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意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n huāng yì luàn心慌意乱 |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
bù rú yì shì cháng bā jiǔ不如意事常八九 | 不顺心的事情经常会发生 | 《白雪遗音·南词·十二时》:“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语人言无二三。” |
dé yì zì míng得意自鸣 | 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dé yì mén shēng得意门生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shū hū dà yì疏忽大意 | 经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 孙犁《文林谈屑》:“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 |
yì xīng suǒ rán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
xìng jìn yì lán兴尽意阑 | 兴:兴致,兴味;阑:残,尽。兴致和情趣都没有了。 |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等到兴尽意阑,便各自回去睡觉。” |
yì wǎng shén chí意往神驰 | 形容心神向往,不能自持。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
chū rén yì liào出人意料 | 意料: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之外。表示情况非同寻常。也作“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出人意表”。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 |
xiàng xīn shì yì像心适意 | 随心所欲。 |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畔房小姐]自恃是太师爷的女儿,凡事像心适意,敢作敢为。”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风得意 |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愿望得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和暖的春风使人觉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进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称进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谋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欢畅。 |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cū xīn dà yì粗心大意 | 粗:粗疏。形容做事不细心;不谨慎;马马虎虎。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进去,他怎得出来?’” |
dié yì yīng qíng蝶意莺情 | 意:心愿,意向;莺:黄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 |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第三卷:“蝶意莺情留恋处,还在余花剩柳。” |
dé yì wàng xíng得意忘形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chěng xīn rú yì逞心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锤书先生》:“反过来说,作自传的人往往并无自己可传,就逞心如意地描摹出自己老婆、儿子都认不得的形象。” |
yì luàn xīn huāng意乱心慌 | 心中惊慌忙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 |
qíng fú yì hé情孚意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
shén hūn yì luàn神昏意乱 | 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烦乱。 |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陈生》:“问所往,俱无知者。神昏意乱,本立不复能动。” |
ān xīn luò yì安心落意 | 放心,无忧虑。 | |
chū rén yì wài出人意外 | 超出人们的意料。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所以天下事往往有出人意外的。” |
yì xīng lán shān意兴阑珊 |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的意思。 | 唐·白居易《咏怀》诗:“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笔把看?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
xīn máng yì jí心忙意急 | 犹心慌意乱。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
chèn xīn xiàng yì趁心像意 | 犹言称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趁:满足,遂。趁,通“称”。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
yù yì shēn cháng寓意深长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yáng yáng dé yì扬扬得意 | 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 |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 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
chū hū yì biǎo出乎意表 | 出于意料之外。 | 鲁迅《彷徨·伤逝》:“我想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也如还在城中,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像住在会馆时侯似的。” |
qiáng jiān mín yì强奸民意 |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
yún qíng yǔ yì云情雨意 | ①云和雨的状态。②指男女欢会之情。 | 宋·袁去华《浣溪沙》词:“一夕高唐梦里狂,云情雨意两茫茫。袖间依约去年香。” |
zhī xīn zháo yì知心着意 | 指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相互关心备至。 |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 |
shū bù jìn yì书不尽意 | 犹书不尽言。 |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wú sī yǒu yì无私有意 |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8回:“他是梁山泊造反的人,我如何与他厮见!无私有意,你可回他话道,只说我卧病在床,动止不得,难以相见。” |
yán kuáng yì wàng言狂意妄 | 妄:胡乱。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旨 | 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从意旨。原指不等父母开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上级意图,极力奉承。 |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
yán jiǎn yì shǎo言简意少 |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 |
tóng xīn yī yì同心一意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bù huái hào yì不怀好意 | 怀:包藏。没安好心。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yì guǎng cái shū意广才疏 |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 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
yī xīn yī yì一心一意 |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zì míng dé yì自鸣得意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赏。鸣:表达;表示。 |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篇》:“挥策四顾;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鸣得意。” |
jī qí bù yì击其不意 |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 《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
qiǎn cí cuò yì遣词措意 | 见“遣辞措意”。 |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zī yì wàng wéi姿意妄为 |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 |
yán jìn yì yuǎn言近意远 | 同“言近旨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
xīn mǎn yì zú心满意足 | 称心如意;非常满足。 | 宋 刘克庄《答欧阳秘书书》:“精义多先儒所未讲,陈言无一字之相袭,虽累数千言,而义理一脉,首尾贯属,读之使人心满意足。” |
yì sī yì sī意思意思 | 指略表心意或表面是那么回事。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趟上门来看老伯母,总要意思意思,新茶陈火腿,是我自己的孝敬。”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xīn huī yì lěng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yì rǎo xīn fán意扰心烦 | 扰:乱。心意烦恼不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引起:“遇着个不贤之妇,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饰,少柴没米,称酱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乱,意扰心烦。” |
yán jiǎn yì gāi言简意赅 |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
kuài xīn suì yì快心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
má bì dà yì麻痹大意 | 麻痹:一种病态;身体某部分肢体失去知觉。比喻对事物现象不经心;失去警觉;粗心大意。 |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劳意攘 | 犹心慌意乱。 | 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
zhēn qíng shí yì真情实意 | 真实的情意。 |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chū qí bù yì,yǎn qí bù bèi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měi yì yán nián美意延年 | 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 先秦 荀况《荀子 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
gū xíng jǐ yì孤行己意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 | 鲁迅《集外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我想,原来是一个孤行己意,随随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样如此傲慢。” |
qíng zhēn yì qiē情真意切 | 谓情意十分真切。 |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cí jiǎn yì zú辞简意足 | 简:简要;足:充实,完备。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 |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
róu qíng mì yì柔情蜜意 | 温柔甜蜜的情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ná dìng zhǔ yì拿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
rú yì suàn pán如意算盘 | 比喻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只从好的方面作出打算。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 |
zhēn xīn chéng yì真心诚意 |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quán quán zhī yì惓惓之意 | 惓惓:恳切。诚恳的心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知章奉意,到家宣谕李白,且备述天子惓惓之意。” |
cí bù yì dài辞不意逮 | 辞:言词;逮:及,到。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词序》:“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
gé gāo yì yuǎn格高意远 |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yì qì xuān áng意气轩昂 | 精神和气概都很高昂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我见这人身虽寒俭,意气轩昂,模样又好。” |
chū hū yì wài出乎意外 | 用于意想、预料之外。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蔫蔫儿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时抓不着话岔儿。” |
xīn qiáo yì qiè心乔意怯 | 谓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把不定心乔意怯,立不定肉颤身摇。” |
hóng qíng lǜ yì红情绿意 |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 宋 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
gù yì diāo nàn故意刁难 | 指有意为难别人。 | 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
chèn xīn rú yì趁心如意 | 完全合乎心意。亦作“称心如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
chuàng yì zào yán创意造言 | 犹立意遣词。 |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
qì mǎn yì dé器满意得 |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
cí bù dá yì辞不达意 |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
yǒu yì wú yì有意无意 |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 |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bù hǎo yì sī不好意思 |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②害羞;难为情。 | |
yíng yì chéng zhǐ迎意承旨 | 旨:意图。善于迎合,顺承受别人的心意。 | 《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 |
mìng cí qiǎn yì命辞遣意 |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80卷:“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 |
qiǎn cí cuò yì遣辞措意 |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kāi xīn xiě yì开心写意 | 写:通“泻”,宣泄。开诚相待,披露心意。 | 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愿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
màn bù jiā yì漫不加意 | 犹漫不经心。 |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俱涂饰草率,皆李永贞贪其侵冒,包工了事,漫不加意之所致也。” |
màn bù jīng yì谩不经意 |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 |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
shí xīn shí yì实心实意 | 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
bié chū xīn yì别出新意 |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
shuì yì méng lóng睡意朦胧 | 朦胧:模糊不清。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 | 丁玲《1930年春上海》:“间或有一、二家小商店的学徒在睡意朦胧的半张着眼去下那门板。” |
wǔ xīn liù yì五心六意 | 指三心二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yí qíng qiǎn yì移情遣意 | 变易情志,消遣烦闷。 | 严复《救亡决论》:“若夫词章一道,本无经济殊科,词章不妨放达,故虽极蜃楼海市,惝恍迷离,皆足以移情遣意。” |
èr sān qí yì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
mǎn bù zài yì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巴金《复仇集 不幸的人》:“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 |
yì yóu wèi jìn意犹未尽 |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dǎ dìng zhǔ yì打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
xiǎo xīn zài yì小心在意 | 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