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勿躁 | 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稍微耐心点,不要急躁 |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一探彼会内情,如有实际,再谋举事。” |
ān rán rú gù安然如故 | 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
huáng sǒng bù ān惶悚不安 | 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
gāo zhěn ān wò高枕安卧 |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 | 汉 王充《论衡 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
ān liáng chú bào安良除暴 | 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
gè ān shēng yè各安生业 | 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 | 《北史 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 | 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 |
fù guó ān mín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
wò bù ān zhěn卧不安枕 | 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 |
rǎng wài ān nèi攘外安内 | 攘:排除。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yī zhěn huái ān一枕槐安 | 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
jú cù bù ān局促不安 | 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
zhì guō ān bāng治郭安邦 | 犹治国安邦。 |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间有古之长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毁之,其意何也?” |
ān fèn shǒu jǐ安分守己 | 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八卷:“自以为一己之能,万一人主见喜,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
lì mìng ān shēn立命安身 |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mín bù ān zhěn民不安枕 | 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
shēng zhī ān xíng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ān dǔ lè yè安堵乐业 |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
wèn ān shì qǐn问安视寝 | 见“问安视膳”。 | 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 |
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团结 | 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 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
ān xiáng gōng jìng安详恭敬 | 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 | 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
zuò wò bù ān坐卧不安 | 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 《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
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 |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 《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
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 | 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jū ān zī shēn居安资深 | 形容安心学习,造诣很深。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xīng guó ān bāng兴国安邦 | 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 | 《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
liù shén bǔ ān六神不安 |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
ān chē pú lún安车蒲轮 |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
ān shēn zhī dì安身之地 |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磐石 | 安;安稳;磐石:厚而重的大石头。像磐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稳固;不可动摇。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zú bīng ān rěn阻兵安忍 | 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yàn ān zhèn dú晏安鸩毒 | 晏:安逸;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其羽毛泡酒,有剧毒。指贪图享乐等于喝毒酒自杀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
ān hún dìng pò安魂定魄 |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
lǚ ān tí fèng吕安题凤 | 比喻造访不遇。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 |
xīn ān shén tài心安神泰 | 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
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既来之,则安之 |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 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
cháng ān dào shàng长安道上 |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 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
jú jí bù ān跼蹐不安 | 形容恐惧不安。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ān fù zūn róng安富尊荣 |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
ān gù zhòng qiān安故重迁 | 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触情从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辨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 |
ān shén dìng pò安神定魄 |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连进了数次粥汤,被众人扶入寝室,一夜稳睡。” |
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卧 | 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 《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
dìng guó ān bāng定国安邦 | 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
jiǔ ān cháng zhì久安长治 |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 东汉 贾谊《治安策》:“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
jì shì ān rén济世安人 | 拯救时世,安定人民。 | 唐·刘禹锡《哭吕衡州》:“一夜霜风雕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不见男婚女嫁时。” |
qǐn bù huáng ān寝不遑安 | 遑:空闲。睡觉不能安眠。形容终日操劳忙碌。 |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此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 |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磐石 | 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qǐn bù ān xí寝不安席 | 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wú héng ān xī无恒安息 | 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 |
ān jū lè yè安居乐业 |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
ān ān jìng jìng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
píng ān jiā shū平安家书 |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
ān shí chǔ shùn安时处顺 |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ān lè wō安乐窝 |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 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
bù ān yú shì不安于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
tīng tiān ān mìng听天安命 | 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巴金《秋》:“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 |
ān pín lè jiàn安贫乐贱 | 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 |
ān cháng xí gù安常习故 | 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 |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
shǒu fēn ān cháng守分安常 |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tǎn tè bù ān忐忑不安 |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
zhòng xīn bù ān众心不安 | 指民心不安。 |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
jī quǎn bù ān鸡犬不安 | 见“鸡犬不宁”。 | 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
qǐn shí bù ān寝食不安 | 睡觉、吃饭都不得安宁。 | 《敦煌变文集 叶净能诗》:“皇帝自此之后,日夜思慕,寝食不安。” |
ān zhěn ér wò安枕而卧 |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
tóu shàng ān tóu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 | 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ān ān yì yì安安逸逸 | 安闲舒适,自由自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
zì wǒ ān wèi自我安慰 | 指自己安慰自己。 | 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讲话》:“我看没有这种自我安慰的根据。” |
ān cháng lǚ shùn安常履顺 | 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 | 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
ěr ān yuǎn zhì迩安远至 | 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
lì yè ān bāng立业安邦 | 建立国家,安定天下。同“立国安邦”。 |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想五帝之世,求贤用士,立业安邦,你是不知也。” |
wéi wàn ān jì为万安计 | 为绝对安全着想。 | |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 |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ān dǔ rú gù安堵如故 | 堵:墙壁,居所。故:原来的。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 |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酒。” |
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 | 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 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
ān ān xīn xīn安安心心 | 保持心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74回:“数年之后,心气全平,冤愤若释,倒安安心心的在地下修道起来。” |
píng píng ān ān平平安安 |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 曾朴《孽海花》第28回:“令兄还在丁公馆里,和丁成同榻宿了一宵,平平安安的回来。” |
qǐn bù ān xí,shí bù gān wèi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甘味:味道好。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时吃不出好味道。形容心事重重,坐卧不安。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ān cháng shǒu gù安常守故 |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 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
pán shí zhī ān磐石之安 | 形容极稳固。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zhì guó ān bāng治国安邦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
lǘ yán ān dǔ闾阎安堵 | 指平民安居乐业。 | 清 严复《论中国教化之退》:“行于其野,闾阎安堵,击壤以嬉,如是者民类治世。” |
piān ān yī yú偏安一隅 |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赖尔岳飞竭力勤王,尽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
gǒu qiě tōu ān苟且偷安 |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
tōu ān dàn xī偷安旦夕 |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 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
lè yè ān jū乐业安居 |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见如今四海无虞,八方黎庶皆丰富,乐业安居。” |
pán shí zhī ān盘石之安 | 形容极其安定稳固。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 |
lè tiān ān mìng乐天安命 | 见“乐天知命” | 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 |
ān shì lì chù安室利处 | 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 |
ān yú pán shí安于盘石 |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 《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
jū ān sī wēi居安思危 | 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ān zuò dài bì安坐待毙 |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明 李贽《焚书 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
ān xīn lè yè安心乐业 | 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zhuǎn cè bù ān转侧不安 | 转侧:移换方位。形容心有所思,睡不安稳的状态 | 汉·王充《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安。” |
ān fù xù pín安富恤贫 |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 《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
fǎn cè huò ān反侧获安 | 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 | 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干戈日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