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车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ì mén zào chē闭门造车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 | 宋 朱熹《<四书>或问》第五卷:“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
chē chí mǎ zhòu车驰马骤 |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
shù mǎ xuán chē束马悬车 |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chē lóng mǎ shuǐ车龙马水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超如笑着,向亭外一望,果然车龙马水。” |
chē jī zhōu lián车击舟连 | 车相撞,船相连。极言车船之多。 | 唐 柳宗元《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督食饶给,车击舟连。” |
zài guǐ yī chē载鬼一车 | 载:乘载。载了一车鬼,比喻十分荒诞。 | 《周易·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
kuài dú pò chē快犊破车 | 跑得快的牛犊会把车拉翻。比喻年轻气盛的人应当懂得克制。 | 《晋书·石季龙载记》:“快牛为犊子时,多能破车,汝当小忍之。” |
shā mǎ huǐ chē杀马毁车 | 《后汉书 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 《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 |
bì chē nú mǎ弊车驽马 | 敝: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 西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
sì mǎ gāo chē驷马高车 | 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 东汉 班固《汉书 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 |
xuán jū gào lǎo悬车告老 |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同“悬车致仕”。 | 汉 蔡邕《陈寔碑》:“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 |
gāo chē dà mǎ高车大马 | 高车:车盖很高的车。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唐·李商隐《偶成赠四同舍》:“诘旦天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 |
yǐn chē mài jiāng引车卖浆 |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
dà chē wú ní大车无輗 | 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bēi shé guǐ chē杯蛇鬼车 |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 《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
xuán chē shù mǎ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 |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chē zhén mǎ jì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
táng bì dǎng chē螳臂挡车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
bēn chē xiǔ suǒ奔车朽索 | 朽:腐烂;索:绳子。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形容事情非常危险,应十分警惕。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
gōng chē yàn jià宫车晏驾 | 晏:迟。宫车迟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 《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
hàn xuè yán chē汗血盐车 |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 “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shù mǎ xiàn chē束马县车 | 见“束马悬车”。 | |
dài lì chéng chē戴笠乘车 | 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
lǎn pèi dēng chē揽辔登车 | 揽辔:掌握马缰绳。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 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出使》:“先自京师,而访豺狼,然后揽辔登车,以清天下。” |
gāo chē sì mǎ高车驷马 | 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 |
qì chē zǒu lín弃车走林 |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后因以“弃车走林”喻临阵脱逃。 | 《左传·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 |
fú qú shòu chē福衢寿车 | 通往福寿的道路和车子。指获取福寿的途径。 | |
qí jì kùn yán chē骐骥困盐车 | 犹言骥伏盐车。指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 唐·胡曾《咏史诗·虞坂》:“未省孙阳身没后,几多骐骥困盐车。” |
fǔ chē chún chǐ辅车唇齿 | 辅:嘴旁颊骨。车:牙床,即牙床骨。颊骨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指相互依存的双方。 |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 |
xuán jū zhì shì悬车致仕 |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 | 汉 班固《白虎通 致仕》:“臣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跛踦之属,是以退去避贤者,所以长廉耻也。悬车,示不用也。” |
hóng àn lù chē鸿案鹿车 | 鸿案:《后汉书·梁鸿传》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鹿车:《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 | 鸿案:《后汉书·梁鸿传》载有梁鸿之妻举案齐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宾。鹿车:《后汉书·鲍宣妻传》载有鲍宣与妻共驾鹿车归乡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
suí chē xià yǔ随车夏雨 | 见“随车致雨”。 | 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 |
mǎ zú chē chén马足车尘 |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 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
nán chuán běi chē南船北车 | 比喻行踪不定。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
zào chē hé zhé造车合辙 | 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
xuán chē zhī suì悬车之岁 | 见“悬车之年”。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则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为限……故余两次引归,皆未及悬车之岁。” |
fēng chē yǔ mǎ风车雨马 |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
pān chē wò zhé攀车卧辙 | 见“攀辕卧辙”。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 |
shū tóng wén,chē tóng guǐ书同文,车同轨 | 车轨相同,文字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
bái mǎ sù chē白马素车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
sì mǎ xuān chē驷马轩车 | 见“驷马高车”。 | 清·方文《为陈俞公五十初度》诗:“驷马轩车易倾覆,何如野老话桑麻。” |
yǐ táng dāng chē以螳当车 | 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 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以人力而欲与理势为御,譬犹以卵投石,以螳当车,多见其不知量而已。” |
xiān chē nù mǎ鲜车怒马 | 怒:气势强盛。崭新的车,肥壮的马。形容服用讲究,生活豪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蜀地肥饶,人吏富贵,掾吏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 |
xiān chē jiàn mǎ鲜车健马 | 见“鲜车怒马”。 | 唐·康骈《剧谈录·曲江》:“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 |
ān chē pú lún安车蒲轮 |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 | 东汉 班固《汉书 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
huǎn bù dāng chē缓步当车 | 缓:慢;步:步行。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 明·方孝孺《友筠轩赋》:“乃缓步以当车,复谢崇而慕闲。” |
chéng chē rù shǔ xué乘车入鼠穴 | 乘:坐。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
bó lǎn wǔ chē博览五车 | 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
chē mǎ pián tián车马骈阗 | 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 | 唐 杨炯《晦日药园诗序》:“衣冠杂沓,出城阙面盘游;车马骈阗,俯河滨而帐饮。” |
wǔ chē fù sì五车腹笥 |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chē mǎ yíng mén车马盈门 |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 | 明·谢谠《四喜记·乡荐荣欢》:“看连翩车马盈门,总不比旧是庭院。” |
chē tián mǎ ài车填马隘 | 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 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
gān yǔ suí chē甘雨随车 | 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 《太平御览》第十卷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诉曰:‘人等是公百姓,独不迂降。’回赴,雨随车而下。” |
sù chē bái mǎ素车白马 |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 《尸子》上卷:“汤之救旱,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 |
jùn bǎn yán jū峻阪盐车 | 比喻能人老迈,难负重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
chē mǎ rú lóng车马如龙 | 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
bì chē léi mǎ敝车羸马 | 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 梁启超《王荆公传》第12章:“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无所不至。” |
qīng chē jiǎn cóng轻车简从 | 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 《荡寇志》第111回:“独点范成龙一人随护,又带亲随数人,轻车简从,与流广一同上京。”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车已覆,后车当戒 | 鉴:教训。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到的教训。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载幽期》:“前车已覆,后车当戒,仁兄不可……堕其术中,迷而不悟。” |
gōng chē wǎn chū宫车晚出 | 宫车:古代帝王所乘的车。宫车迟迟不出。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 | 《宋书·徐羡之传》:“高祖宫车晏驾,与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 |
ní chē wǎ gǒu泥车瓦狗 | 小泥车,小瓦狗。比喻无用或无价值的物品 | 汉·王符《潜夫论》:“或作泥车瓦狗诸戏弄之具,以巧诈小儿。” |
dài zhào gōng chē待诏公车 |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
chē chén mǎ zú车尘马足 | ①指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
chē lì zhī méng车笠之盟 |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
qīng chē shú dào轻车熟道 | 见“轻车熟路”。 | 续范亭《莫干山》:“轻车熟道寻秋去,偕友傍午发临安。” |
chē mǎ tián mén车马填门 | 车子充满门庭,比喻宾客很多。同“车马盈门”。 | 《北史 拓跋深传》:“是故馀人摄选,车马填门;及臣居边,宾游罕至。” |
huò jùn gōng chē获隽公车 | 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 | 《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
huǎn bù dài chē缓步代车 | 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 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 |
jiū chē zhú mǎ鸠车竹马 |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 清 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
pān láng chē mǎn潘郎车满 | 潘安的车上装满果子。形容美男子受到女性的青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
fēng mǎ yún chē风马云车 | 指神灵的车马。 | 唐 柳宗元《雷塘祷雨文》:“风马云车,肃焉徘徊。” |
gāo chē mò mǎ膏车秣马 |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记·钦取回朝》:“羡调和鼎鼐,便膏车秣马好归来。” |
chē zǎi chuán zhuāng车载船装 | 形容数量很多。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爷大吃一惊,‘你小子打发出这号话?你娘母子的票子,车载船装哩?’” |
diū zú bǎo jū丢卒保车 | 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 京剧《龙江颂》第一场:“为了堵江救旱,我们是会损失一些,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就叫做‘丢卒保车’。” |
yuē chē zhì zhuāng约车治装 | 约车:将马系在车前。准备车马,整理行装。泛指出发前的准备。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
xià chē zuò wēi下车作威 | 原指封建时代官吏一到任,就显示威风,严办下属。后泛指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一点厉害。 |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
xià chē yī shǐ下车伊始 | 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 |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
qīng chē jiǎn cóng轻车减从 | 见“轻车简从”。 | 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靖》:“贪吏如李侍尧辈布满天下,而公独以廉著,每出巡,轻车减从,不择饮食。” |
chē zài dǒu liáng车载斗量 | 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
shú lù qīng chē熟路轻车 | 见“熟路轻辙”。 |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一任恁地网天罗,怎禁俺熟路轻车。” |
qǐ ér chéng chē乞儿乘车 | 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注引《世语》:“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 |
chōng dòng yíng chē充栋盈车 | 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充栋盈车,鞠为黄壤。” |
zuò wú chē gōng坐无车公 | 坐:通“座”,坐席;车公:晋人车胤。比喻宴会时没有嘉宾。 | 《晋书·车胤传》:“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
xuān chē zǎi hè轩车载鹤 | 轩车:古代有帷幕的车子。卫懿公用轩车载鹤。比喻胡乱封官赐爵。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
qīng chē jiè shì轻车介士 | 轻车:古代的一种战车。古时的战车和甲士。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天子赠印绶,送以轻车介士。” |
yóu bì xiāng chē油壁香车 | 称妇女所乘油壁车。 | |
chē lún zhàn车轮战 | 用比对方多的人轮流跟对方打,使对方因疲乏而失败。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他一踏上中国领土,就把他扣下,由我们的武士轮番上阵,跟他玩车轮战,直到打瘫为止。” |
chái chē fú jīn柴车幅巾 | 柴车:粗劣的车;幅巾:一种儒雅的装束。坐着柴车,幅巾束首。指人的作风俭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微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 |
gōng chē shàng shū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
huǐ chē shā mǎ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 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 |
dī rú chē zhóu滴如车轴 | 滴:水滴,雨点。雨点大如车轴。形容雨大。 |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劫量》:“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 |
fù chē zhī jiàn覆车之鉴 |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 | 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
chē wú tuì biǎo车无退表 |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 | 《国语·晋语上》:“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 |
dà chē yǐ zài大车以载 |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 《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
fù chē zhī guǐ覆车之轨 | 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 | 汉·陈忠《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
shě jū bǎo shuài舍车保帅 | 象棋用语,比喻在某些斗争中,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责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 |
chē zhé mǎ jì车辙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左传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
mǎn chē ér guī满车而归 | 满:满满地;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 明·李贽《又与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
jì fú yán chē骥服盐车 | 骥:骏马;服:驾驭。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 《战国策 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 | 犹言车水马龙。 | 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