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niè bì zhī hǎo啮臂之好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修月生与文香甚昵,素有啮臂之好。”
zhù tuó zhī nìng祝鮀之佞《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谓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wú rú zhī hé无如之何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lǔ wèi zhī zhèng鲁卫之政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
yī jì zhī shàn一技之善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chū nà zhī lìn出纳之吝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miè mén zhī huò灭门之祸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huá gǔn zhī zèng华衮之赠华衮:古代帝王的礼服。形容贵重的赠与。晋·范宁《谷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一言之贬,辱过市井之挞。”
bū màn zhī zuì逋慢之罪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qū zhī rú wù趋之如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竞相追逐某一事物。清·袁枚《随园诗话》第11卷:“毕尚书宏奖风流,一时学士文人趋之如鹜。”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zǎo wéi zhī suǒ早为之所为:安排;所:处所。早点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地方。指应及早作安排。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xiān jiàn zhī míng先见之明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ài mó zhī zhù爱莫之助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宋 陈亮《喻夏卿墓志铭》:“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shuāng lù zhī gǎn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qián lǘ zhī jì黔驴之计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宋 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
zì xīn zhī lù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bù cè zhī yuān不测之渊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胜负兵家之常兵家:军事家。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yī xiàn zhī lù一线之路谓一条活路。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
xiàng píng zhī yuàn向平之愿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
jiāng hǎi zhī xué江海之学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hú yuè zhī huò胡越之祸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因此用“胡越之祸”来比喻战祸。《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贪天之功以为己力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zhū chén zhī hǎo朱陈之好表示两家结成姻亲。唐·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chū dù zhī chén初度之辰初度:初生之时;辰:日子。指生日。战国·楚·屈原《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指忠言直谏之路。《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jiān rén zhī cái兼人之材兼人:胜过人;材:通“才”,才能。超出一般人的才能。形容人能力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一天到晚,忙了东又忙西,就是有兼人之材,恐怕亦办不了。”
hú tīng zhī shēng狐听之声指冰下水流之声。《水经注·河水一》引《述征记》:“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狐之为兽,又多猜疑,故听河冰无流水声,然後敢渡。”
xià chē zhī shǐ下车之始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rén yì zhī shī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tiān rǎng zhī gé天壤之隔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wèi yáng zhī qíng渭阳之情渭阳:渭水的北边。传说秦康公送其舅重耳返晋,直到渭水之北。指甥舅间的情谊。《诗经 秦风 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后汉书 马援传》:“其令许侯思愆田庐,有司勿复请,以慰朕渭阳之情。”
chéng dí zhī xì乘敌之隙乘:趁;隙:裂缝。利用敌人的空子。毛泽东《论持久战》:“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之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sān fū zhī duì三夫之对见“三夫之言”。《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gù fù zhī ēn顾复之恩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zhuì cí zhī shì缀辞之士缀辞:写书作文。指著书立说的人。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fán lí zhī yàn蕃篱之鷃蕃:通“藩”;蕃篱:篱笆;鷃:鹌鹑。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比喻鼠目寸光,见识狭小的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wǎng jí zhī ēn罔极之恩罔:无,没有。极:尽头,到头了。恩:恩情,恩德。极大的恩德。旧时用以颂扬父母养育子女的恩德无穷无尽。《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缅维罔极之恩,思崇永锡之道”
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dùn tiān zhī xíng遁天之刑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jī zhǒu zhī shǐ箕帚之使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
bù biàn zhī chù不便之处指不方便的地方。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劝,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亦不敢上楼。”
fēng chén zhī yán风尘之言指蜚短流长的言语。《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
dào bàng zhī zhù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hé shǔ zhī bēi禾黍之悲禾:粟;黍:谷子。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dǒu shāo zhī rén斗筲之人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斗、筲都是容量不大的器具。像斗筲那样容量的人。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亦用为自谦之词。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fù dǐng zhī yuàn负鼎之愿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fù rén zhī rén妇人之仁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duàn zhī zhī jiè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shì fēi zhī xīn是非之心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ūn páng zhī pǔ敦庞之朴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fù zǐ wú gé sù zhī chóu父子无隔宿之仇宿:夜。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中之言出自内心的话。指说话诚恳。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tiān rǎng zhī jué天壤之觉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yān huǒ zhī jǐng烟火之警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jiān jiā zhī sī蒹葭之思蒹葭:初生的芦苇;思:思念,怀念。指恋人的思念之情。《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yù jiā zhī zuì欲加之罪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fǔ zhōng zhī yú釜中之鱼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元史 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
xī hé zhī tòng西河之痛痛:悲伤。指丧子之痛。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lüè rén zhī měi掠人之美掠:夺取;美:美名。夺取别人的成绩、荣誉归己所有。宋 王楙《野客丛书 龚张对上无隐》:“异时,汤见上,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以宽对,不掠人之美以自耀。”
chuí mù zhī nián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xiāo qiáng zhī huò萧墙之祸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产生于家中的祸乱,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晋·陈寿《三国志·董卓议立陈留王》:“速提雄虎之师,克定萧墙之祸。”
lǎo chéng zhī jiàn老成之见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老练而周到的见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
mò yǔ zhī hǔ没羽之虎比喻怪石。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jiǔ xuán zhī yuān九旋之渊九:多数;旋:旋窝;渊:深渊。旋窝多的深渊。比喻智谋深广。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建心乎窈冥之野,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其情。”
yáng jiǔ zhī huì阳九之会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司马朗传》:“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
qì zhī dù wai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gǔ gěng zhī chén骨鲠之臣骨鲠:比喻刚直。刚正忠直的官员。《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sōng bǎi zhī zhì松柏之志谓坚贞不移的志节。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shí rì zhī yǐn十日之饮比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dòng liáng zhī cái栋梁之材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zǒu mǎ zhī rèn走马之任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bǎi nián zhī bǐng百年之柄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yǐ sǐ jì zhī以死继之不惜一死来把某事继续下去。形容决心很大,不可动摇。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九年》:“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zhī yù zhī ēn知遇之恩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bù cè zhī zuì不测之罪指大罪,死罪。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suí hóu zhī zhū隋侯之珠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 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