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ī bù jiě jié衣不解结 | 指不脱外衣。形容辛勤侍奉,致使不能脱衣安睡。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中州有李生者,娶妇旬余而母病,夫妇更番守侍,衣不解结者七八月。” |
bǎi dú bú yàn百读不厌 | 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 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yì bù gǎn cí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 | 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
bù yǐ cí hài yì不以词害意 |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bù zhí yī gù不值一顾 |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 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měi yán bù xìn美言不信 | 信:信实,真实。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 春秋·楚·李耳《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bù zú yǔ móu不足与谋 |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duì bù qǐ对不起 | 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 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
bù zhī qīng zhòng不知轻重 |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
yī kè bù fàn èr zhǔ一客不犯二主 |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 |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fū bù shēng máo肤不生毛 | 皮肤上长满了厚茧而长不出毛。形容十分劳苦。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腠胝无胈,肤不生毛。” |
yǐn ér bù fā引而不发 | 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
lǐ bù yú lún儗不于伦 | 见“儗非其伦”。 | 朱自清《<燕知草>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
láo bù kě pò牢不可破 | 牢:坚固。非常坚固;不可摧毁。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大官臆决唱声,万口和附,并为一谈,牢不可破。” |
bù chén zhī xīn不臣之心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fú ér bù shí浮而不实 | 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反过来‘嬉’字不作懒惰解释,要当作浮而不实的不敬来讲。” |
jiǒng hū bù tóng迥乎不同 | 见“迥然不同”。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我们所弹的曲子,一人弹与两人弹,迥乎不同。” |
cēn cī bù yī参差不一 | 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 《南齐书 礼志上》:“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隋书 后妃传》:“周公定礼,内职始备列焉。秦、汉以下,代有沿革,品秩差次,前史载之详矣。齐、梁以降,历魏暨周,废置益损,参差不一。” |
yú bù kě jí愚不可及 |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yī chéng bù yì一成不易 | 同“一成不变”。 | 《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
chū qí bù yì,gōng qí wú bèi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wáng bù dài xī亡不待夕 | 亡:灭亡,死亡。待:等待。夕:傍晚。灭亡等不到傍晚。比喻很快就会灭亡。 | |
zào bái bù fēn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答后语 |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
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高不辏低不就 | 犹言高不成低不就。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辏低不就,那些做工媒的见这两个老人家难理会,也有好些不耐火烦,所以亲事越迟了。”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迅雷不及掩耳 |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
zhōng bù kě jiān忠不可兼 | 兼:同时并进。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iàn真金不怕火炼 | 比喻正直勇敢的人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diǎn shuǐ bù lòu点水不漏 | 形容十分周到、严密,毫无差失漏洞。 | 《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 |
wú suǒ bù wéi无所不为 |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hūn mí bù xǐng昏迷不醒 |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
qì yǔ bù fán气宇不凡 |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bái tóu bù zhōng白头不终 | 指夫妇不能偕老。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
yī shēng bù xiǎng一声不响 |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
xué bù zhān qià学不沾洽 | 沾洽:雨水沾足,渊博。学识不够渊博。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
qín shòu bù rú禽兽不如 | 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 《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
bù niàn jiù è不念旧恶 |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bù cè zhī yuān不测之渊 | 测:测量,估计;渊:深潭。不可测量的深渊。比喻危险的境地。 | 汉·贾谊《过秦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bù duàn rú dài不断如带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nǚ dà bù zhòng liú女大不中留 | 指女子成年,须及时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休疙皱,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
rì zè bù shí日昃不食 | 太阳已偏西还不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况欲以过门不入、日昃不食之世,反诸标枝野鹿,其不为西晋者几希?” |
sǐ bù gǎi huǐ死不改悔 | 到死也不肯改过悔悟。形容极其顽固;坚持错误。 |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少数极顽固的,可能死不改悔,戴着右派帽子进棺材。” |
yī qián bù zhí一钱不值 |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bù tōng wén mò不通文墨 | 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
zhuān yī bù yí专一不移 | 移:改变,动摇。指对事业专心致志的追求,或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守。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zhòng shǎo bù dí众少不敌 | 少数敌不过多数。 | 《晋书·李特传》:“连战二日,众少不敌。” |
zuì zài bù shè罪在不赦 | 赦:赦免。指罪行极重,不能得到赦免。 | 萧纲《答张灒谢示集书》:“论之科刑,罪在不赦。” |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háo bù zài hū毫不在乎 | 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
yǐ bèi bù yú以备不虞 | 不虞:意料不到的。事先做好准备,以防没有料到的事发生 | 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浚池》:“旱年蓄水以资灌溉,水年藏水以备不虞,深者养鱼为利,浅者种荷为利。” |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无巧不成书 | 比喻事情十分凑巧。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
míng wán bù líng冥顽不灵 |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 | 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
yǒu xìng yǒu bù xìng有幸有不幸 | 有幸运的时候,有不幸的时候。指人的遭遇不同。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六卷:“仆韩愈《淮西碑》而用段文昌,韩遂以仆碑得名。人之有幸有不幸,亦文之有幸有不幸也。” |
zhì sǐ bù yú至死不渝 |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
niú bù hē shuǐ nán àn jiǎo牛不喝水难按角 | 比喻强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7回:“牛不喝水难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他会怎的?” |
bù zàn yī cí不赞一词 | 一句话也不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jú jí bù ān局蹐不安 | 局蹐:畏缩不安的样子。形容恐惧不安。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局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lǚ shì bù shuǎng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
jí bù kě nài急不可耐 |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
fú bù qǐ de ā dǒu扶不起的阿斗 |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 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
fēng mǎ bù jiē风马不接 |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 《宋书 隐逸传 王弘之》:“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 |
huái è bù quān怀恶不悛 | 悛:悔改。心藏奸恶,不思悔改。 | 《周书·武帝纪》:“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 | 指忠言直谏之路。 | 《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
dǔ zhì bù juàn笃志不倦 | 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 《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
shì bù kě dāng势不可当 | 当:抵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 《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tiào jìn huáng hé xǐ bù qīng跳进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
wén sī bù dòng纹丝不动 | 一点也不动。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
jiān bù róng xǐ间不容瞚 | 谓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 |
gāo dī bù jiù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惶惶不可终日 | 惶惶:恐惧不安的样子;终:完。惊慌恐惧得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 | 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
bù kě jiào xùn不可教训 |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
zhuī huǐ bù jí追悔不及 | 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 | 《太平广记·齐推女》:“有顷,耳目鼻皆流血而卒,父母伤痛女冤横,追悔不及。” |
cǎn bù rěn wén惨不忍闻 | 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
yí huò bù jiě疑惑不解 | 心中怀疑,不明白。 | 顾寄南《黄桥烧饼》:“他疑惑不解。陈毅同志告诉他,这是准备给俘虏吃的。” |
bù dé wéi wù不得违误 |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 |
kǒu bù yìng xīn口不应心 | 应:符合。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官人,你昨夜恁般说,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 |
wén lǐ bù tōng文理不通 |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
cǐ chǔ bù liú rén,huì yǒu liú rén chǔ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zì rèn bù huì自认不讳 | 讳:隐讳。直截了当地承认,一点也不回避隐瞒。 | 清·无名氏《六部成语·刑部》:“自认不讳。” |
qiú shēng bù néng,qiú sǐ bù dé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4回:“屡次要寻自尽,无奈众人日夜提防,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
bù biàn zhī chù不便之处 | 指不方便的地方。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劝,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亦不敢上楼。” |
xīn bù yóu yì心不由意 | 谓不出于本意。 | 《红楼梦》第七二回:“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风姐亲自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 |
liù qīn bù rèn六亲不认 | 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不认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不徇私情。 | 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冰炭不同炉 |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
liàn zhàn bù qù恋栈不去 | 栈:养牲畜的棚子或栅栏。恋栈:牲畜留恋自己的圈、棚。形容人贪恋官位,不想离去。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bù liè fāng tóu不劣方头 |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似火上浇油。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 |
jī qí bù yì击其不意 |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 《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洩不通 | 汇:排泄。象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同“水泄不通”。 | |
mǎn bù zài hū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
bù suí yǐ zhǐ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
jiǎn bù zhòng lǐ俭不中礼 | 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 《诗经 唐风 蟋蟀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 |
bù chǐ xiāng shī不耻相师 |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 |
wǎn jié bù zhōng晚节不终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明史 于孔兼传》:“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 |
yì bù qǔ róng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
shuǐ cài bù jiāo水菜不交 | 同“水米无干”。 | 《八琼室金石补正·北周强独乐文帝庙造像碑》:“在任清俭,与民水菜不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